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贾逵是什么关系?贾充为什么要帮司马懿篡曹?
司马家后期能篡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贾逵的儿子贾充一直在帮司马家。贾逵和司马懿一样,跟随了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所以贾家在场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不过当时贾家应该是偏向曹家一方的,为什么贾充却要改帮司马家呢?其实这中间还发生了几件事才让贾充决定犯险。当时的皇帝曹芳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而且司马懿的势力是要比曹爽大得多的。
三国是一个大混乱期,同时也是一个奇人异士辈出的时代,其中侠义之士祝公道便颇具传奇性。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祝公道却因搭救曹魏名臣贾逵而名留青史,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这项善举,竟给以后的曹家、司马家留下两大祸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贾逵遇难说起。
贾逵出身并州望族,虽然此时家道中落、穷困不堪,但他胸怀大志、娴熟兵法,注定不会是一位平庸之辈。贾逵成年后经人推荐在河东郡担任郡吏,后升任绛邑县长。公元202年,袁尚派部将郭援攻略河东,贾逵镇守的绛邑被其沦陷。贾逵被敌军抓获后,因不肯屈服于郭援差点被杀,所幸阖城百姓和郭援的部将都为他求情,郭援才暂时免除贾逵的死刑,并将他囚禁在壶关的土窖中。
郭援将贾逵囚禁在土窖中后,担心他会越狱,便用车轮盖住窖口,并派人严密看守。贾逵不甘心被囚,某日便用激将法,从土窖中对看守说:“这里的人难道都是没有骨气的小人吗?怎么忍心看到义士被囚禁在土窖中,而不施以援手呢?”当日轮值的是一位姓祝的看守,听到贾逵的呼救后大为感触,一时间义气爆棚,于是在夜里偷偷地将贾逵放走。
援捕得逵,逵不肯拜...诸将覆护,乃囚於壶关,闭著土窖中,以车轮盖上,使人固守。方将杀之,逵从窖中谓守者曰:“此间无健儿邪,而当使义士死此中乎?”时有祝公道者,与逵非故人,而适闻其言,怜其守正危厄,乃夜盗往引出,折械遣去,不语其姓名。见《三国志·卷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注引《典略》)。
贾逵对此人的义举非常感动,连连拜问对方的姓名,但后者却始终不肯透露。直到郭援被击败后,贾逵才知道救他性命的义士名叫祝公道。数年后,祝公道因为犯法要被杀,贾逵赶紧出来援救,但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帮助恩人逃脱死刑。祝公道死后,贾逵哀恸不已,只好亲自为他戴孝服丧,聊表感恩之心。
郭援破后,逵乃知前出己者为祝公道。公道,河南人也。后坐他事,当伏法。逵救之,力不能解,为之改服焉。引文同上。
祝公道在历史上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如果不是有救助贾逵这段经历,恐怕他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史书当中。然而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卑微小人物当年的一个义举,竟然为曹家、司马家留下两大隐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贾逵的两个后代说起。
贾逵获救后依附于曹操,因足智多谋、战功卓著,深得后者信任,被提拔为丞相主簿、谏议大夫。魏文帝曹丕称帝建国后,贾逵因拥戴有功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后因伐吴有功获封阳里亭侯,加号建威将军。贾逵一生忠于曹魏,每每以国事为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他的儿子贾充行事却完全相反,最终成了曹家的噩梦。
