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孙坚时期的东吴厉害么?
三国时期其实最有实力和曹魏抗衡的是东吴,孙家三雄孙坚和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建立了东吴从基础到鼎盛的这段时期,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要说东吴的鼎盛时期那就是孙权掌权的时候了,其实孙权并不想孙坚和孙策那么能打,但是孙权的情商很高,很会用人,而且东吴也是内斗最少的国家,能够稳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孙权在三国中既没有曹操的奸雄,更没有刘备的枭雄,三国演义更是对于孙权只是略写但是事实真正如此吗?
病榻之上,一位魁梧的身躯奄奄一息,远无当年小霸王的威名,这时一位青年人匆匆而入,黑发碧眼,面色紫红,病榻之人看到自己最亲近的人来了,交代了一番,安心的闭上了眼睛,东吴小霸王孙策,卒。
这个青年人便是孙权,面临着江东的大片基业,看似平静,但是暗潮汹涌,外部势力强大的刘表虎视眈眈,而南夷也犯上作乱,孙权展现了他年少万兜鍪的雄才大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恩威并施收士燮,平南夷,出兵夷州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正在孙权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时候,曹操倾大军南下,收荆襄,长坂坡前败刘备,直奔江东而来,东吴大臣慌成一团,张昭等文官主张求和,而武将主张力战,心里自有定数的孙权,冷眼旁观臣子的争吵最后宝剑斩书案,联合刘备与曹操决一死战,在大都督周瑜的指挥下,借了三天东风,放火烧了赤壁,将曹操杀得丢盔卸甲,元气大伤,终生再无南下之力,东吴的风头一时无两,这时,刘备偷袭荆襄九郡,将荆州拿下并借口,说给一个暂时居住之地,同时大都督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孙刘两家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伏笔。
后来趁着刘备夺取东西两川之地,关羽攻占襄阳之时,派吕子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最后导致关羽在麦城兵败,一代武圣就此陨落,但是也拉开了吴蜀夷陵之战的序幕,刘备为弟报仇,四丁抽一,举全国之力讨伐吴国,这时吕蒙已经病逝,缺兵少将的孙权最终让陆逊出任大都督,抗击刘备,正在刘备一句势如破竹的时候,夷陵成为了数十万蜀军的埋骨之地,陆逊纵火将蜀营烧了七百里,刘备死在白帝城,这一战使蜀国再也没有征战天下的实力,诸葛孔明纵然有天纵之才,也无法挽回西蜀的颓势,最终病死五丈原,留下千古遗憾,而孙权在晚年也失去了雄才伟略,犯了所有帝王都会犯的错误,在选择继承人上猜忌众子,最终为孙吴解体埋下伏笔!
孙权一生任人唯贤,对于手下大将都会给予绝对的信任!这也使江东猛虎,最终傲然屹立于神州东南!
在蜀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开国老臣们的后代几乎都是不如自己父辈的,刘备的儿子刘禅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他们的父亲比起来都差的很远。诸葛亮死后,姜维主动扛起了北伐的大旗,但是最后却因为朝中大臣们接连反对,自己反而不敢回家了。这个时候诸葛瞻就显得很无助,而且手中也没多少兵权,最后被邓艾攻城所杀。
历代醒猛的皇帝都会把庙堂的事与宫里的人严格的区分开,决不允许宫里服侍自己的人指染到政治。甚至以祖宗成法、制定律规、打面石碑永久摆在显眼的地方等方式方法告诫后代:阉人不得干政。诸葛瞻临死说过“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如何评价黄皓姜维对蜀国灭亡的责任?
蜀汉灭亡的直接罪人,当然不止宦官黄皓一人,也不止是信用黄皓的皇帝刘禅。毕竟蜀汉是刘备和诸葛亮建立的,复古西汉“儒表法里”体制的古典军国主义国家,从来不是东汉和晚唐,区区一个宦官绝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也无法从根本上左右天下大势。
黄皓是蜀汉后期乱政的重要宦官,是他从内部瓦解和排斥了蜀汉本就已凋零的人才网,削弱了蜀汉的力量,所以应该除掉;姜维是蜀汉后期唯一有能力阻挡曹魏的军事将领,但诸葛瞻说“不能制他”,
黄皓不光专权,奸匿,还误国误民,当司马昭派出的大军已经出动的时候,他还和刘禅说问了鬼神,敌军不会来,这时的姜维已然提醒。直到最后邓艾攻入成都,蜀汉灭亡,黄皓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也算罪有应得。
诸葛瞻确实说过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蜀国灭亡更多可以归结于阿斗,弱智一样的皇帝又有皇帝的权威,姜维是蜀汉后期最有计谋和战术的人,因为阉人黄皓已经被司马昭买通了,目的就是杀姜维灭掉蜀国,
外不能制姜维。刘禅也感受很深,就是姜维总是以先主刘备的话来压自己,“匡扶汉室为己任。”所以,时时讨伐篡位的曹魏和政权。搞得那些当官的,还有乡绅土豪,个个心里不爽,想好好地睡个安稳觉也不行。所以,邓艾的一万大军一到,他们就逼我投降,这些都是的姜维折腾的。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