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前前后后任用过75名宰相,为什么只有狄仁杰的结局是好的?
说到武则天这位女皇帝也还是很有话说的一位了,在位的时间也非常的长,她前前后后一共任用了75位宰相,但是她在位的时间却只有21年,这一年得换2到3个呢?可见这些宰相都是不符合武则天的要求的,但是我们知道武则天旗下名气最大的宰相要数狄仁杰了,而且他的命运也算是好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隋唐史》一书记载:“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这个数量可以说是任用宰相最多的皇帝了。
唐朝宰相多,算是一个时代特色,李世民在位23年就任用了25位宰相,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官员任用机制,左右仆射及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所以唐朝宰相的数量总体上是头筹。
在这样的官员机制下,武则天将这个记录怒刷到了73人,好在她热爱本职工作,勤于政务,用人任官,赏善罚恶明显,频繁任命宰相并未引起朝廷混乱。在众多宰相中,只有一个人真正得到武则天的敬重,而且也只有他得到善终,这个人就是狄仁杰。
那么狄仁杰因何原因会得到武则天的另眼相看呢?
【老乡】
武则天和狄仁杰都是从山西走出来的,一个来自并州文水县,一个来自并州太原。做为老乡,两人的奋斗史都是步步艰难,均是花甲之年走向人生巅峰。
武则天14岁入宫,默默无闻被晾了12年,她一路从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昭仪一直做到皇后、天后、太后,到67岁时才如愿以偿成了女皇,于公元690年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
而狄仁杰仕途坎坷,年轻的时候也很能干,却没有得志,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才得到重用,61岁时才当上了宰相,属于大器晚成之人。
【知音】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狄仁杰评价都很高。狄仁杰一生政绩卓著,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会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以清正、廉明作为大义。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狄仁杰竭尽心力献计策,成为武则天不可获取的左膀右臂,为治理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狄仁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他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
说来也怪,武则天如此强悍精明的女强人,只有在狄仁杰面前会表现的性情和缓,所以在一些野史中,一些人就将原因朝男女私情上扯,其实都是无稽之谈。这两人就好比是伯乐碰到千里马,是惺惺相惜的知音朋友。
【情商】
在一些影视剧中,但凡狄仁杰出场,必然自带高智商光环, 判案如神。历史上的狄仁杰或许没有影视剧中传的玄乎,但确实做到了审理的案子无一冤案。
狄仁杰不仅高智商,情商也很高,他做事懂技巧,懂得保护自己,对朝廷非常忠心,是一个难得的忠臣,对治理国家和做人都有自己的智慧,比如说武则天登基后的第二年,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经审问即承认谋反,可以减免死罪。
狄仁杰也不含糊,当场就认下了谋反罪。得到口供,来俊臣对狄仁杰等人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在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将一封写好的信藏进棉衣里,请求将个人物件送回家中,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就靠着这块帛书找到了诉冤的机会。
武则天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她召见狄仁杰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直接就说:“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
武则天查明真相后,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只是全部贬为了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此后,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4年后,重新起用狄仁杰, 复居宰辅。
【劝谏】
武则天晚年最纠结的事就是皇位应该传给谁,在她心中,侄子武三思是皇太子的人选,谁要是提出应该把皇位归还李家,她就跟谁急。
直到有一天,武则天做了一个梦,她梦到一只两翼全部折断的鹦鹉,便让狄仁杰解梦,狄仁杰答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之后又是一番劝诫,武则天终于想通,派人前往房州将儿子李显接回洛阳,复立为太子,李氏大唐的江山社稷得以延续。
【尊重】
武则天爱才,深知治国需用能臣,而狄仁杰正是可以辅国安邦的能臣,对于武则天弊政他多所匡正。面对狄仁杰,武则天从来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他为“国老”,并免去了狄仁杰行君臣之礼,朝堂之上不必跪拜。
狄仁杰年纪大了,递了几次退休申请,虽然武则天没有同意,但是免除狄仁杰在宫中值夜班的义务,还叮嘱大臣们,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不要打扰狄公。狄仁杰病重的时候武则天很是焦急,听到他的死讯时痛哭道:“朝堂空矣!”
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后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古代人和现代生活差距最大的应该就是出行的便捷度了,现代有汽车、飞机和动车等交通工具,大大的节省了我们出行时间成本,但是古人就没这么好的福利了,如果想出个远门游玩最短就需要半个月时间。那在晚晴的时候,当时人们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呢?如果要去很远的地方一般都还是选择坐船,如果只是一般的外出轿子就是最常见的工具了。其实当时也出现了类似自行车的工具,只是完善程度也有些略显不足。
说到出行这是人类最常见的需求,现代旅行非常方便,有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和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先进,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在百年前的晚清,人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出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清朝统治者是马上得天下的骑射民族,把骑马当作满人的本色,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中国人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仍然是马车。这一交通工具已持续了几千年,深入人心。在当时中国的广大地区被广泛使用,而且能有马车的往往是家境不错的,这个马车看着真的是很高。
清朝的官员出行时的时候,他们大多选择坐轿子,哪怕只有几步路的距离,这是为了摆官威,彰显派头。古代人为了省力气提高效率,发明了驼轿,前后两匹马,能够遮风挡雨,这种出行工具一般的家庭是乘坐不起的,只有当时的一些贵族才能用到,而贫苦的人们却是想都不敢想!能想到用这种方法抬轿的也绝对是个“奇才”。
出了马车、抬轿,晚清还用驴车出行,驴是大动物,它们的力量不小,他们特别擅长攀登高山丘陵。晚清时期驴子也是很多人的出行工具,像这张照片中的驴子可是负担不小,驼着一个晚清女人,两边还挂着两个大箩筐,一边的筐子里还坐着一个孩子。
独轮车,又为小推车、江北车。一般车轮一边坐人,另一边放家当。当时一里路才收车钱4文,载货才2文。因为收费低,穷苦的人均以独轮车代步或者拉货。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出,独轮车前面只有一个轮子,另一边要靠车夫自己保持平衡,看看晚清这个身材瘦小的车夫推着独轮车也实在是不轻松。
这种出行工具在电视剧中经常见到,用两根大杆,一张多长,两杆中间有固定的椅子,因为形状像一只蜥蜴,俗名“爬山虎儿”。这一看就是个富家公子,手里还拿个鸟笼子,悠闲自在,真是富人不知穷人苦。
晚清时中国人发明的木制自行车,现代自行车的雏形。不过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清朝康熙时期的扬州人黄履庄最早发明了自行车,比欧洲早了大约100年。自行车只有在平坦的大马路上才能疾驰如飞,此时的中国道路多为土路,道路坑洼不平,所以自行车还未得到广泛普及。到了后来,自行车慢慢普及,溥仪、婉容都非常喜欢自行车。
你觉得晚清这些出行工具哪个最奇葩?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