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这么理解刘邦的治国大才都是“狐朋狗友”这句话

这么理解刘邦的治国大才都是“狐朋狗友”这句话

时间2022-04-01 20:15:49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7953

说到刘邦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蛮有意思的,这个人给人感觉就是有点乡野气息,其实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他的出身了,所以他身边的人也都有这样的感觉的,有的人说是狐朋狗友,那么这个词语好像是贬义词了,所以这句话到底是怎么理解的,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结论:

因为刘邦的朋友们有着种种的才能,所以刘邦才能起于微末,从秦末诸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

相反,刘邦从泗水亭长一步步地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不断给这个由“狐朋狗友”组成的初始创业团队机遇和挑战,使他们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后人心目中的将相之才。

秦朝末年,二世皇帝无道,各地起义频发。

于此同时,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刘邦带着相熟的几个好友和沛县的二、三千子弟起义。

而就是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团队,竟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沛县的起义者到西汉王朝的建立者这样华丽的转变。这乍一看来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刘邦爱喝酒、好女色,不事生产,给人以混混、痞子的形象。而萧何、曹参、樊哙等人与其相熟,且最后与其起事,自然容易被认为是一群“狐朋狗友”。而就是这群“狐朋狗友”竟然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青史留名,这也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刘邦这些“狐朋狗友”最后成了国之栋梁呢?

其实,刘邦这一干人等并不是酒囊饭袋,相反他们还各有各的长处。

樊哙周勃勇武过人自不用多说。萧何在刘邦占领咸阳,诸将竞相争夺财物之际,收取了秦朝的律令、图册、档案,因此得知天下要塞详情、人口多寡、诸地强弱。面对覆灭秦朝如此重大的胜利还能如此清醒,为大局着想,由此可见萧何非常人所能及。

至于曹参,跟随刘邦多年战功赫赫,更有萧规曹随的美谈,亦是了不起的人物。

那他们是一开始就是治世之臣、败敌之将吗?

不一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这群人终归是有两把刷子的。否则他们在乱世之中也没法崭露头角,并且一步步的站稳脚跟。

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萧何等人也是如此。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可以给他们不断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带头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也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练就一身经天纬地之才。

所以,他们有着良好的初始条件和顶尖的成长环境(从沛县起义至建立西汉王朝),成为治国大才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我想再说一下刘邦这个人。

刘邦在起义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前半生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且游手好闲、不事生产、贪酒好色。如果在正常年月,他可能就只是与平常官吏插科打诨的泗水亭长罢了。

可是,时代选择了他。他偏偏赶上了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他的优点在这个时代被无限放大,他的这个优点就是能用才。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与群臣饮宴,谈及得天下的原因,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 能用才,就是刘邦的才能。他在沛县的时候,吸引了萧何、曹参、樊哙等人与他一起起义,后又能使张良、韩信为其所用,使他的人才实力不断增强。

    刘邦也会用才,在他的统帅下,众多人才各司其职,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能使自己的才能不断增长。

    这个所谓的“狐朋狗友”的团体不断地击败一个又一个敌人,这中间当然有己方谋略得当的时候,当然也有敌人拱手相让、运气爆棚的时候。

    总之,他们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他们不再是当初泗水亭长刘季和他的狐朋狗友,他们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他的将相们。

    他们经历过如此多的事情,又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住他们呢?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像是稀世珍品一样,需要刘备三顾茅庐才能把诸葛亮请出山。其实在正史中是诸葛亮主动要求和刘备见面,而后举荐自己的,所以诸葛亮刚到刘备阵营时地位还不算太高。那刘备和诸葛亮真实关系又怎么样呢?其实诸葛亮的确还是有才华的,不然后期刘备也不会这么信任诸葛亮,但是刘备最喜欢的谋士就不一定是诸葛亮了。

    刘备最喜欢的谋士是谁?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诸葛亮了,连儿子都托付给他了。

    并非如此,蜀汉的几位知名谋士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其中刘备还是更喜欢法正多一点。

    法正去世,刘备十分难过,连哭了很多天,并追谥其为翼侯,法正也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

    刘备为什么这么喜欢法正呢?换句话说,作为下属的法正,是如何成功俘获老板刘备的芳心呢?

    且听小编慢慢说来!

    01

    帮助刘备将梦想落地

    刘备当年冒着风雪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终于博得诸葛亮开了金口,为刘备描绘了一副宏伟蓝图:先取荆州为家,再夺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

    一番话让漂泊了半生,吃了无数败仗的刘备热血沸腾,双眼放光,怀揣梦想重新上路。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曹操三家瓜分了荆州七郡,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

    但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来走,下一步就是要拿下益州,可是富庶的益州,诸葛亮口中的天府之国,该如何得到呢?

