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街头汽车为什么不多?原来车贵!油价更贵!!
街头汽车不多。
为什么不多呢?一、车价太贵,老百姓买不起。二、油价太高,即使买得起,老百姓也用不起。
先说车价。那时候没有国产车,全靠进口,一辆普普通通的福特轿车,在中国大陆售价是12000块大洋,而1930年全上海黄包车夫平均年收入只有90块大洋,他们想买车,得不吃不喝攒上133年!鲁迅在北京定居时,他们家三个老妈子,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只有两块大洋的薪水,假如仨老妈子一起凑钱买辆福特,也得攒上167年。所以说,民国工薪阶层想买车,那是做白日梦。
再说油价。1928年,在南京城区加汽油,每升需要大洋一角五分,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10元以上。1932年,同样的汽油,每升涨到4角大洋,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近30元。到了1947年12月,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南京专电,“美孚、德士古等公司汽油每加仑涨至49万元”,折合每升汽油13万元。当然,这是法币,按照当时的粮食价格,13万元怎么着也得折合人民币100元。换句话说,解放前夕每升汽油零售价已经突破百元大关!你说,收入不高的人加得起油吗?
事实上,即使你收入高,你也不一定能加到油。前的1935年和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为了把宝贵的汽油尽可能多地投放到战场上,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两次施行汽油限购。以1947年颁布的《私人使用汽车限制办法》为例,“私人汽车用油,凭行车执照向当地主管交通管理机构领取购油证,每辆每月以6升为限,违反规定者由交通管理机构吊销其牌照与行车执照。”6升汽油够干什么?排量大的越野车,上街遛一圈就把一个月的指标用完了,再想加油,对不起,政府不批准。
现在油价很贵(虽然比不上民国),而且一涨再涨,几乎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把车改成了天然气(个别车辆用酒精),私家车“油改气”的也屡见不鲜,因为跟汽油比起来,天然气毕竟便宜多了。民国汽油那么贵,还一度搞凭票供应,所以司机们也不得不改车。现在是“油改气”,民国则是“油改炭”,也就是说,不烧汽油了,改烧木炭。
木炭怎么能用来当汽车燃料呢?其实很简单:在汽车上加装一个大炉子,炉子里放木炭,炉子上面挂一个储水器,木炭点燃以后,储水器里的水滴进炉子里,这样木炭就会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炉子侧面钻两个孔,一个孔连通鼓风机,另一个孔把一氧化碳输送出去,经过两个过滤罐,滤掉炉渣和粉尘,最后再经过化油器输入汽缸。一打火,轰的一声,一氧化碳在汽缸里燃烧起来,发动机运转了,汽车可以前进了。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无论北京、上海还是天津、重庆,包括郑州、西安这样的二线城市,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无论公交车还是私家车,都纷纷玩起了“油改炭”。街面上瞧一瞧,大型运输车多了一节车厢,那节车厢专门安放炉子;小型货车的车厢前面、驾驶室的后面,都多了一节烟囱,烟囱下面就是炉子;公交车驾驶室的侧面,紧挨售票员的那个位置,也安放着炉子,售票员既负责卖票,又负责捅炉子和清理炉灰;私家车的炉子比较小,有的装在后备箱那个位置,有的装在副驾驶那个位置,有的则直接装到车顶上去,远远望去就像驮了石碑的乌龟似的。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我听老辈人说过,截止1953年,天津街头还有烧木炭的公交车在运营。
烧木炭很节省,建国时浙江宁波一货车司机统计过,他们运输公司的货车载满以后百公里油耗30升,货主支付的运输费都不够买汽油,后来改烧木炭,百公里只需木炭100斤,而浙西到处是炭窑,木炭便宜得很,100斤木炭的价格只相当于半升汽油而已。
但是烧木炭也很麻烦,点火之前,得提前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把炉子生着,行驶过程中还得注意加炭、清炉灰、摇动鼓风机。动力也如汽油车,特别遇到上坡路段,汽车经常熄火,需要找人帮忙往上推。有时候,客车司机携带的木炭不多,中途燃料没了,还要发动乘客下车捡柴禾……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