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的阵法是怎么来的?阵法究竟有多神奇?

古代的阵法是怎么来的?阵法究竟有多神奇?

时间2022-04-01 20:56:50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6979

我们总是能在各种地方,看到有关古代那些很神奇的阵法的表现,而且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出现,都会不约而同地将阵法表现成一种非常神奇、神秘的存在,就比如人一旦进入到阵法当中,就会陷入其中根本出不来,除非找到布阵的关键,懂得阵法的精髓,才能知道如何破阵。那么古代那些阵法真的就有那么神奇吗?

1.首先说这些阵是怎么来的?很多人打过猎,撵兔子的时候一帮人就要排成一字阵散兵线平行向前。一来可以撵起兔子,二来可以避免误伤。如果换做猎杀熊象虎豹这类大型动物,相信古人又会“集团”作战。

所以阵法阵型,就是从远古时人们的狩猎生产活动协调作战总结而来。

战场上为什么要有阵法?唯一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兵势,去争取打败敌人。发挥己方兵势,还牵扯进攻、突击、防守、撤退、指挥、协调、保护等等诸多关节,一窝蜂往上冲是不行的。拿盾的要在前,刀斧手要靠后,弓箭手要排排队;步兵不能挡了骑兵,前军后军要围护中军大将。共产党军队战场上的三三制,其实也可以算作一种进攻阵法。阵法就是士兵以及作战器械包括战车、战马、鹿角丫杈等等规范化的排列组合,也相当与现在战争中的诸兵种协同。

2.阵法自古有之。前些年河南密县就发现了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此图九幅,其一为八阵正图,其八就是八个阵式: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风后《史记》里就是轩辕黄帝的一员大将,据记载《八阵图》就是黄帝和风后一起研创的。

战国孙膑有兵法八十九篇,还附有战图四卷。但都湮灭在历史烟云中,前几年出土的兵法竹简中,不知可有附图。其流传后世的战阵有十种,分别是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影视剧导演们最爱展现“宏伟”的就是方阵,密密麻麻摩肩接踵,脑残加积水,连赵括都会笑得摁不住棺材板。

其实看了上面书生那些字,应该知道所谓《八阵图》并非诸葛亮发明,也非“一个”阵,它原有八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其:“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也有可能是二版三版新版吧,但世存的八阵图遗迹就有三处之多:《水经注》和《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而《明一统志》却又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3.推动阵法创新发展的唯一源泉就是帝王事业就是血腥战争,也只有经过战争不断洗礼沉淀下来的阵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阵法而非传说。

影视剧里的方阵其实可以找到原型,宋太宗赵光义。他搞过一个平戎万全阵,就是步兵巨型方阵,用以有效迟滞和压缩北方骑兵的机动空间。电影赤壁中也有类似的阵法叫八卦阵,都是以步兵的纵深抵御骑兵,进而围剿。南宋名将岳飞为了破“拐子马”,还使用过撒星阵。兵势布列如星,一排“拐子马”冲过来,士兵散落不受冲击,等敌人扑空后撤,再聚兵围砍马腿。再一个就是著名的明朝戚继光鸳鸯阵,长枪短刀相辅相成,行伍行伍,就是五人一伍,虽是人数不多的小阵,但也杀的小鬼子鬼哭狼嚎。说起来最奇葩的战阵还应该属于太平天国的太平军。当被敌追击,他们会一声令下全部卧倒,然后喘匀气憋足气,等到敌方接近,就会万口一声全军爆起!要的就是这个声势,吓不死人也吓晕你的马!因为要趴窝,所以这叫个伏虎阵。凭着这一手,可是武昌长沙各处转战一次次大败清妖。

只要人进去就出不来,这真的就是传说!试问哪一位听说过进了阵出不来被饿死在里面的新闻啊?或者有人说饿死在里面了就不会为人知晓了,但问题是也没发现《笑傲江湖》那般山洞里的尸骨啊。如果真的进去就出来,临近的父老也早踏平了,这不遗祸后人吗?

所谓出不来,也不过一定的时间段内来说。公园的迷宫还很多孩子进去出不来呢。阵法如迷宫之时,处处碰壁,看不清希望的方向,会极大敌方士气令其心烦意乱无头苍蝇越发乱撞,加持杀伤效果。

但诸葛亮那种摆在地上的石头,好有一比:《水浒传》中祝家庄的盘陀路。说到底,再神秘莫测的“阵法”,也不过欺生而已。很多路盲本就存在,到了异地找不到南北的更是大有人在,这种人,你给他扔到祝家庄,一时半会出不来,书生信。

4.说起来,毛泽东的四渡赤水也是一个更大范畴上的“战阵”吧?毛泽东天纵英豪,对周易之类传统经典钻研极深,1920年就曾与蔡和森交流《周易》之道,也曾拜会沩山寺院方丈谈论佛经和《周易》。所思所得不但被毛泽东活学活用于《矛盾论》和《实践论》等哲学名著,更是战争实践中都有迹可循。

电视连续剧剧《长征》最后一集红军翻越岷山进入甘肃南部的哈达铺。毛泽东、周恩来、洛甫等人与一位须发皆白的回族阿訇谈话。因为毛泽东听闻对方精通周易,便问其对当下天下大势的看法,阿訇说了一番天下事物皆由小到大的道理。洛甫又接着询问关于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老者回答:当然北上,西北是“生门”!周恩来笑言:好哇,我们就借老先生这句吉言,向神州的生门前进吧!

