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小说里他与诸葛亮齐名,但真实的谋略水平却令人大失所望

小说里他与诸葛亮齐名,但真实的谋略水平却令人大失所望

时间2024-11-30 11:42:37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

  “、,得一可安天下!”的这句话可与许劭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相媲美,堪称演义中最出名的两大广告语。

  当然,历史上司马徽并没有这样说。而如果他真的说过这句话,那恐怕又是一桩虚假代言了。

  1.连环计?

  最知名的事迹,莫过于在中用连环计大破曹军。

  《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中,决定用火攻破曹,执行人为,他采用了苦肉计诈降。但这一计划仍有漏洞,庞统于是贡献连环计:

  “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作一处,然后功可成也。”

  周瑜深以为然。恰巧蒋干二次光临东吴,周瑜便和庞统又定下一个诈降计。庞统装作一幅不被重用的姿态,在蒋干的劝说下投奔。

  到曹营后,庞统立刻安利自己的连环计:

  “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曹操一听大喜,连忙向庞统施礼致谢:“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

  真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当然,演义中的这段故事历史上并不存在。

  其一,曹操的确曾用铁环将大船相连,不过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其二,庞统此时应该还没有跟随周瑜。赤壁之战前,庞统在荆州手下任职。一直等到火烧赤壁后南郡为东吴所占,他才开始在周瑜手下做事。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2.曲折历程

  庞统跟随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早在刘表还在世时,就有人向刘备推荐过庞统。《襄阳记》记载,刘备曾经去拜访司马徽,想要请他出山,但被后者拒绝了。

  司马徽虽然拒绝出山,但是却给刘备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卧龙,另一个便是凤雏庞统。

  可惜的是,刘备此刻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大概以为对方是在搪塞自己—后来的也是在的坚持下才发生的。

  与诸葛亮不同,庞统其实很早便出仕了。最初,他在刘表手下任功曹一职。赤壁之战后,东吴攻克江陵掌控南郡,周瑜出任南郡太守,庞统转而投在了周瑜手下。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逝,庞统送丧至江东,但对他并不重视,于是他随即便返回了荆州。不久,孙权将江陵等地借给刘备充当大本营,大约在此前后,庞统成为了刘备的下属。

  不过,刘备最初也不太重视他,只给了一个县令的职务,而且后来还因为政绩不佳将他免了职。幸好,开口替他求情:

  “庞统不是治理一县的,让他担任治中、别驾这样的岗位,方能一展他的才学。”

  诸葛亮也同时向刘备进言。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亲自召见了庞统。一番交流后,刘备为庞统的才华所折服,于是任命他为军事中郎将,大为器重,其待遇仅次于诸葛亮。

  至此,庞统终于算是得遇明主了。

  3.益州初谋

  庞统的主要功绩就是帮助刘备取益州,他的智慧韬略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一过程中。

  建安十六年,曹操扬言攻打汉中,惶恐不安的益州牧在张松的劝说下决定迎刘备入蜀讨汉中,进而北拒曹操。

  只是刘璋没有想到,张松之所以提这样的建议,是想赶他下台而拥立刘备为益州牧。

  面对这样难得的机遇,刘备当即选择西行入蜀。刘备入蜀后,刘璋带领三万大军前来相迎,双方在离成都三百多里的涪城相会。

  这时,庞统第一次献计取益州。

  “如今刚好借聚会的时机,将他当场拿下。这样一来,将军不用费一兵一卒便可轻而易举地平定益州。”

  这招叫擒贼先擒王。按照庞统的思路,只要将益州牧刘璋拿下,刘备就可以不费地获得一州之地。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看起来棒棒哒。然而这一招真的好使吗?

  显然不是。理由有三点:

  第一,刘备入蜀时人马并不多,而刘璋却是带着三万人马前来的。可以看出,刘璋对刘备是有防备的。假使刘备打算采用擒王策略,他真的有足够的把握控制住涪城的局势吗?

  第二,刘备是受邀前来帮忙的,双方还在涪城大摆宴席交谈甚欢。假如刘备突然翻脸在背后下黑手,那他以往的政治名声就全部作废了—他正是靠着这名声才历经失败而不断崛起的。

  如果他偷袭了刘璋,他皇室宗亲的招牌还能用吗?他以后再靠什么政治资本与曹魏抗衡呢?

