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和太上老君的真实关系是什么?其实如来也不敢得罪太上老君
孙悟空虽然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这个石头肯定也不会无缘无故就冒出来。所以就有人猜想,难道这块石头是太上老君练出来的么?因为在西游记中能练石头的人也就只有太上老君。其实太上老君的地位在西游记当中设定是有些偏低的,实际上太上老君和如来应该不相上下,而且如来也不太敢得罪太上老君,至于说最后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也只是给老君一个面子。
整个大闹天宫最精彩的不是孙悟空有多厉害,而是如来出场,并一只手搞定孙悟空,因为这是整个大闹天宫的高潮,自此如来在大多数读者心中被套上了大神的光环!
此问一出,很多读者表示,如来必须尽全力降服孙悟空,毕竟是玉帝亲自下的圣旨,让他过来护驾,如果出现失误,到时候玉帝必定会责怪。
这么分析,一点毛病都没有,结果也很顺利,但是我们观看如来降服孙悟空的过程,或许你就不会这么想了,因为有可疑的地方太多了。
如来对付孙悟空时,最开始是和孙悟空进行口水战,告诉孙悟空让他皈依佛门,并且告诉孙悟空天庭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但孙悟空不听,最后如来叹息了一句:“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其实这个时候,如来就已经给了孙悟空一个机会,意思也很明确,如果你愿意跟着我混,我保你没事,但如果你执迷不悟,硬是要夺玉帝尊位,可是我又奉了圣旨,就只能将你擒拿,但这样就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如来把孙悟空骗上了手掌,使用了掌中佛国的法术,将孙悟空给压在了五行山下,到了这个时候,如来还是想给孙悟空一个机会,为何这么说?
大家看原著中,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的一句记载:“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
通过这句话可以知道,如来在降服完孙悟空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直接回西天,众所周知,孙悟空之所以能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靠的并不是五行山本身有多厉害,而是靠五行山上的六字真言。
那这六字真言是啥时候放的呢?是在玉帝请如来吃完饭后才放上去的,那为什么要放呢?因为五行山压根就压不住孙悟空。
那如来知不知道五行山压不住孙悟空呢?答案是肯定知道,因为如来在和孙悟空对话时,已经用慧眼观看了孙悟空的一切,知道了他的本来面目,自然就知道他的力气有多大。
这么一看,如来降服完孙悟空不用六字真言镇山,而是直接想回西天,就这么一个细节,再加上上面的一点,结合在一起,可以断定,如来压根就没有打算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来为何不愿意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呢?他难道不怕得罪玉帝吗?答案是怕,但是如来更怕得罪另外一位大神,那这位大神又是谁呢?
他就是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有读者就更加看不懂了,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和太上老君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为何却忌讳太上老君呢?
其实这就要对西游记更深一层的剖析,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和孙悟空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比如:八卦炉里让孙悟空成功逃脱、孙悟空偷吃老君仙丹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孙悟空金箍棒是太上老君的、太上老君是全西游记唯一记载能练就石头的神仙。
把这些事情结合一起,孙悟空的生命极有可能是太上老君早就的,如来在和孙悟空对话时,正好用慧眼观看了孙悟空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太上老君和他的关系,所以才说了,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太上老君有多厉害就不用多讲了,身份比玉帝还要高,如来肯定得罪不起,所以如来才会在降服孙悟空时,不断给孙悟空机会,可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总而言之,大闹天宫时如来压根就不想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原因也在上面,因为如来不想得罪太上老君这位大神。
为什么古代皇帝选继承人都是长子优先呢?嫡长子继承制到底是怎么成为皇室送信奉的条例的。虽然历史上不是每次都是长子继承,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里长子为太子,除非是像李世民那样采用比较极端的方法。那今天就来专门和大家讲讲嫡长子继承制到底是怎么得来的,这个制度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198年,刘邦宠妃戚姬的儿子刘如意被分封为赵王,然而戚姬仍不满足,想要让她的儿子取代刘盈的太子之位。
