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世前问了一个问题,大臣明明知道为什么没人回答呢
历史上的那些开国,打天下都不容易,但如果说谁得天下的困难指数最高,绝对是名列前茅,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客观事实。朱元璋小时候可以说是,对于他来说,吃饱饭简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后来父母先后死去,他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在一位好心邻居的帮助下,才把父母安葬了,十六岁的朱元璋擦干泪水,到了附近的皇觉寺里出家做了和尚。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他看破了红尘,只是为了有饭吃,这样才能活下去。后来,他参加了起义军,并迎娶了老大郭子兴的养女,在军营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虽然朱元璋没读过几天书,但他的才能和识人用人的眼光很突出,这或许是与生俱来的。朱元璋清楚的知道,如果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招揽一批忠于自己的将士,、周德兴、等人就是这个时候跟随他的。经过几年的努力,朱元璋实力大增,并最终荣登九五,开创了大明王朝。
当上皇帝后,把众皇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想让子孙后代永享荣华富贵,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二是,认为大臣们都不可靠,儿孙守卫大明江山他才放心。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各藩王有人心怀,那时候该怎么办!往往被忽略的问题才是最致命的,此话一点都不假。
深得朱元璋的宠爱,加之他是长子,能力也不错,刚建立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但是,太子朱标的身体却不太好,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病逝了,或许朱元璋曾考虑从其他皇子中选择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做太子,但考虑了一段时间,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立朱标的儿子为皇太孙。
尽管各地的藩王没有说什么,但他们心中难免有怨言,尤其是镇守明朝北大门的燕王。不论从文韬武略,还是所立下的战功,绝非十几岁的侄子朱允炆能比的,满朝文武对此也心如明镜。公元1398年,年过七旬的朱元璋身患重病,他回想着自己从当年的放牛娃,一步步坐上龙椅,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现在最让他担心的有两件事情,大明江山能延续多久,以及皇太孙能不能镇住手握重兵的藩王。于是,他就留下遗诏,死后各地藩王不能到京城参加葬礼,只允许他们派儿子前来。朱元璋可谓是,他害怕藩王会威胁到朱允炆的帝位,而又不能像对待开国大臣那样对待儿子,只能采用此计策。
大臣把朱元璋的遗诏刚记录下来,他突然又做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立马派人传圣旨给朱棣,让他火速赶往京城。究竟明太祖让燕王进宫有何时?是感觉到了他的威胁,准备把他软禁起来吗?还是临时改变了主意,让他继承皇位呢?没有人知道,只能听从其安排。
燕王朱棣也很郁闷,但他不敢违抗父亲的旨意,地向京城赶来。然而,当他走到半路时,一道圣旨把他拦下,让他掉头回封地,此圣旨并非朱元璋的意思,而是即将继位的朱允炆和大臣所为,但朱棣并不知道,只能听从命令。
此事的朱元璋已经病入膏肓,闭着眼睛不能说话。突然,他又睁开了眼睛,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提出了一个问题:“燕王来未?”就是问朱棣有没有到。此问题很简单,在场的大臣都能知道答案,却没有一人敢回答。不一会,朱元璋就去世了,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