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庶民美食:没吃汤豆腐不算到过京都
「秋风起、枫叶红的季节,常常不知不觉踱向以寺院为中心的豆腐料理圣地,如南禅寺、大觉寺、天龙寺。找一家附庭园的老铺,在铺红毡置矮几的露天平台上,用小泥炉煮汤豆腐啜清酒,并以不时变幻的云雨风雪佐餐,体会无色无心、纯粹静谧的空灵境界。这是生为京都人的幸福啊!」熟识的茶道老师笑说。
东京农业新闻的总编辑也曾说:「豆腐救过日本人。」
「嗯?」
「奈良时代,远赴中国的遣唐使顺便带回不杀生的佛教教义,天皇下诏禁止肉食。还好,镰仓时代去宋朝取经的僧侣学了豆腐制法回来。做为禅林料理主要食材的豆腐,很快地也受到贵族武士阶级的喜爱。不过,一般老百姓则是直到江户时代的天明年间,官方倡导食用『田里的肉』,豆腐才普及的。在此之前,它仍是年节偶尔一尝的庆典料理呢!」
「少来了,官方禁止,害的是自己没肉吃而已。老百姓私底下仍千方百计偷宰猪解馋,万一被当场逮到了,就诓称是治病入药用的『山鲸肉』。没错,明治维新开放禁令,让日本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吃肉,但是豆腐的地位却因此大不如前。你们老掉牙的俗谚说『没菜肴配时吃豆腐』,现在没人这么呆吧?」
打断他的话,我劈里啪啦抢白。坏习惯改不掉。
传统作法的手工豆腐,得先用比进口货贵两倍的本国产大豆,经石臼磨碎,布袋榨汁,加甘美井泉水和天然盐卤,入木模凝固制成,香味与光泽和一般机器产品截然不同。
谈日本豆腐,第一个联想是京都─古代皇室所在之地。昔日宫中因它四方白皙而称为「壁」(おかべ)的豆腐,会成为京都料理的要角有几个因素:禅宗寺院密布各处;口味淡雅,契合风土;制作豆腐的井泉水质极佳;京都不靠海,远鱼鲜,缺乏蛋白质来源。
十七世纪,祇园的八坂神社境内已出现两家豆腐料理专门店,贩卖涂上香椿味噌炭烤的「田乐」,并以「祇园豆腐」的称呼渐渐普及全国。至于现在名气最大的「汤豆腐」吃法,虽然起源于大阪的高津神社附近,却在京都找到舞台而大放异彩。没吃汤豆腐不算到过京都─这是旅人的共识。
烹调汤豆腐时,先以水浸泡昆布三、四小时当汤底,倒入不易冷却的陶质砂锅中,开火煮至约六十度,放下洗净的豆腐,眼睛紧紧盯着,当豆腐蠢蠢欲动、浮起前的瞬间改为小火,即是捞起食用的最佳时机。沾料一般多为柴鱼酱油,调和个人喜好的葱花、姜泥、酸橘汁、七味辣椒粉或柚皮细丝等。豆腐愈好,沾料愈不能喧宾夺主践踏原味。更重要的,豆腐若大火久滚,容易生出小孔破坏绵密口感。
十八世纪的江户中期,自号「醒狂道人」的何必醇─从姓名看,我怀疑他有中国血统─在大阪陆续出版了《豆腐百珍》、《豆腐百珍续篇》、《豆腐百珍附录》和《豆腐百珍余录》,总共介绍二百七十八道料理。从作者列举的六个等级:寻常品、通品、佳品、奇品、妙品和绝品来看,豆腐的确是江户时期的火红食材。现在,在日本各地的豆腐名店都拿《豆腐百珍》当范本,试图重现书中的梦幻佳肴。据说,近代文豪、耽美主义者谷崎润一郎(西元一八八六年至一九六五年),旅居京都期间,竟有幸逐日吃遍每道豆腐料理─二百七十八道!如果传言属实,这个以《痴人之爱》一书成名的怪叔叔,不仅对女人,对豆腐也痴迷得太变态了吧?
※行家提点※
京都以豆腐为荣,可是全日本豆腐的首席消费地却在冲绳,约为其他地区平均值的两倍。做为日本第一长寿的县分,有道「山苦瓜炒豆腐」(ゴーヤーチャンプルー)不能不提:将岛豆腐用手捏碎,岛豆腐比一般木棉豆腐略硬,用手捏碎则容易入味,加山苦瓜、韭菜、青木瓜同炒,起锅前淋上蛋液。亚热带海岛的艳阳下,它可是消暑退火又营养开胃的家庭料理!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