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清朝武状元都要考哪些内容?清朝后来为什么取消武举?

清朝武状元都要考哪些内容?清朝后来为什么取消武举?

时间2022-04-01 20:34:29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48159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都是文比武大,在汉朝和三国时期,各大君王基本上都喜欢招揽贤士,也就是有文化的人,而武将一般都是自己的宗亲负责。而且最早的科举也是选有才华的人而并非武将,不过到了唐朝就开始渐渐有所改观了,出现了武举的制度专门选拔武状元。要知道古代真正的读书人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习武的人就很多了,到了清朝一共就出了100多位武状元。那武举的时候到底要考什么内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整个封建王朝,武将都是不可或缺的,抵御外敌或者开疆拓土都需要武将来完成。当文人被大的氏族垄断的时候,武人几乎也都来自世袭,为了改变由世家大族垄断朝廷官员的状况,唐太宗开始科举取士,逐渐摆脱了大氏族的钳制。而武则天称帝后,更是开创了武举,让武艺高超之人参加兵部举办的考试,考的也都是武艺,中举之后不看门第出身,按照成绩的高低授予不同的武职。从此有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说法。而宋朝鉴于唐末军阀割据,始终重文抑武,不过宋朝健全了武举制度,武举开始要求文武双全。

元朝武职只用蒙古人,明朝武将多数来自世袭,并不重视武举,更夸张的是武举的考官是翰林府的文人,而明朝的武举人写文章的水平强过武艺,而清朝,可以说是武举的鼎盛时期。满清入关后,全国范围内还有着持续不断的战斗,清朝初年,内外战事都持续不断,满清本就重视骑射,因此入关后为了战争的需要也重视武官的补充,而趁机笼络汉族人中的杰出人才。因此,在顺治三年,武举和文举同时开考取才。

和文举一样,武举也是三年考一次,如果有新皇登基或者其他好事会加开恩科。武举也是从下往上考。最初级的是武生,也就是武学的童子试,先考骑射,要求骑马来回三趟的时间能射出九箭,必须三箭或者超过三箭中靶才算过关,达不到三箭的就没有资格参加下一场。

第二项,考步射,这两场都达标之后,才能参加开弓、舞刀、掇石这三项考试。开弓也就是举子选择强度不同的弓,每次拉满为合格,只能拉三次,弓力分别为8力,10力,12力。三个级别。第二项舞刀,刀也是从八十斤,一百斤到一百二十斤三种不同的重量,举子要先选刀,然后一次性完成舞刀的动作才算过关。第三项掇石也就是要求举起考试准备的大石头,石头重量分别为二百斤,二百五十斤到三百斤,能选择一块石头举起一次就算合格。这三项技能考试必须有两项达标否则全部成绩作废。

武艺过关之后,就是考文了。也就是武举也要考策论,和宋朝一样,清朝的武举考内容涉及武经七书,包括七种兵法策略。在康熙朝,武举还要考《论语》和《孟子》。武童生通过了县,府的考试成为武秀才后,才能继续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中举人之后成为武进士,进京参加殿试。武举人和文举人一样,分为三个等次。一甲的前三名就是武状元、武榜眼和武探花。从顺治朝开始,武举能考入三甲的人都会被授予武职。整个清朝一共产生120多个武状元。最后一个武状元在光绪朝,之后由于枪炮的发展,不在崇尚个人武力,武状元也就不再被需要了。

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很多古典名著中,很多人可能会看到两个让人迷惑,分不清的的词语,丞相、宰相。这两个官职,似乎都是一样的,又似乎并不是一样的,它们存在的 历史时间也是不同的。而丞相,有时候又会分为“左丞相”、“右丞相”,这左右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待遇。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字之差能有多大的分别。

在我们的印象中,丞相似乎就是一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统领百官,在官员中论品级,已经没有人能够高过丞相了。但是历史上的丞相,自然不可能就是这样“一步登天”,先秦时期有丞相,但是也有“相”、“相邦”,这些与丞相都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丞相的地位还比相国要低。

秦国,注意,这里是秦国,增加设置了左右两个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在《史记》中记载的由秦武王设置,任命甘茂、樗里疾为左右丞相。樗里疾你可能不了解,甘茂也许觉得耳熟,但是秦武王却是非常出名的。出名的原因不是因为有多么能治国,而是因为他是举鼎被砸,没能缓过来死亡的国君,这样奇特的死法,史上恐怕也没什么人了。

秦朝时期,仔细看,这里不是“秦国”,增加设置了“中丞相”,秦二世胡亥的时候,赵高就是中丞相,但是同样都是在《史记》中,却无法确定到底有没有这个“中”字,看来司马迁也还是不太靠谱,同理可得,《史记》也未必都是真实的历史。汉朝时期,汉承秦制,丞相依旧是相国的副手,之后就是有时候设置丞相一职,有时候不设置,有时候设置了又会改个名字,在这里就不多做叙述了。

至于“宰相”,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很有名的“刘罗锅”刘墉,清朝时期很著名的宰相。但是要注意,宰相只是一种称呼,并不是真正设置的官职的名称,而是一种泛称,指的就是辅佐君王并掌握最高权力的官员,是一种民间的俗称。比如,上面所说的“相邦”,作为君主之下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就可以被称为“宰相”,而当丞相被设置为最高权力者时,丞相就是宰相。

之所以叫做“丞相”,我们就需要拆字解读了。“丞”,不光是丞相,还有一些“县丞”、“郡丞”,就是一种“辅助”的意思,而辅助的人,就是前面的那个字所代表的官员。而丞相的丞字在前,意思就是说,他辅助的人乃是天子,丞也就不在后面而是在前面,如果是“相丞”,那大概就是辅助“相”了。

而“相”,我们可以联系一下,是不是现在还经常有一些算命先生,他们有一项就叫做“相面”,就是盯着你的脸仔细看,衍生一下,就是观察,帮助君王观察,去看他所看不到的东西。如此一来,“丞相”的工作就不言而喻了。

至于左右之分,那就得看那个朝代究竟是以哪一边为尊了。比如战国时期以右为尊,因此蔺相如拜为上卿之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所以他老人家就不高兴了,不给蔺相如好脸色,后来终于理解明白,这才有了“将相和”的典故。而在宋朝时期以左为尊,左相即为“首相”,右相即为“次相”。这里只是两个例子,并不是说这两个时期都有左右丞相的区分。

而到了明朝时期,因为作为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没干什么好事,朱元璋斩杀胡惟庸之后,废掉了丞相制度,后来虽然有过类似丞相的职位,但是名称、权力都不相同了,因此,胡惟庸也就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了。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历史清朝历史明朝
古代打仗前都要出武将单挑,那么这个时候怎么没人放箭射啊? 孙策死时孙权有多大?孙权是怎么发展东吴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