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湖北西部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神秘墓葬,墓葬重见天日

湖北西部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神秘墓葬,墓葬重见天日

时间2024-12-27 22:38:13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6

  湖北利川——建南崖墓

  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建南镇与重庆万州交界处(小地名:仙人洞)的石英砂岩崖壁上。

  据研究,崖墓悬棺是时代的遗迹。当时由于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古人就选择了高不可攀的作为葬身之处,以示趋吉和尽孝之意。

  悬棺葬的表现方式经专家归纳有七种类型:一是"木桩架壑式",将棺木一头置于天然岩洞或者岩石裂隙之中,另一头则架于绝壁的木桩之上。二是"天然洞式",将天然洞稍加修整或填平,然后置棺其内。三是"人工开凿横式",人工在临江的崖壁之上开凿长方形横龛,大小宽窄以容一具或两具棺木为宜。四是"人工开凿方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1至1.5米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五是"悬崖木桩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横向2至3个小方孔、嵌入木桩,然后置棺其上。六是"崖礅式",在临江悬崖峭壁上有突出或凹下的岩石,因其厚重而又平坦,稳度大,或称"岩礅"或"岩缝",将棺木置入其内。七是"岩缘式",在海边陡峭的崖壁上找有突出的狭窄岩缘,形成天然平台,置棺其上。

  利川建南境内溪河交错,高山耸峙,由红褐色石英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五彩斑烂,是恩施州古代先民二次葬崖墓集中呈现,数量最多,保存较好的地方。传说古代蛇死人蜕皮,人老、病,置于高崖洞中,七天七夜,善者蜕去旧皮,重获美妙青春;恶者悲呼号啕,化为脓血。所以,当地居民一直把这些崖墓叫作“蜕皮洞”或者“仙人洞”。经过文物普查和补查,已在白竹坝、白羊渡、沙嵌、中步营、踏水桥、兰家寨、破石板、兴隆场、大王坝石龙包、土坝嵌、芋儿沟、龙头溪、太平镇及谋道船头寨等处发现崖墓40余座,这些崖墓一律由古人在石英砂岩上挖凿而成,分地集中成为数量不等的崖上墓群,墓在崖上,崖下非溪即河,墓门高离水面十数米或者数十米不等,石英砂岩陡峭光滑,多数难以登临,少数至今无法登临,居高、临水、凭险是利川建南崖墓的显著特点。建南崖墓型制规则,在同一墓群中除有一个横长方形的墓门外,其余墓门高、宽各为1.2米左右,形近正方。横长方形墓门者,门下角多有二小园孔,无墓室及雕饰;正方形墓门者,其门之左、右、上三方一律雕凿成三级门框,下方雕凿成二级阶梯,个别门楣上浮雕人物形象。墓道多数高0.92米,宽0.65米,深0.6米,与墓室间无间隔设置。墓室内干燥通风,底面平坦,宽1.7米,深1.67米;四壁高0.93米;墓室顶面略略窿起,顶中心至墓室底面高1.1米。墓门或居中,或偏于墓室中轴线之一侧,或左或右,情况不一。

  建南崖墓数量多,分布宽,延续时间长,截至目前湖北建南所发现崖墓数量如下:

  【七】七孔子位于建南镇联合八组羊渡河(阳洞河)两岸,共有崖墓九座,八正方、一长方。一门框上角有裸体人物浮雕;1983年夏,修路民工王尊然冒险进入白羊渡“七孔子”,取出圆木小棺一具,可惜其实物尽被抛入河中冲走。

