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历史上定都次数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历史上定都次数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时间2022-04-01 20:05:22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6172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都城,作为皇帝生活和处理工作的地方,有的朝代定都这里,有的喜欢那里,都不太一样,但是也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比如西安,就是定都次数最多的,那么这里到底有什么吸引着这些人。

公元五百八十一年,隋朝诞生,杨坚为开朝皇帝。六百一十八年的时候,隋炀帝杨广被杀害,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七年,在中国历史上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短命的封建王朝。

隋朝的首都是长安,当时的长安已经破败不堪,居民的房子年久失修,城内的基础设施也不能继续使用。供水、排水系统紊乱,污水也因为水道不通无法有效排除。不仅如此,长安北面连接渭水河畔,其暗流涌动方向不定,也就是说长安面时刻临着随时被淹的危险。

于是隋炀帝决定——迁都。

洛阳位于国家的中心,且“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为此,隋炀帝亲率朝臣登上邙山,行至今老城以北邙山最高峰处,南望伊阙,目之所及,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构成天然屏障,伊洛瀍涧四水纵横,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兼具漕运之便。

于是,选址汉魏故城以西18里的地方,日役丁200万人,“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耗费无尽人力财力,费时一年,一座宫殿苑囿、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 ...

此后,洛阳作隋都15年、唐都40余年,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我们先来说说大兴城。

隋文帝杨坚建国,钦天监看过风水天象后,告诉隋文帝,从长安往东南二十里,有一处地方——大兴城就是龙穴所在。这块地方的南部平原和长安城接壤,也就是说,大兴城是和长安城衔接在一起的,且“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

从地形上看,长安所在地是一块丘陵地带的洼地,且东西两边地势高度不同,东边略高一些。这是因为秦岭山脉在此处从西南折到东北方向,所以,出现了边缘地带的高度差。

因此,发源于秦岭的几条河流的流向,也都受到了其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河流纵贯长安的东南地区,然后,进入渭河。这些河流把整个长安地区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又分成了好多长方形的地带,而龙脉也因此分流。

所以,纵观长安附近,只有浐、潏河分割出的这块地最为合适,东西宽十七千米左右,南北长约四十千米,加之其中有龙脉分割,让这块地的南北两面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所以说,这块地就成了隋文帝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几番商定之后,隋文帝决定迁都于此。

就这样,隋文帝杨坚在公元五百八十二年开始着手迁都,并且,任命了此项目的监管人员,人数之多至今无法完全统计。与此同时,他也颁布了诏令开始修建新的首都,也就是历史上的大兴城,如今的西安。

俯视来看的话,大兴城与周易中的一卦颇为相似,都城的格局也是都是照着阴阳风水的八卦之理来进行建造的。

大兴城在长安城的南边,地势平坦开阔,其中,有土岗横穿。如果从航拍角度来看西安城的话,不难看出这个地的形状,和《易经》上乾卦的六爻简直到了神似的地步。

乾卦在周易中是阳属性,被叫做九,自南至北,横贯西安城所在的这片土地。从北向南,我们分别把这六块地叫做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这每块地的用处是不相同的。例如:九二这块地是龙之居所,不可随意留作他用。所以,这块地只能用来建造皇帝的宫殿。

而九三这块地,卦象上有襄之意。所以,将百官的办公场所放在这里,这样可以很好的体现文武百官勤于政务,热爱百姓的精神。九五大家不陌生,正所谓“九五之尊”,这块地是“飞龙”的所在地,不可以随便居住或建造住宅等。

于是,皇帝的皇宫就建造在了九二和九三这两块地上,而九五之地则作为龙脉保留,作为整个西安城的中轴线存在。这样东西对称的皇宫格局颇为壮观,而且,龙脉保留其中,是希望可以借用神佛的力量让龙气可以在此地兴旺起来。

大兴城,先后修了宫城,皇城,最后才是宫墙外的郭城。皇城和宫城是互通的,这样,皇帝可以更好的掌控大小官员;宫城和郭城以宫墙隔开,以防止官民混乱,高度的保证了政府机构的独立和安全。

