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庸先生对明朝的评价的?是有私心还是历史就是如此?
说到金庸其实大家都对他十分的喜爱,是真的大家啊,但是他对明朝有一句评价,那就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明朝当然应该亡,对于中国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这是金庸老先生说的,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金庸先生在其《袁崇焕评传》里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明朝当然应该亡,对于中国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这篇文章是附录在《碧血剑》书后的,当年读后大吃一惊。
要知道,早年金庸《射雕英雄传》里高唱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杨铁心,在大雪之中杀金兵的场景,打动了多少少年壮志!《神雕侠侣》里死守襄阳血战元朝骑兵的郭靖黄蓉,在碧海潮生曲的背景中,何其悲壮,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丈夫气慨,以及为国收复中原抵御侵略的英雄豪情,感染了多少儿女。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可是在《碧血剑》,金庸笔下的汉家政权明朝便是乌泱泱一片漆黑,忠臣不得善终,武将杀良冒功,皇帝昏庸刚愎,江湖也是软骨盛行,反观后金皇太极则是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所以金庸先生在附录里才会如此评价明朝。
其实到了《鹿鼎记》,会更能感受到这种思想,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沐王府、郑氏等都是内讧不止,即使到了康熙年间,还是为拥护哪位藩王争斗不休。反观康熙的清朝,则是宽容大度,爱民如子。
金庸先生对明朝的恶感,到了《倚天屠龙记》登峰造极,直接把朱元璋塑造成奸邪小人,靠诈谋篡位。
然而明朝历史真的如此不堪么?
恕不能苟同。
明末虽然存在金庸先生描述的黑暗,然而,明朝也是有其宽厚的一面的。
首先,明朝驱逐了元朝,把元顺帝君臣部落赶回漠北,但却并未屠杀留居中原的蒙古人。而是重用很多蒙古人色目人,现在北京还有一个地铁七号线达官营站,达官并不是达官贵人,而是鞑官,其实就是明朝军队里的蒙古人。试问清朝能做到么?投降清朝的汉人,虽然被编为汉军,但乾隆年间很多汉军纷纷被要求“出旗”,赶出八旗汉军行列,就为了把铁杆庄稼匀给正经旗人。
其次,明朝皇帝除了一头一尾那两位之外,都还算比较宽松,特别是万历皇帝,被大臣们骂的狗血淋头,骂他好色贪财,甚至他没干的事也挂在名下被骂,然而万历皇帝只是不吭气。骂急了,顶多回骂一句:又吠!试问清朝能做到么?现在的电视剧什么纪晓岚之类,都是瞎编,在那个时代,他敢骂一句和珅?更别说骂乾隆了。
所以,劝君别厚此薄彼,明朝固然不完美,但也绝对不是最黑的朝代!
真正历史上的明朝
一:关于统治者的残暴,这可能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滥杀功臣和成祖朱棣对方孝儒“诛十族”让明朝所有皇帝都背了黑锅,但实际上明初三大案中的所有主角都是死不足惜,大将军蓝玉为所欲为意图谋反,开国元老李善长退而不休染指朝政,但朱元璋株连太多几乎将开国功臣一网打尽也是狠毒至极,而成祖将建文旧臣方孝儒诛十族更是骇人听闻,不过明朝之后的很多皇帝并没有像他们的先祖那么残暴,仁宗,孝宗,穆宗等都是出了名的爱臣子的好皇帝。
二:大家都知道唐朝的灭亡有两大主因,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干政,而且唐朝的宦官比东汉的更嚣张,更残暴,幽闭文宗弑杀敬宗,真是罪恶滔天罄竹难书。明朝也有宦官之祸,但远没有唐朝那么严重,王振蛊惑英宗亲征瓦刺,刘瑾陷害忠良,魏宗贤祸乱朝纲,虽如此,但这几个太监结果都很惨,王振被锤杀,刘瑾凌迟处死,剐了3000多刀才咽气,魏宗贤发配凤阳守陵途中一道谕旨赐自尽。明朝皇帝其实个个都绝顶聪明,都是玩权术之道的高手,说白了这些大太监在外面再胡作非为,皇帝只要看清了他们统统都要死。
三:明朝皇帝的能力和素质都比较高,和北齐的“禽兽王朝”,南宋的“软柿子王朝”不同,明朝皇帝的能力和素质是相当的高,太祖皇帝朱元璋出身之贫贱,历史上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宋武帝刘裕能与他相比,他的儿子朱棣将大明威赫远播海外,仁宗与宣宗父子两人开创“仁宣之治”,英宗废除残忍的“殉葬制”,孝宗一生只爱一人,神宗一朝有“万历中兴”,还出兵7万援朝抗倭,熹宗虽然贪玩但从不迫害臣子,还是个出色的“木匠皇帝”。还有武宗也只是将爱玩玩到极致,世宗虽醉心方术但依然紧握皇权,最后还打倒了明朝第一权奸严嵩严世蕃父子,这这样来看明朝的皇帝真是比不少朝代的皇帝不知要好多少。
