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揭秘:东汉帝国衰落不堪却为何大而不倒

揭秘:东汉帝国衰落不堪却为何大而不倒

时间2023-03-26 12:46:28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25

为什么历史上一些帝国早已衰弱不堪,但仍旧能苟延残喘很长时间大而不倒?我们从西安碑林里的一段故事来谈起。

汉末发生的黄巾大起义前后只持续了9个月,作为一场震动天下的大起义,持续的时间相当短。与太平道当初席卷全国的气势相比,与黄巾军刚打出大旗时万方影从的盛况相比,这个结局多少出乎人的预料。

有人归结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有人归结于起义军过度分散,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和统一指挥,有人归结于起义前叛徒的出卖,有人归结于朝廷迅速组织起讨伐部队,而皇甫嵩、卢植、朱俊、这些人在军事上显然比黄巾军高出一筹。

其实,论局限性哪一次农民起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论力量的分散黄巾军还不算最严重的一次,至于叛徒,这似乎是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无法避免的事,好在起义军的损失并不大,起义仍然顺利进行了。


东汉帝国没有倒,没有成功,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当我站在一块石碑前仔细端详,心中那个费解的谜团才稍稍有些解开。这块石碑上有一段文字,记录了一个叫曹全的人的故事。

曹全是谁?

作为历史人物,他微不足道。史书里没有他的传,也很少提到他。但他又个知名度极高的人物,在某个领域,他的名字可比、柳公权,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领域就是书法界。

练书法的,问起曹全说不知道,那你完了。

曹全不是书法家,他的知名度来自于一块石碑:《曹全碑》。


《曹全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段时间我工作的地方在西安市南大街的一座写字楼里,下楼一拐弯就是书院门,往里走几步就是著名的关中书院,再往里走,走就是更著名的西安碑林。

午饭后喜欢到书院门里走走,周末也偶尔到碑林看一看,碑林里全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称为国宝的也多不胜数,诸如“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碑》)、“玄秘塔”(《秘塔碑》)、“多宝塔”(《唐多宝塔感应碑》)这些如雷贯耳的名碑竟然密集地挤在一起。

一次,在西安碑林第三展室、一间光线不太好的平房式建筑里看到一通石碑,石碑有些破损了,上面是密密的隶书小字。看了介绍,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全碑》。

虽然对书法没有研究,但也知道《曹全碑》是名碑,小时候在老师的指点下也根据字帖临摹过。现在,它就近在咫尺,当看到此碑立于中平二年(185年)时,我心里不禁一动。

这正是黄巾起义失败后的次年,所以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这块石碑早在万历初年就出土了,那正是张居主持国政的时期。几百年过去了,石碑仍然保存着,这也是不容易的事。

这块石碑上的文字不到1000字,记录了曹全的生平事迹,石碑背面还有50多人的题名,告诉我们上面记述的内容经过见证是真实可的。

根据石碑上的记载,曹全的故事是这样的:

他出生于敦煌名门望族,以戎马军功名扬河西边陲,后来担任关中地区的槐里县县令,因弟弟病故,辞官回家。这时,遭遇了党锢之变,曹全被迫在家隐居7年(续遇禁罔,潜隐家巷七年)。光和七年(184年)3月,曹全被重新用,被任命为酒泉郡禄福县县长。

这时,在幽州、冀州一带起兵,兖、豫、荆、扬诸州同时响应(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曹全家乡合阳县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使百姓受到骚扰,人人不得安宁。地方同时告急,特急的军情频频传来,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都说:

“问问曹全吧!”

于是曹全被任命为合阳县令。一到任,曹全就扑灭了战火,剿清了残余的叛乱者,收到了斩草除根的效果(收合余烬,芟夷残逆,绝其本根)。


接着,曹全又访问本县的三老,携同当地人士王敞、王毕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的人,抚育鳏寡孤独,还用自家的钱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者和盲人。

曹全的大女儿桃婓等人还配治了由7种草药合成的“神明膏”(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曹全的下属王宰、程横等人把药送给伤病者,他们大多都被治愈了。

曹全施行惠政的美名得以快速传播,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缮,商店重新开张,虽是多风多雨的时节,粮食也获得了丰收,种田的农民、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对曹全无不感恩戴德。曹全还广听民意,开明治事,扩充官舍。

曹全死后,合阳县57名郡县官吏在王毕、王历、秦尚等人号召下,感恩戴德,同心合力在合阳故城为曹全竖起了这座“不朽丰碑”。

古人的碑文如同今人追悼会上的悼词,赞美的多,批评的少。

真实的曹全肯定没这么“高大全”,也不会为剿灭黄巾军的事直接问到他这个县长,碑文所记,有一定夸张和虚饰的成分。但是,作为一种公开示众、直接记述历史的材料,基本情况和事实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合阳县是陕、晋之间黄河西岸的一个小县,即使在东汉,这里也是的地方。通过一块石碑,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1800多年前的那场大起义影响有多么广泛。


可以看出,这场起义远比正载的复杂得多,激烈得多。起义的不仅是张角兄弟这些人,像合阳县的郭家那样,各地都有不少。但是,像曹全这样的人,拼命镇压起义,也不少。

曹全有能力,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在他的带领下能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合阳县的民变镇压下去了,根据碑文的记载,他们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东汉实行郡县制,虽然由于军权高度集中造成了地方军力的空虚,但帝国的架构是完整的,各级官吏体制是有序的,一旦朝廷牵头,可以快速组织起来。

曹全不是普通农民,更不是丧失土地的奴婢,在成份上他属于地主阶级,他们有财产,有既得利益,是黄巾军革命的对象,不用朝廷号召,他们也会毫无犹豫地站出来与黄巾军作战。

而这些人,在地方上有很强的势力,汉末各地壁坞盛行,其实就是他们建立起的一个个堡垒,政治上服从朝廷,管理上完全独立,他们才是扑灭黄巾起义这场大火的中坚力量。


在意识形态上东汉帝国实行以礼治国,大力推行儒术,培养起了众多的“铁杆支持者”,帝国虽然衰落,但他们脑海里的忠君思想从未泯灭,不管多少风暴来袭,帝国仍能支撑下去。

有人把这些总结为4个字,叫做“大而不倒”。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阿房宫遗迹:墙垣遗迹证明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揭秘古代社会九大暴利行业:鸦片贸易为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