    这时候,一个刘备生命中相当重要的男人登场了,他就是法正。

    法正当时在益州集团工作,老板叫刘璋,能力一般,满腹才华的法正一直得不到重用,闷闷不乐,有意跳槽,另寻明主。

    机会终于来了,刘璋听说曹操要打张鲁,担心曹操得到了汉中就会接着来吃自己益州的地盘,所以在手下张松的建议下派法正出差,去请刘备来益州帮忙对抗曹操。

    刘璋不知道地是,其实最大的威胁恰恰是自己的内部,张松和法正都有意跳槽,炒了老板鱿鱼,此时的刘璋仍蒙在鼓里,等着刘备前来帮自己守家业。

    法正对刘备说,刘总你英明神武,一看就是做大事的,我们老板并非明主,我与同事张松里应外合,助您拿下益州,共图大业。

    刘备一听,能够帮助自己夺得益州,这等良机怎么能错过,随即便率军入蜀了。

    在法正的帮助下,刘备得到了富庶的益州,实力一下子大增了不少。

    这是法正为刘备做的第一件大事。

    进入益州以后,拉拢当地的大家族,平衡益州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这些琐碎微妙的人际关系处理,对于刘备能否在益州真正站稳,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在益州经营多年的法正挑起重担,处理得颇为出色。

    当刘备拥有了荆州、益州后,法正又向刘备献计发兵汉中,并向刘备讲述了进军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

    在法正的指挥谋划下,蜀军奇袭夏侯渊,大获全胜,老将黄忠斩杀夏侯渊,威震定军山。

    可以这么说,诸葛亮给刘备描绘了一副很美好的蓝图,而法正就是那个帮助刘备将梦想落地的人。

    法正之于刘备,有点类似于郭嘉之于曹操,而关于法正,曹操曾经有这样的感慨:我把全天下的英雄豪杰基本都招到公司了,却唯独得不到像法正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可惜。

    02

    会和老板沟通,照顾到老板面子

    作为下属,法正与刘备的沟通方法,日常相处的方式,堪称是职场人的教科书。

    刘备进驻益州以后,有一个名叫许靖的人想投靠刘备,也不知道这家伙哪里令刘备不爽了,总之不太想要他。

    刘备评价许靖说,此人光在本地有名气,但才华不够,品行也有问题。

    刚来益州,不仅本地关系微妙,也确实是用人之际,需要人才,刘备如果坚持不录用此人,这对益州本地的一些人才而言无疑是个不好的信号。

    这个时候,法正站出来了,他同刘备讲了当年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当年燕昭王想买一匹好马,于是便让手下人去买,结果没买到,找来找去找到了一头死去的好马,这位手下还是花了500金买了回来。

    燕昭王就很生气的说,你花这么多钱买一匹死马回来干嘛?

    手下人回答道,这就是营销炒作,我们把这消息放出去,说您为了一匹死去的好马还愿意花这么多钱买回来,那么全天下的人就会主动来好马给你送来,让你来选了。

    法正接着对刘备说,现在这个许靖就是这匹死马,你将他收了,其他那些比许靖有才华的人就会纷纷自己跑过来效力了。

    你看,有人遇到这样的事,可能会这样说,你不能这样,许靖是本地的名人代表,你不录用他,肯定行不通,就不会有其他人来投了。

    如果是一名HR这样对老板说,你猜猜老板是什么心情,而采用法正这样的谏言沟通方法,老板又会是什么心情,高下立判。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法正为刘备挡箭。

    当时刘备与曹操的大军正在作战,形势不利,但是刘备的脾气上来了,坚决不撤。

    曹军箭如雨点般飞过来,法正就跑到刘备面前替他挡箭,对刘备说,连老板都能冒死战斗,我为什么不能?

    刘备没办法,只好答应撤退,法正这样做法,高明在什么地方呢?

    照顾到了刘备的面子,这种情况下的刘备撤退,不是因为我打不过你曹操,也不是我刘备贪生怕死,而是我爱惜下属,体恤下属,我才选择撤退的。

    正常人会拉着刘备逃走,大喊道,再不走就完蛋了,来不及了,我们快走吧。

    明明是逃跑,你看法正这样的处理结果传播起来多感人,多正能量,也不丢人,还顺便给刘备做了一波仁义的宣传。

    一个有能力帮助老板实现梦想,又很懂得照顾老板面子,也很会和老板沟通交流,旁敲侧击地分析事态利弊的下属,怎么会不讨领导喜欢呢?

    这就是法正高明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八国联军一共有多少人?是哪八国? 赵云在蜀国得不到重视为什么不去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