四:明朝并不腐朽,并不黑暗,并不残暴,但明朝也腐朽,也黑暗,也残暴,只是相比明朝的整体水平,这些问题都不是最严重的,明朝有权宦,有权臣,但在驭下有方的皇帝面前,明朝这个机器运行良好,明朝自神宗起国势日衰,但真正让明朝走向灭亡的,崇祯是要负很大的责任,这个末代皇帝好坏难说争议极大,他自己也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从1627年到1644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阁首辅换了一拨又一拨,这是明朝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不仅要面对是先壤外还是先安外的艰难抉择,还要面对魏宗贤与东林党留下的党争后果,这一段时间对于整个明朝来说无疑是最黑暗也是最混乱的。
但明朝在中国历朝历代中依然是一颗非常耀眼的明星!
《三国演义》当中,名将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武器,每一种武器都有自己的名字,独一无二,然而在《水浒传》当中,却没有这种情节,人物以性格为人所知,却不是他们的武器,因为他们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同一种,那就是“朴刀”。这种朴刀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梁山好汉用的都是它?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四大名著中以《水浒传》最为笔者喜爱。
武松用的是朴刀,而另一个步军领袖刘唐用的也是朴刀。雷横雷都头,没有意外,他的兵器仍是朴刀,杨雄和拼命三郎石秀都是用的朴刀……
在大大小小的打斗场景中,出镜率最高的兵器无疑是朴刀。但朴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刃,直到今天学界仍存有很大争议。
1.朴刀是介于大刀与单刀之间的一种兵器,俗称双手带,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到了清末前后开始被广泛使用。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中很多人使用朴刀,又名“太平刀”。
朴刀属于组合型兵刃,《水浒传》中土豪卢俊义听信了村学究吴用的忽悠,离开家前往东南方躲避血光之灾。一路行来,卢俊义手中只是提了根棍棒,直到在梁山泊前的客店,这才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顺手兵器—朴刀。书中详细的为读者描述了朴刀的样子:“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2.有学者认为宋代朴刀起源的原因,是当时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于是民间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战斗时再加柄。
宋朝立国之初,就严禁民间私造、私藏兵器。《宋史·兵志》中多有记载,如宋太祖开宝三年(970)诏:“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宋仁宗时因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故降诏:“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锻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论。”庆历八年(1048)再次降诏:“士庶之家,所藏兵器,非法所许者,限一月送官。敢匿,听人告捕。”
宋代对私造、私藏兵器一直严格禁止,诏令中“博刀”即朴刀,博、朴二字音同,最初不在严禁之列,后因岭南民间盗匪以之为武器,才被严禁。朴刀,也就成为了宋代唯一的合法民间武器。
3.就其起源而论,与其说是把大刀的柄缩短,以适应近战的需要,莫如说是为了应付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而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更符合历史实际。这种朴刀多在民间使用,但是在清朝,却破例地把朴刀纳入军队的指定兵器之中。
《清会典图录·武备图》将此刀又写作“扑刀”,其解义为“通长一尺九寸五分,刃长一尺四寸。上广下狭,木柄缠革。”如按清营造尺,一尺为32厘米,则刃长约62厘米,柄长约44厘米,全长106厘米。如按周尺计,一尺为23.1厘米,则刃长约45厘米,柄长约32厘米,全长则为77厘米。
显然,对于实战用的双手砍刀,77厘米发挥不出它的劈杀效果,106厘米更适合双手适用。
明清朴刀与日本刀在结构上哪个更合理?
两种刀结构不同,是因为各有各的用途,按各的用途肯定都是合理的,否则肯定要有一种消亡的。中国的朴刀重量大,自然就更锋利、更结实,战斗时,只要力气大,肯定占上风。日本刀精巧轻快,又是精工细作,肯定适合将军佩戴,使用时肯定是动作快如风,利于武艺的发挥。当然了,武器只是一方面,要看用在谁的手里。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