其实导演在这犯了个小错误,因为按照八卦来说,西北为开门,东北才是生门。不过也无大碍,毛泽东将红军带到了陕北延安立于开门,后又林彪出关占领东北,八卦里唯一的两个“吉门”!更不用说定都北京而非南京了,北——休门——正合休养生息之意啊,就连北平解放都是和平解放啊。

古老的华夏大地,战阵遗留充满了传奇。其实,不光战阵,或者连汉文化的发源,都是太极。从最早结绳记事的黑白绳打个结演变到画个“黑点”“白点”,从索演变到八卦中的“杠”,所谓河图洛书,皆为太极。所有的阵法之母,也就都是肇始于太极八卦。

书生也禁不住又开脑洞,文王拘而演周易。那会不会,文王那会所冥思苦想的,就是排兵布阵的军阵?

“三妻四妾”,这在古代也还是比较常见的,虽然娶妾的花费很高,但是有钱人家依旧是养得起的。不过,这就造成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困境了,有钱能有三妻四妾,那么没钱的穷人怎么娶妻?古代的男女比例又是怎样的,如果实在是娶不起,人们又会有些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一起来看看。

我们现在很多男性朋友都会羡慕古代人,觉得古代女人多,男人还可以“三妻四妾”,那古代真的有那么多女性吗?如果古代男女比例大体相当,富贵人家“三妻四妾”,那么剩下的男人怎么办?

我们首先来说,古代的女性比例是不是很高?

在古代冷兵器作战的时代,战乱必定会损失大量的男性,这段时间会导致女多男少的情况。但太平年间情况就会不同,古代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这里面除了香火传承的问题,还有古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体力就会显得尤为重要,生男就是多了一个劳力,而女性相对生产能力较低,以至于有些朝代出现了溺毙女婴的风气。

明代万历年间,浙江兰溪知县庄起元写了个《上李按台初入境条议》,指出当时县里的情况,“缙绅之家,重于嫁女;编氓之室,艰于娶妇。往往不愿生女而愿生男,取始生之女多溺之于水。”这也使得男性娶妻更为艰难,普通人家想要娶个媳妇,必要“倾家荡产”,正所谓“询之,谓嫁奁之捐费,遂至灭命以戕伦”,也因此导致“金衢之门,无妻者半”。

在古代,治下的人口多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强弱,因此历代的朝廷对于“光棍问题”都是十分的重视,并出台过很多的政策,大致有以下几种。1.政府制定法律,女子到一定的岁数必须结婚,否则就是会被处罚,甚至全家坐牢,这项政策更多的目的是增加人口。2.鼓励寡妇再嫁,只要在朱程理学还未普及之前。3.政府为光棍支付结婚费用,在宋朝,这种福利是相当普遍。4.根据品级,限制达官显贵纳妾数量。5.俘虏敌国女性,在唐朝,在攻灭东突厥后,俘虏百万突厥人。其中许多女俘虏都赐予各地的光棍为妻。唐高宗时,唐朝灭亡高句丽,数十万俘虏被迁移至内地,许多女子都成了当地男子的老婆。清朝时,准噶尔被清军消灭后,许多女俘虏也被赐给了没有妻子的八旗男子。

古代百分之五的富户占有的百分之二十的女性资源,于是导致“物以稀为贵”,剩下的女子就需要相当高的聘礼。确实娶不上媳妇的人,大致又有以下几种出路。

1.打光棍。古代的光棍率,比现在要高得多,由于娶妻的成本太高,导致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一半的男子打光棍。出现了“旷夫满于野,怨女盈室”的奇怪现象,可见当时的女方家庭是宁可让女儿晚嫁也不会降低“身价”,婚配成了当时女子家长敛财的利器。

2.入赘“倒插门”。“贫不能娶,乃赘焉”,“倒插门”去为女方家延续香火,但在古代,乃至现在人们,对于入赘的男性都是有歧视的。在秦始皇到唐代这段时间,官方甚至一直把赘婿与犯罪官吏、逃亡人员和商贾一样看待,是社会的二等公民,经常被征发到边远地区,去服劳役或守戍。

3.租妻。典妻虽说是一种临时性的婚情方式,却也很是讲究仪式的,一般要经过媒证、订约、下聘、迎娶等环节。一般典妻均经过订立契约的过程。“以妻典与人,期以十年五年,满期则纳资取赎”

4.共妻。正常的方式娶不起妻子的,可以几人合伙共同出资娶一个“妻子”。这种“妻子”更多的目的就是延续香火。但在历朝历代法律都有明令禁止“共妻”和“典妻”的,所以人们不管是共妻还是典妻都是要走流程的,媒证、订约、送聘、迎娶一个也不能少,三媒六证齐全,即可规避法律的制裁。

5.抢或买。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着“抢婚”的习俗,毕竟物以稀为贵,又是刚需,必定造成抢夺。还有就是拐卖,对象主要是四岁以下男童,三十岁以下女子,买拐来的媳妇更便宜,因此拐卖经久不息,这种方式也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

所以说,羡慕古人可以“三妻四妾”的男性朋友还是打消这种念头吧。一夫一妻制绝对是在保障男性的权益。穷人在古代更不容易找到老婆。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近代史历史世界历史
俄罗斯和波兰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揭秘俄罗斯和波兰的恩怨! 溥仪的三大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