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清代革职官员的复出方式:只要没死就有机会

清代革职官员的复出方式:只要没死就有机会

时间2023-04-24 17:42:35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39

只要没死,就能复出

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牛创平统计,在268年当中,涉及一、二品官员(大约也就是今日部级以上官员)的经济犯罪案件共有108件,案中被判刑的一、二品官员共有157人,其中死刑立决的68人,斩、绞监候也即死缓的47人,其他刑事处分的42人。

传统中国的制度,常常是太极的形状,有阴有阳。问责制度若是阳,则开复制度可视作阴。“开复”简单说即是官员复出。某种意义上,受罚官员获得开复,即是迎来其政治生命的第二春。既然如此,受罚官员自会去谋求开复。

“开复”第一式:向行贿

有趣的是,他们甚至会采用向皇帝老儿行贿的方式。官员秘密交罚款赎罪,盛于乾隆时期。他们私下交纳的巨额罚款,少部分用于公共事业如河工等,大部分则纳入内务府,进入皇帝的小金库。

乾隆朝密记档记载大臣李质颖的一封奏折,称因自己在浙江巡抚任内未能参奏某位获罪大臣而愿罚银十万两,在粤海关任内奏事错误愿罚银2万两,还有其他的倒霉事,总计愿罚银25.6万余两。他要求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按揭还罪,获得了乾隆的许可。在每年支付1.5万-2万两赎罪银的同时,李质颖依旧可以做官。而以其为官的公开年收入来算,李质颖很难支付此笔巨款,则他不得不变本加厉通过另外渠道敛财,也可想而知。

清代官员

“开复”第二式:“捐复”

在私下向皇帝行贿以赎罪之外,被革职的清代官员还可以通过公开“捐复”的形式复出。“捐复”是指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学者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一书考论甚详。凡革职离任官员,其原来的官职等级、头衔、花翎都可捐复。有些甚至可以捐得比原先等级更高的官衔,只是不得补用而已。据陆陇其日记,在年间人们还以捐复为耻,公开谈说。而许大龄指出,在乾隆之后,捐复被制度化,“不以为耻矣。


“开复”第三式:走关系

行贿或捐复之外,有些官员还能因为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而复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工部尚书王鸿绪开浚京城河道,因经费动用问题遭到部议,被革职留任。但河道工程一结束,康熙就赐他官复原职,理由是他治河有功。这看上去有点诡异,不过如果我们知道他跟康熙的私人关系就可以理解了。康熙下江南,曾住在王鸿绪家,亲笔御书匾额、诗扇、楹联,并称“此地以金丝桃胜于他处”。此外,王鸿绪还常常密折奏事,双方讨论的话题有时相当私人,甚至包括苏州美女被骗一类的事儿。

官员顶戴花翎

“开复”:问责制度形同虚设

从皇帝的角度看,允许官员复出,也是治理术的一部分。但如果犯事官员都可以轻松复出,那么其行为很可能将更无廉耻,问责制度也将形同虚设。

要之,清代官员复出,几乎都带着浓重的人治色彩,很多时候还是袖子中的交易,并没有严格的程序,也缺乏外部的监督。官员们既可以在制度弹性允许范围内依靠“陋规”谋财,一旦其贪腐行为超出制度弹性范围之外,只要不被斩立决,还大可以靠与皇帝的私人关系、秘密行贿或公开捐复来取得复出的机会。其贪腐成本,可谓相当低廉,而其所取之目,又极为巨大。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历史乾隆清朝历史
看了这么多年的《包青天》 这些竟然都是假的 关羽死后睁眼吓死曹操 英布死后吐刘邦一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