大兴城因耗费人力巨大,所以,不到一年便已建成,建成后的第二年春,隋文帝就进入大兴城。

这时的大兴城除了一些民居民宅尚未完工以外,其他基础设施都已准备妥当。除了建筑外,地下的水道,道路等也都已经建成,而郭城在隋文帝入大兴城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都已经建设妥当。

大兴城虽然有龙脉有龙穴,但是,借助的是自然山水的力量。所以,山川之神是必须要供奉的,这样国运才会日渐昌盛,不然,无法长久的保持龙气。只可惜,钦天监还没来得及上禀皇帝,隋文帝就已经去世了。此后,隋炀帝继位,他根本不信风水之说,把大兴城大肆修改甚至迁都遗弃。

结果,隋朝就这样,还不满四十年就结束了短暂的统治。

在不少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御前带刀侍卫这种称呼,各个看上去都是武功高强,而且听名字就感觉牛逼轰轰的,但是,这些人到底是多大的官,和丞相之类的比又怎么样呢?还有武功为题,既然是保护皇帝安全,是不是很厉害?

[御前侍卫的第一印象]

看多了清宫戏,朋友们肯定都对“御前带刀侍卫”这一职位在脑海中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印象,有说帅气的、有说威风凛凛的。但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御前带刀侍卫”这一种说法就是源自于清代的。

“御前侍卫”指的不是某一个人,他是担负着保护皇帝安全这一责任的官职,而“带刀”就是“御前侍卫”的标志和特权。

[“带刀”侍卫早有渊源]

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典故就是“荆轲刺秦王”,说的是燕太子丹请当时的勇士——刺客荆轲前往秦国以献图的名义刺杀秦王嬴政,阻止他一统六国。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秦王拔出了剑杀掉了荆轲。但是在这一次事件中,没有侍卫前来营救嬴政也成了一个无奈的场景:秦国法律严明,在《秦律》就有此项规定有:禁止侍立在殿上的臣下带兵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荡平了六国。由于有过被刺杀的先例,秦始皇专门设置了“卫尉”这一官职,统领精挑细选的近身卫士,负责整个秦宫内外的安全。

汉代则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御前侍卫部队——“羽林军”。羽林,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在《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

作为秦皇汉武的另外一个——汉武帝刘彻,他最先设置了“羽林军”这一支近卫部队。

唐朝时期成立了一支专门负责皇帝安全的“北衙禁军”,这支部队是完全脱离南衙十二卫的存在,在安史之乱之后,被皇帝直接拿下,毕竟马嵬驿,就是陈玄礼的禁军造的反。

元代的中央禁军称为“宿卫军”。在宿卫军之中,也有着及其清晰的划分,皇帝亲自统领的一支叫“怯薜军”,由枢密院统领的一支则被称为“侍卫亲军”。

到了明代,锦衣卫出现了。严格的说,1382年由太祖从拱衣卫改设的锦衣卫只是广义上的御前侍卫,只负责重大事件的仪仗、侍卫工作,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巡察缉捕之权,说到底和东厂西厂一样是特务机构,真正卫戍皇城、负责皇帝安全是上直二十六卫,其中,“府军前卫”专门负责皇帝近身侍卫,又称为“带刀舍人”。

清代的侍卫机构分得最细,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内侍卫等,各司其职。其中,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地位最高,职责也最重要,必要时要做人肉盾牌的。

每一代的君主,都有着自己的“亲信侍卫”保护自己的安全,在涉及到安危的时候,这些人都成了他们的牺牲品、人手盾牌。也有不少人通过侍卫这条路走上了人生巅峰,但历朝历代的禁军都少不了参与宫廷政变,充当政治的牺牲品。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裸女骑马油画背后的故事传颂千年,感动全世界,马背上的Godiva夫人 古代后宫三千佳丽的侍寝规则,让人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