首页历史趣闻明时南京市容管理有专门执法队伍 城内街道宽洁

明时南京市容管理有专门执法队伍 城内街道宽洁

时间2023-05-02 17:42:35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09

  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展开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使南京城市的框架与格局继六朝和南唐后又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变化。虽然后来只是“南都”,大街小巷仍呈现一片繁华情景呢。

  《洪武京城图志》序中这样描写明初首都南京城阙、街衢的盛大规模与恢弘气象:“紫微临金阙煌煌,黄道分玉街坦坦,城郭延袤,市衢有条。”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改造建设中,不仅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南京城墙,还重修改建了数十条城市道路。

  旧城部分以六朝、南唐时形成的道路为基本骨架,保持了原有的迂回曲折的格局;城东、城北新扩展成的皇城区、新城区道路则构成大致成方格形的纵横交错道路网络。

  《洪武京城图志》中的《街市桥梁图》上,详细描绘了明初南京城部分街巷、商市、桥梁等的分布,图上表示的街道有长安街、洪武街、崇礼街、里仁街、存义街、时雍街、和宁街、大通街、中正街、广艺街、大市街等。

  城市各功能区内道路自成系统,相对独立,但各等级道路又相互连通,形成了多条贯穿东西、南北的长街。它们把宫城区、居民区、商业区以及水陆码头等串联了起来。

  这些街巷分为官街、小街、巷道三个等级。其中官街为城市主干道,既宽阔又平坦,如长安街、洪武街等。晚明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形容说:“金陵街道极宽广,虽九轨可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则用“一投石”的距离,来比拟他驻地附近崇礼街的宽度。

  一些主要道路还铺筑了块石、石板。清代甘熙《白下琐言》介绍沿用的明代街道时说:“石城门至通济门,长街数里,铺石皆方整而厚。”当年穿行在这些大街小巷的交通工具主要为马、驴、车、轿等。有身份地位的人出行骑马乘车坐轿舆,平民庶人则多靠步行,偶尔也有以小毛驴、青布轿代步的。

  出入城市的城郊道路明代以前就有多条,如新亭大路、白马城路、小丹阳路、江乘大道等,无数的车马行人经由它们进进出出。

  明代,城郊又增筑了几条大道,如由宫城通往龙江关的龙江口迎宾路、由三山门通往江东市的江东大道、从燕子矶至上新河的沿江营垒联接道等。洪武年间还以南京为起点修建了8条“国道”,使得都城南京通达全国各地。

  大街两旁商铺密布,还建有廊方便行人

  今天的南京城内,有许多街巷名称中含有“市”、“坊”、“廊”等字眼,它们大多来源于明代,是那个时代商业繁荣的记忆。

  明太祖建都南京后,大力发展商业及手工业,从中华门、水西门、通济门到珠江路附近的大片街市,集中了十多万手工匠人,从事各种生产。“国初建立街巷,百工货物买卖各有区肆。”当时不同行业有各自固定的制作和售卖聚集地,如昇州路附近的铁作坊、铜作坊、银作坊,便是铁匠、铜匠、银匠作坊所在地。其他如织锦坊、颜料坊、鞍辔坊、弓匠坊、皮作坊、扇骨营、木匠巷等,都与当时的商业和手工业有关。

  古时候,街既是经行往来之路,又是市廛所在。南都大街两旁商铺密布,百货云集,一些地段还形成了规模不等的集市。其中三山街一带是商业最为繁荣的地区。反映明代南京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南都繁会图卷》中,有一段描绘从南市街到北市街的街市风貌,图上街巷纵横,店铺栉比,行人车马,肩摩毂击。店铺前或挂一块牌子,或悬一幅幌子,上面写着店名或所经营的项目,如“梳篦老铺”、“专染纱罗”、“涌和布庄”、“画脂杭粉名香官皂”、“靴鞋老店”、“立记川广杂货”、“乐贤堂名书发兑”等,经营项目涉及日用百货、生活服务、手工、金融、占卜、等众多行业。集市主要有北门桥市、内桥市、大中街市等,大多是专门进行生活用品如米麦、鱼菜、牲口、果品、竹木柴薪等的贸易,有一些集市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了街巷名,如花市、驴子市、丝市、网巾市、鱼市、牛市等。

  有些交通干道和铺户集中的大街还建有廊。《白下琐言》载:“前明都会所在,街衢洞达,洵为壮观。由东而西,则火星庙至三山门,大中桥至石城门;由南而北,则镇淮桥至内桥,评事街至明瓦廊,高井至北门桥,官街极其宽敞,可容九轨,左右皆缭以官廊,以蔽风雨。”官廊绵延数里,一眼望去,极其壮观。廊以木柱为支撑,上覆木板,既可遮阳又能蔽雨,利于商家、客户交易,也方便行人。官廊多为朝廷所建,也有一些由富家捐修。有些地段直接就以“廊”命名,像内桥下有珠宝廊、建康路有裱画廊、长江路有估衣廊、香铺营有绸缎廊、旋子巷有扁担廊等,这些名称反映了当年此地所经营的项目。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纵观历史,还是大宋朝的人民享受的和平时期最长 清政府多次下达禁止缠足法令无效 清末旗人也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