  【石龙坝崖墓】石龙坝属建南镇白石溪大王坝石龙包,共有崖墓四座,三正方,一长方。

  【金竹湾崖墓】位于建南镇益塘村1组。墓口朝东,面积约100平方米。

  【石板滩崖墓】位于建南镇村4组,小地名破石板。共11个洞室,分布在岩嘴的南北两面。

  【中部营崖墓】位于建南镇中部营村5组。洞室一,洞口近方形,内收二级。崖壁高险,洞内情况不明。

  【龙孔庙崖墓】位于建南镇白石溪村11组,润二沟河西岸崖壁上,距河面约50米。墓口朝东。

  【兰家寨崖墓】位于建南镇明星村13组,蓝家寨山顶东南侧崖壁。开凿时间不详,墓口朝东南。

  【石头冲崖墓】位于建南镇花园村9组。墓口朝北。

  【芹菜湾崖墓】位于建南镇益塘村2组,芹菜湾一天然砂石崖壁上,墓口朝东南。

  【仙人洞湾崖墓】位于建南镇益塘村3组。凿于一山湾湾底崖壁,墓口朝西南,单孔。

  【瓦厂湾崖墓】位于建南镇益塘村3组。墓室凿于瓦厂山南头山嘴巨大的独立崖石上。

  【平镇崖墓】位于建南镇双龙村1组(平镇北头)。墓口朝西南。共2孔,墓室内无物。

  【朱家沟崖墓】位于建南镇鹞坪村3组。墓口朝西北。共两个孔室,平行排列,间距0.85米。

  【獠叶坝崖墓】位于建南镇前进村1组。墓口朝南。单孔,孔口近方形,内收两级,精细规整。

  长时期内,利川建南崖墓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谜。一、二次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虽也曾进入十余座崖墓考察,但都空无一物。直至1988年11月23日,白石溪大王坝石龙包崖墓群内楠木小棺的发现和清理,这一神秘的谜底才算基本揭开。白石溪大王坝侧石龙包距利川市城120公里,传说古为蛮王住所。故名。该墓群由四座崖墓组成,墓门一横长方、三正方成梯形状排列崖上,最低墓门距水面约300米,距群墓所在岩脚4米,四周群山奔腾,老岩峥嵘,人迹罕到。在群墓下层一墓室内右侧放存楠木棺材一具,长1.45米,高0.34米,宽0.39米;内空长1.24米,高0.23米,宽0.28米。无棺床设置,棺底腐朽严重。棺内树叶覆盖人体白骨多件,经清理为头、肋、脊椎、股、胫、骨盆等大骨,无。头颅最大长17.9厘米,最大宽14厘米;股骨右侧最大长47.8厘米,左侧最大长48.2厘米;胫骨右侧最大长40厘米,左侧最大长40.5厘米;肱骨右侧最大长33.9厘米,左侧最大长33.5厘米。经初步鉴定,墓主生前为一身高1.8米左右的男性壮汉。棺内除干净白骨外,尚有少量油桐果核放置头颅两侧,同被壅于树叶之下。树叶多数仅存叶脉,从尚存之形状、大小、结构辨认,皆为青岗树叶,无其他杂叶和器物发现。古人棺葬崖穴,弥高者为贵。白石溪大王坝石龙包崖墓群中,除在下层一墓室中遗存楠木小棺一具外,上层一墓室中尚有岩画三壁保存较好。该岩画以墓室正壁、右侧壁及顶壁为底,一律单线阴刻。正壁上方刻一圆圈,形似太阳,正中刻一大鸟,昂头前伸,双翅展开,有如仙鹤起舞;右侧壁下刻水波纹,水波纹上用四条粗壮直线把壁面竖分为三片,每片上再用细线刻成无数双向延续的规整图案,形如门面及窗棂雕花;顶壁刻方框交错,有如古建之藻井。整个岩画古朴简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墓主生前地位和当时当地的文化发展状况。

  今利川建南等地,隋、唐属清江郡。《地理志》载:清江诸郡,多杂蛮左,“其死丧之纪,虽无被发袒踊,亦知号叫哭泣。始死,即出尸于中庭,不留室内。殓毕送至山中,以十三年为限。先择吉日,改入小棺,谓之拾骨,拾骨必须女婿,蛮重女婿,故以委之。拾骨者,除肉取骨,弃小取大”。根据上述记载和实物,我们认为:利川建南崖墓属獠人拾骨藏,其具体始建年代至少也不应迟于晋隋。其下限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利川谋道仍有人在凿穴为墓。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建南凡有崖墓遗存下的溪河上都有以女性生殖器为内容的名称和传说,如“哈二塘”、七孔子下河中的景致故事以及七孔子上的裸体人物高浮雕等。根据这些遗存,我们认为,建南崖墓不仅与人类生殖崇拜有关,而且与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有关。生屋死墓,生活在利川山区一带的古人多穴居,因此,我们认为棺藏崖穴不仅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理念和习俗,而且,也是他们对自己出生地的一种纪念和对将来居住追求的描绘。最近一位国外专家把建南崖墓的始建年代认定为“汉”的看法,我们认为是有道理的,也许其准确始建年代还有可能会更早。

  建南崖墓是土家地区少数民族先民的一种独特的丧葬型制,是研究民族学、民俗学的实物依据,特别是大王坝石龙包崖墓实物的出土和清理以及金竹湾崖墓岩画七孔子崖雕的发现,更使文物工作者对生活在这一带的土家族先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霍去病的名字为什么叫“去病”?其实是有来历的 一小官在亚洲建立一国家,现已富得六亲不认,只认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