  这样的后果他承担的起吗?

  而且,即便让他占有了益州,又如何获得当地势力的支持呢?当初就因为偷夺了徐州而不被本地豪族支持,才被曹操一举消灭的吗?殷鉴不远。

  第三,益州局势复杂。对外,有汉中的。对内,益州土著的反抗势力一直潜伏着,此外,一些有实力的将领也有各自的小九九。刘璋本人由于威信不足,根本无法掌控这种局面。

  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便对刘备分析过这种局面,他对刘璋的评价是两个字:暗弱。

  因此,面对益州的复杂形势,仅仅控制住刘璋本人,根本掌控不了益州局势,所谓不费一兵一卒坐定益州不过是。

  更可能的结局是,益州会由此陷入更大的混乱中,各种势力将会轮番登台表演。而这种可能的局面,更是刘备所无法掌控的。

  所以,刘备果断地拒绝了庞统的建议:

  “初入他国,没有施展恩惠、建立信义,是不能这样做的。”

  从这句回答中不难看出,刘备考虑到了政治层次的影响。与之对比,庞统则只考虑到军事层面。

  显然,就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庞统有些急功近利,且刘备的政治水平比庞统。

  4.二次献计

  双方在涪城度过一百多天的饮酒时光后,刘璋终于想起了正事,于是正式让刘备北上征讨汉中。

  刘备表面答应,但并没有实施的打算。回到葭萌后,刘备便广惠,收拾民心,以树立自己的名声。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十个来月。刘备不讨张鲁而长期滞留葭萌的行为,引起了益州方面的警惕,杨怀、高沛曾多次上书劝谏刘璋,应该让刘备早日归还荆州。

  对于这种局面,庞统认为是到了该做决断的时刻了。如果再盘桓良久,极可能会引起意料不到的变故。刘备以为然。

  这时,庞统第二次为刘备献计取益州。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上策:选取精兵,昼夜兼行快速直奔成都。刘璋平素不修武备,定没有防范。大军突然出现后,成都便会被一举平定。

  中策: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设计除去此二人,兼并他们的军队,然后率军进攻成都。

  下策:退还到白帝城,与荆州联兵,缓缓图之。

  这三策水平又如何呢?

  首先,入蜀的机会千载难逢,一旦退还到白帝城,那么此次的天赐良机在很大程度上就被白白浪费掉了,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几乎不可能了。所以,下策太烂。

  上策呢,表面看上去很好,成本低收益高,但是你得保证行军的隐蔽性,进而才能达到奇袭的效果。

  然而从葭萌到成都,要途径涪城、绵竹、雒城等地,这些都是益州重要的据点,很难保证行军的隐蔽性。

  而一旦行踪泄露被刘璋得知,那么刘备的处境就会非常不妙。所以,名为上策,但实际上风险太高。

  与之相比,中策比较稳妥,可行性也较高。刘备实际上执行的也就是中策,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样看来,中策是良策了喽?

  5.王佐之才?

  其实,这所谓的上中下三策,都不是什么良策。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它们的着眼点都只在军事上,而没有做政治上的考量,这与庞统献的第一次计谋并没有太大差别。和在涪城时一样,庞统仍然没有帮助刘备解决政治上的难题。

  于是乎,刘备虽然夺了益州,但是却将政治资本输得。孙刘联盟的破裂、失荆州也就此埋下引线。对此,庞统难辞其责。

  陈寿在《·庞统传》中评价庞统为高俊之才,并用曹操的谋臣来比拟,认为他的才干与荀彧是伯仲之间。

  但从夺取益州时庞统所献的计策来看,他本人至多在军事上有一二见解,其政治水平甚至比不上刘备本人。与号称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两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庞统最后死在了围攻雒城的战役上。三国时期,谋士极少有在战场上丧命的。从这方面来看,庞统虽然谋略一般,但当得上是一个忠贞之士。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韩信被杀谜团至今无解 加害他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秦始皇陵墓被发现了40多年为什么未敢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