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听司马懿的建议才得陇望蜀,为什么还撤兵呢
与在益阳剑拔弩张,终因刘备做出重大让步,双方握手言和。
刘备立即返师,准备组织防御作战。当他率部急匆匆返回益州之后,惊奇地发现,并没有如他所想,乘胜继续向蜀地挺进。而是“自南郑还,留屯汉中”。
曹操的行为,不但令刘备感到难以理解,也令后世人平添了许多猜测。曹军陷阳平,入南郑,正是军势大振时候,曹操不但没有乘胜扩大战果,反而见好就收,留下夏侯渊据守汉中之后,自己却引军凯旋。
曹操数十年的戎马倥偬,就是为了拨乱反正。重新统一华夏一直是曹操的人生理想,直到晚年,他仍然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时候却选择了适时收手,曹操这是怎么了?
这时,时任丞相主簿的主张乘胜长驱入蜀。建议道:
刘备以诈力虏,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
谋臣刘晔也认为:
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明于治而为相,、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对待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的冷酷无情。在战场上,一个合格的军事家应该善于捕捉战机。现在一切情形表明,曹操适合扩大战果。作为一个纵横江湖数十年戎马一生的领军者,曹操对此岂能不知?
后世更是对曹操的退军,展开了辩论与探讨。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南朝宋人裴松之也认为曹操忽然不思进取,是丧失了一次大好机会。他感叹道:“魏武后克平,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见无人会登临意,曹操感慨道:“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曹操因何发此浩叹?
窃以为,曹操此时心境可以用“把栏杆拍遍,有恨无人省”之句或可说明一二:
铩羽北归,曹操就意识到统一华夏的道路将是漫长而曲折的。在军事受挫之后,他转而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对大后方的经营与发展。
曹操在打出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帜之后,在政治上、道义上占据了舆论的至高点,师出有名,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发展到后来,曹操尊奉天子不但被政治异己力量口诛笔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真的有许多人是奔着这而赤帜赶来投奔的。
采的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
曹操悲哀地发现,自己忙乱一场,既被人攻击为汉贼,而且亲手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反对集团。
面对这样情形,曹操针锋相对,充分运用汉献帝赋予自己的职权,施展“化功大法”,开始的化家为国。
他先是成为了朝臣领袖,继而,建立自己的军府。建安九年,曹操将自己冀州牧的州府设立在邺城,确立了自己政权的驻地。此事,可以视为他对“奉天子”政策做出的修正。他开始搁置天子,与汉天子保持安全距离。此后,曹操改革官制,恢复九州旧制,扩大封地面积。建安十八年,曹操被策为魏公。
囿于儒家纲常伦理的束缚,即使是在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时候,曹操仍然没有走出代汉自立为帝的一步。亲征汉中之时,曹操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烈士暮年的他不愿意公然代汉,他给自己最终的定位是——周文王。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