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的一两白银值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一两白银值多少人民币?

时间2022-04-01 20:26:06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6001

说到古代的钱和现代的钱是怎么换算的这个问题,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这个话题也非常的复杂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我们就要以探究历史的眼光去看这些问题了,所以在古代一两白夜到底值多少人民币呢?我们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一定不要错过了哦!

古代白银作为货币跟今天的比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前两天讲课还跟学生提到,要说清楚这个事情不太容易,基本思路是用古代白银的日用商品的购买力和今天人民币的日用商品的购买力进行对比。

首先我们用清代中期的白银对大米的购买力来进行比较,清代地方志史料中,江南地区的一石大米价格通常在1.7两白银左右,一石等于120斤,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当时的1两约等于现在的“37克”,注意不是现在的一两等于50克的标准哟。这样可以计算出清代中期1斤米的价格大约是0.014两。

有了上面的米价基准,我们再来和现的大米价格进行对比,现在一般的大米一斤价格在5块钱左右,这样可以得出清代中期白银0.014两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5块钱,那么做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知道,清代中期1两白银就约等于现在人民币357元的购买力,1钱白银约等于35.7元人民币,1分白银约等于3.57元。

那么上面的1两白银约等于300多块钱人民币的结论靠谱吗?

我们得再来做个验证,正好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越南后黎朝出使清朝的使臣黎贵惇在中国购买了大批书籍,途经桂林时被清朝官员发现,没收了随行所带的书籍,因为清朝不准书籍外销,但为了安抚越南人,把没收的书都按原价赔付给越南使团。

当时的赔偿清单里面记录了《封神演义》(银八分)、《山海经》(银一钱),也就是说《封神演义》在当时折算成人民币要卖28.56元,《山海经》折算成人民币要35.7元。

最后,我们看看这两部书现在的价格,去京东搜一下这两部书最新的版本的价格就知道了我们推算的清代中期白银和人民币的比价靠不靠谱了,201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封神演义》定价是24块钱,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的《山海经》定价42块钱,这和之前计算的清代这两部书的价钱基本上一致《封神演义》银八分,28.56元和《山海经》(银一钱,35.7元)。这个结果表明,我们推算的清代中期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350元的估计是相当靠谱的。

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是死后并没有要求像其他帝王一样要把葬礼办的很盛大,甚至是连陪葬品都不要。因为古代皇帝死了,有些光是陪葬品就要占整个国家经济的一半,这样实在太奢侈而且没有必要,曹操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明白事理的。不过曹操虽然想从简,但是怕有人估计盗墓所以安排了72疑冢,就是造了很多假墓,不过就目前发现的来看实际上不止有72个,而且一个真墓也没有。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东汉末年,曹操趁着朝廷内有十常侍及董卓先后乱政、外有黄巾军揭竿而起,于是打出讨伐董卓,恢复汉室的口号,在河南开封的陈留镇组织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这便是曹操最初的家底。

与此同时,各地的太守、刺史等人也纷纷举兵,名义上是勤王,实际上却都想着趁乱割据一方,当个土财主,其中名门望族出身的袁绍最有实力。当各路义军会师后,袁绍被推上讨逆盟主的位置,而曹操依旧只领着自己的5000亲兵。联军的目的本是围攻董卓、救驾,但却没人愿意冒头,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董卓从容不迫地掳走汉献帝、烧掉洛阳皇宫,对此曹操很气愤,于是单独领着5000人去攻打董卓,不料却中了董卓部将徐荣的埋伏,不但部队被打垮了,自己也中了箭伤,连坐骑都被乱箭射中了,九死一生。另一方面,联军却整日花天酒地,耗空了粮草,曹操深感联军没有前途,于是又在江淮一带招募了一支亲兵,从此走上了独立创业的道路。

然而,当时的天下已经大乱,刘姓汉室失去了控制朝野的实力,鹿死谁手,只能靠本事了。曹操起兵时,虽然有良将,但毕竟实力很弱小,所以注定是一场筚路蓝缕、时间漫长的兴兵之路。曹操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吕布等人,吕布本来是董卓手下的名将,却因争夺貂蝉,而谋杀了董卓,在众人的推崇下,吕布成了攻打曹操的急先锋,甚至一度逼得曹操军粮耗尽,投靠袁绍。

然而,吕布有勇无谋,在双方对阵了一年之后,曹操三次大败吕布,最终投降而死。除了吕布,曹操虽然实力提升了很多,但当时的北方仍以袁绍为大,处于劣势的曹操被袁绍逼着决战,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曹操,连他手下的文官武将也大多与袁绍眉来眼去,不清不楚。但是,曹操却能礼贤下士,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偷袭袁绍的粮草基地,迫使袁绍兵败逃走,最终死于非命。

光是平定北方,就花了曹操十余年的时间,不过,历来由北往南,势如破竹。于是,曹操领着北方的百战之师来到了长江边,剑指东吴孙权和尚未成气候的刘备,一统天下,只差一步了,然而这一步曹操却没能迈出去,周瑜诸葛亮等人在赤壁连环计、苦肉计频出,最后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平天下的美梦。赤壁之后,曹操虽然还在四处征伐,且已位极人臣,但毕竟英雄暮年,没法统一四海,只能落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也就是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重,自知大限将至的他,留下了一份遗书,也就是收录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遗令》。在没有看到这份正史记载的曹操遗言时,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觉得遗言中肯定安排了七十二疑冢,尤其是《三国演义》活灵活现的描述,更加让人觉得十分可信。然而,现代的考古学家实地考古挖掘后却发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只不过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而已。

而《遗令》中曹操亲自表述的也没有疑冢的只言片语,甚至连军事、国事都没有涉及,通篇都是平常家事,尤其让人觉得感慨的是,曹操特别强调他“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也就是说,当他死后,子孙后代一定要一切照旧,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忘了把防头病的头巾忘了。

古人一直认为人有灵魂,如果子孙忘了给曹操的遗体戴上头巾,那么即使死后也会被头病困扰,生生世世不得安宁,于是才在遗言中特别强调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对一辈子征伐的曹操来说,的确是真的呀。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假诸葛亮吓跑司马懿是真的么?司马懿为什么怕诸葛亮? 曹操在位时最有意提防的人是谁?曹操招人才不怕用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