由于吕后和太子刘盈一直留守长安,与刘邦关系疏远,刘盈又为人懦弱,不被刘邦喜欢,而戚姬和刘如意则长期追随在刘邦身边,深受宠爱,在戚姬的长期影响下,刘邦也动起了废长立幼的念想。
但是在古代中国,君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君权之上,还有制度、还有天命。阻止刘邦废长立幼的,是一种就叫做“嫡长子继承制”的制度。
兄终弟及与父终子及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父权社会,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妻子、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因此,皇室的女性成员就被首先排除在了君权继承人之外。中国数千年历史,除了唐朝的安乐公主幻想过当“皇太女”之外,正常的皇位继承制度都是不考虑女性的。
那么,中国古代的君权继承就有两种方式:兄终弟及和父终子及。商朝使用的是兄终弟及优先的继承方案,也就是先兄终弟及,弟终之后,再父终子及,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叔侄争位和堂兄弟之间争位。
商代君权继承:兄终弟及
周朝克商后,吸取商朝的教训,只允许父终子及,君主世系才变得明晰起来。
周代君权继承:父死子继
但是相比于父终子及,兄终弟及的一个优势在于,兄弟之间的年龄差距不像父子之间那么大。当皇子年幼,其心智不够成熟,不足继承大业时,兄终弟及的方案就会被人提出,尤其是当母权强势的时候。
汉景帝的时候,窦太后曾经提出让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担任皇储,但由于窦婴等人的极力反对而作罢。相传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曾力主让小儿子赵光义来继承皇位,并立下金柜之盟,却最终酿成“烛影斧声”的惨祸,但是这只是民间传说,可信度并不高。
嫡庶与长幼
周朝确立了父终子及的继承原则,并根据嫡庶、长幼的尊卑顺序,制定出“嫡长子继承制”。这套制度的核心在于先嫡庶而后长幼,即如果正妻有子,就立其最年长的儿子;如果正妻没有儿子,就立妾中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丈夫与正妻的婚姻关系,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味着家族之间的联姻,而纳妾却比较随意,因此正妻与妾的地位十分悬殊,又因为子以母贵,嫡出的儿子也要比庶出的儿子地位更高,嫡子的娘舅家也往往比庶子的娘舅家更有势力。所以嫡庶的次序要先于长幼,立嫡子为储君,能够得到更有势力的外戚的支持。
其次是长幼顺序,排行越靠前,就意味着年龄更大,意味着心智更加成熟,更有能力掌管权力。中国历来有“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传统观念,长子比幼子地位更高。
然而,当嫡庶顺序与长幼顺序发生矛盾的时候,这套制度就会受到挑战。
《春秋》这部史书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涉及到这一问题:公子息姑是鲁惠公的庶长子,而公子轨是嫡子。惠公死后,公子轨还小,公子息姑就暂时担任鲁国国君,是为鲁隐公,他准备等到弟弟公子轨长大以后,再还政给他。后来,小人羽父劝隐公杀掉公子轨,这样就可以长期据有君位,但是隐公没有同意。羽父害怕,就反过头来唆使公子轨,把他的哥哥鲁隐公给弑杀了。
鲁隐公固然是受害者,但是史学家们认为他的做法也并不正确,不应该先占据君位,而应该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先拥立弟弟为君,并以臣下的身份摄政,待到弟弟成年,再还政给他。这才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确做法。
当正妻没有生儿子的情况下,庶子继位会显得底气不足,那么就出现了另一种操作:正妻收养庶子。这样,庶子就能获得嫡子的地位,继位就会名正言顺。北宋的刘太后没有生过儿子,宋仁宗赵祯就是她收养的儿子,并凭借“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的关系,登上皇后宝座,仁宗即位后,她又摄政多年,直到去世。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也没有生过孩子,但是她名下的嫡子却有五个之多。
在“嫡长子继承制”之外,还有一种立储方法,叫做择贤而立。这种方法乍听有理,但实际上缺少可操作性,无法形成一种长久的制度。这是因为长幼的顺序无法更改,嫡庶的名分也不易僭越,而贤能的标准却难以订立。既然到底谁最贤能无法确认,那么兄弟之间势必爆发夺嫡之争。清朝前期采用择贤而立的办法,结果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夺位争斗。
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们,预见到了围绕君位继承权可能爆发的种种争端,所以老早就制定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后世王朝,尽管执行尺度不一,但大多数情况都遵循这一原则。
尽管嫡长子继承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存在时间最久的皇位继承制度,它是有着其合理性的。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