贾充在魏朝是一个心怀叵测、趋炎附势的小人,随着司马家势力的强盛,为荣华富贵计,甘心投靠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充当他们篡魏的“马前卒”。尤其是司马昭执政期间,贾充不遗余力地帮助司马昭铲除政敌、架空皇室,甚至还亲自领兵犯阙,弑杀率众讨伐司马昭的魏帝曹髦,令天下骇然。正因为弑君这段“黑历史”,贾充被死死地钉在耻辱桩上,受尽天下士人的痛骂和鄙视。
贾充作恶多端,他的女儿贾南风更是不遑多让。晋惠帝即位后,身为皇后的贾南风为攫取至高权力,首先挑唆诸王与太傅杨骏之间的关系,后又离间诸王,让他们互相争斗,由此开启“八王之乱”的大幕。诸王混战不已,导致边疆内外的胡人纷纷起兵作乱,使长江以北的中国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由此而论,贾南风实在是造成西晋动荡乃至灭亡的“罪魁祸首”。
虽然贾充、贾南风的恶跟贾逵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如果贾逵当年死在壶关,贾充、贾南风便不会来到世间,自然也不会有后来那许多的风波。小人物祝公道万万想不到,自己当年的无心善举,竟然给曹家、司马家带来无穷的劫难,若泉下有知,真不知是否后悔救助贾逵。
孙权在世的时候,东吴内政一片祥和。可能刚开始有人怀疑孙权的能力,认为他不如自己的哥哥孙策的,但是事实证明孙权也有他自己的优点,而且就连曹操都非常欣赏。不过东吴和蜀汉最大的问题都是继承人不行,刘备的儿子刘禅和曹丕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孙权的两个儿子更是因为争太子搞得两败俱伤,最后只能让孙皓继位,结果孙皓治理的东吴很快就衰落了。
话说,在我国三国时期南方称霸的孙坚死后,把皇位传给他的长子孙策,孙策死后,其弟孙权联刘备,拒曹操,威震江南,团结臣子如手足,文武官员无不为之效命卖力。孙权死后,又将皇位传其儿子孙休。孙休在位不久,司马炎篡魏,知其必将伐吴’饱受焦虑,病逝, 死后,由侄儿孙皓为君.
孙皓根他的祖先不同,不是勤政操业,而是每天吃喝玩乐,天天都是酩酊大醉,还规定与他同席的官员,均以七升为限,谁不先喝,就用酒去灌醉他。有个叫韦曜的文官,酒量不大,每次不过二升。%20 因为他与孙皓亲近的原因,孙皓对他照顾.百般照顾,暗中准许以水代酒,但也必须喝够七升才行,如果孙皓不高兴的时候,官员们如果喝不满七升,强迫灌酒的现象就更加厉害了.并且随便就加上%20 “不服圣喻”的罪名,有时候还会让侍从玩弄、嘲笑、打驾公卿,尤其甚者,揭人隐私和短处,以此为乐趣,席间官员若酒后失言乱语,无意中冒犯了孙皓的话,轻的抓捕入狱,重的话当场杀头.
平时与孙皓关系比较密切的韦曜认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无 —日不酩酊大醉,把国家的弄成这个样子,君臣关系因此不和,与社稷安危关系重大。但他敢怒而不敢直言,总是在孙皓取难别人喝 酒时,有意讲些治国济世救民的道理,劝说喝酒尽人之量,适可 而宜。时间长了,孙皓认为韦曜不服从他的旨意,将其定罪,关 入牢囚。并且威胁公卿必须按七升之量大杯饮酒。
与此同时,孙皓 的后宫美妃有千人之多,还要不计其数的挑选天下美女。又把江流河水引入宫中,后宫美女.如有不合他的心意,就要杀死扔入 急流冲走,或把人皮剥下来,挂在树梢,这样的行为,长期把人当畜牲看 待,使公卿众叛亲离,人心离散,江南百姓贫困之极,怨恨万分。 晋主司马炎在洛阳,听说孙皓如此荒淫,召集群臣议说:“孙皓失 道,正是我们伐吴的好机会,倘若孙皓失位,另立贤明为君,再 伐江东就更难办了。”从而派大将王浚率师南下,攻南水师一过大 江,使江东将士望风归顺,不取自降。即是有忠于吴国的将领,也 是孤军难抗,无济于事。孙皓看大势已去,欲拔剑自杀,但又想 起蜀国的后主刘禅降晋,对他颇有启发.从而他也缚其身,下跪降晋,去洛阳拜见晋主请罪,被晋帝司马炎封了 个 “归命侯”,衣食无忧,于太康西年死去。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