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吕蒙/看书入迷)
在生活中,遇到一个非常喜欢的东西会用爱不释手这个词来形容。对于一些非常喜欢看书的书呆子,会用手不释卷这个词来形容。那么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手不释卷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看书认真的人。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那么你们知道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吗?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手不释卷这个词来形容热爱读书的人。手不释卷这个词出现在很早以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词是用来形容看书入迷、勤奋好学,非常热爱读书的人。那么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呢?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记载的汉朝光武帝刘秀的事例,书中这样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光武帝在行军打战之时,都不忘记读书,说明光武帝勤奋好学的。
这么一说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光武帝便是手不释卷的主人公。其实并不是的,上面说的只是它的来历,说到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就不得不说三国时期的吕蒙了,他才是手不释卷的主人公。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吕蒙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虽然特别能带兵作战,但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上不起学,所以肚子里却没有墨水。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一听又是这套说辞,便很不高兴的问他,管理国家和带兵打战哪个事情更多,自己也不过是要求你,读书达到能做文章那种水平,只要能够写些简单的军事作战总结就可以了,吕蒙一听这话,知道主公生气了,只好老实回答说自己不知道读哪些书。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便是这位名叫吕蒙的名将。
孙权听后十分高兴,耐心的告诉吕蒙可以读哪些书,又拿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劝诫他,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吕蒙回去后,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利用行军打战的空闲时间,认真研读兵法,成为一代名将。
根据史书记载,孙权得知吕蒙的改变后,还发出这样的感慨,“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他认为吕蒙这样的改变是不可思议的,自己本意也就只想他能够多读一点书,不在目不识丁,结果他不因为自己已经富贵了,就可以不认真学习,反而变得如此努力,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以上是对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说起诸葛亮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了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说起诸葛亮,人们都会用聪明两个字来形容他。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那么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真的这么有闲情逸致,对孟获七抓七放?后人觉得诸葛亮没有这么无聊,因此怀疑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对于孟获这个人表示怀疑。
从历史记载处我们了解到,在三国期间更本就没有孟获这个人,翻阅所有三国期间的记载,都没有找到孟获。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珍贵的历史资料,遗失在时间洪流里的可能。那么既然没有历史记载,孟获这个人是从何而来呢?
第一次有记载的七擒孟获的故事,是在许多年后《华阳国志》中才有的。现在普遍认为,罗贯中就是凭借华阳国志里的记载,才把七擒孟获的故事又艺术加工了一番。而其实比较正经的历史记载中,就比如三国志,这里面就没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记录。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可以说不靠谱。
七擒孟获是假的
而我们可以从事实上来分析这件事,按照描述,孟获应该是西南地方的首领。而西南地方的人民,其实是十分桀骜不驯的,十分难管理。孟获既然能够当上西南这个地方的首领,那么首先孟获的智慧和谋略一定是胜人一筹的。
其次就是,孟获当时应该是有着崇高的地位的。如此一个首领怎么会这么容易被抓呢,即使他被抓一次,也应该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七次才对。诸葛亮虽然是神机妙算,但是如果说七次抓到孟获七次他放走,还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还是不可信的。
再加上那个时候其实是西南出现叛乱,诸葛亮去平定叛乱的,诸葛亮纵然是有想要收服孟获的心,但是也没有这个外在条件。那个时候的蜀国根本不允许诸葛亮这么消耗国力。而且西南地方的人民十分难管,为什么这么说呢?诸葛亮平定了南方的叛乱之后,西南地方的人民更加的反抗。据说后来有不少的民众都十分疯狂,有些人将朝廷派去的太守都杀了。
所以说如果诸葛亮真的收服了孟获的话,那么西南地方的人民应该诚心诚意地跟随着孟获归顺诸葛亮才对,根本不会出现后来的状况。按照这个逻辑来讲,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这件事是不靠谱的。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