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十六国风云录:西晋刘琨(西晋)
刘琨,字越石,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后因爱慕刘琨发兵帮助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兄弟杀死,没有兵力与各族争斗,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诗仅存3首,却与左思齐名。另有当代同名杂志总编、林业部副部长、大学教授、大学设计师等。
生平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州邢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刘琨刘琨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与他兄长刘舆并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他听说好友祖逖被任用,曾与亲故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晋书·祖逖传》还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之事。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刘琨为并州刺史,对抗刘渊,深得众心,但“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晋书·刘琨传》)。但因刘琨生性豪奢不检[1],且又误信谗言,被佞人所乘,败于刘聪,父母亦皆遇害。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又败于石勒。败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相约共同扶助晋室。后因段匹的部下、从弟段末波暗通石勒,俘获琨子刘群,并迫使刘群作书约琨为内应反对段匹。事泄,刘琨被段匹杀害。子刘群嗣。
善文学,通音律。《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 9卷,又有《别集》12卷,均佚。明代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早年生涯
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清高冲俭,官至光禄大夫。刘琨少有“俊朗”美誉,与祖纳(祖逖兄)俱以雄豪闻名。二十六岁时,为司隶从事。刘琨与兄长刘舆是尚书郭奕的外甥,名著当时。京城人都说“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晋书·刘舆传》)。庆孙即刘琨兄刘舆的字。刘琨工于赋诗,颇负文名。当时,贾后之侄贾谧权过人主,身旁聚集了一批出身于豪族贵戚的文人,互相唱和,号为“二十四友”,名气很大,而刘琨兄弟也厕身其间。“二十四友”的首领是以奢侈闻名天下的石崇,他在金谷涧有一处无比豪华的别墅,成了这些人的聚会场所,他们常在这里饮酒赋诗。
八王之乱
刘琨历职太尉掾、著作郎、太学博士和尚书郎。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执政后,刘琨任记室督,又转从事中郎。刘琨的姐夫是司马伦之子司马,所以刘琨父子兄弟以赵王姻亲并被委以重任,从而卷入了“八王之乱”的斗争中。司马伦篡位后,刘琨迁太子詹事。
永康二年(301年)三月,齐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聚兵数十万进攻洛阳。四月,司马伦以刘琨为冠军、假节,与孙会率领三万宿卫兵迎战司马颖于溴水(原出河南济源县,经孟县入黄河),因而麻痹轻敌,加之各部互不相从,不能统一指挥,司马颖趁势发动反攻,大败而还,因焚烧了河桥,才得以自保。
随着前线兵败,司马伦亲信、左卫将军王舆与洛阳城内诸将起兵反司马伦,率兵700余人由南掖门攻入皇宫,杀孙秀、孙会、士猗、许超等,囚司马伦,旋即赐死,迎惠帝自金墉城还宫。随后,司马颖、司马颐进占洛阳。司马颖又派军南下阳翟,配合司马击降张泓等。六月,司马同率军数十万入洛阳,诏为后司马,执掌朝权。司马因刘琨父兄名望很高,故未加罪,并且以其兄刘舆为中书郎,以刘琨为尚书左丞,转司徒左长史。
永宁二年(302年),骠骑将军司马与司马等里应外合攻杀司马,司马掌握朝权。范阳王司马引刘琨为司马。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越发动兵变杀司马,迎司马颖进占洛阳,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马越等挟惠帝进攻司马颖,兵败东逃。司马乘机出兵攻占洛阳,迫惠帝与司马颖迁都长安,独专朝政。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越再度起兵,西攻长安,司马战败。次年六月,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不久,司马与司马颖相继被杀。王司马越执政后,以司马代刘乔为豫州刺史,刘乔举兵抵抗,刘琨率领突骑5000救司马,兵败与司马俱逃往河北,父母却陷于刘乔。司马领冀州,刘琨到幽州向王浚借突骑800,渡河击败刘乔,才救还父母。接著,刘琨又与司马连败司马颖部,以功封广武侯,封邑二千户。
征战并州
光熙元年九月,东海王司马越为了扩张势力,派刘琨出任并州(今山西东部、河北西部)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在此两年前,匈奴首领刘渊趁八王之乱,已在并州起兵建立“汉”政权,后改称“赵”,史称前赵。刘琨带领一千余人辗转离开首都洛阳,于元嘉元年(307年)春天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阳经历战乱,已成一座空城。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了晋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
当时的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前赵,北面是正在崛起试图染指中原的拓跋鲜卑的代国,东面是和段部鲜卑结盟的幽州刺史王浚。刘琨和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猗卢结盟,和前赵石勒等大将的战斗互有胜负。一个叫徐润的人因为懂得音律得到刘琨的重用,此人无能而飞扬跋扈。奋威将军令狐盛进言要刘琨除去徐润,反被徐润诬杀,造成其子令狐泥等人的反叛。刘琨吸引了许多志愿抗击匈奴、羯人的志士,但当时粮食极端缺乏,而且刘琨的性格和能力又存在一些缺陷,终于使不少人离他而去。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继位,封刘琨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此时石勒在晋阳的东南襄国(今河北邢台)拥兵割据,势力日盛。他修书刘琨假意降晋,出兵消灭与刘琨有矛盾的王浚,而刘琨作壁上观。
建兴三年(315年)前赵刘曜击败刘琨,但因要攻打长安回兵。刘琨被晋愍帝封为司空、都督并冀幽诸军事。次年刘曜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建兴四年(316年)石勒出兵进攻并州,刘琨不听劝阻全军尽出,中了埋伏大败,丢了并州,只身投奔鲜卑首领段匹。
建武元年(317年),刘琨联合段部鲜卑的军队讨伐石勒,因段部鲜卑内部不和而流产。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刘琨被段匹怀疑并投入牢中,并于次年6月22日被缢杀,时年四十八岁。子侄四人一同被害。
时人景仰
东晋大司马桓温雅重刘琨。《晋书》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初,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有以其比王敦者,意甚不平。及是征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琨伎女也,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婢问。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文化造诣
音乐
刘琨精通音律,他创作的作品称为《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首琴曲,琴曲中融入胡笳音调,描写了塞外荒漠苍凉的景象,抒发了思乡和爱国之情。《胡笳五弄》一直流传到唐代,当时的著名琴师赵耶利,曾将它们加以修订并编入谱集,现存唐人手写的《幽兰》文字谱后列有这五个曲目,唐代盛行的《大胡笳》、《小胡笳》也有可能是吸收刘琨了《胡笳五弄》的艺术成果,曲中亦融有胡笳音调。
曾经有一次前赵匈奴围攻晋阳。刘琨登城清啸,半夜又奏胡笳(一说指挥一队士兵奏胡笳),匈奴人听到后思乡流泪,无心再战,撤兵而去。
诗文
刘琨的诗文激昂悲壮,充满对战乱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敌人的决心。被囚后所作的《重赠卢谌》诗是其代表作。此诗前半段引用了姜尚、管仲、陈平、邓禹等人的典故,用以激励卢谌,并期望他营救自己,也表达了对晋室的忠诚;后半段描述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评道:“其源出於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相关典故
一曲胡笳救孤城
刘琨善吹胡笳。公元307年,刘琨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有一次,数万匈奴士兵将晋阳围困住。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下令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他们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骚动。半夜时分,再次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
闻鸡起舞
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成为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后来两人都成为文武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