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奇案竟是一个假故事,它的伪造情节从何而来?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这段民间传说究竟纯属杜撰抑或有历史原型?它又是如何演变成我们所熟悉的版本的呢?
1.故事的梗概
一般认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成型于,这是由说书艺人石玉昆所编写的公案侠义小说,讲的是、五鼠等人协助断案的故事。
书中第一个案件便是狸猫换太子一事,其主要情节如下:
迟迟没有儿子,且皇后之位又多年空悬。这一年,刘妃和李妃相继有了身孕,真宗于是明言,谁先生下皇子便立谁为皇后。
两人之中,李妃先产下一子。为了争夺皇后之位,生性阴险恶毒的刘妃与郭槐合谋,用一只被剥去皮的狸猫替换掉了李妃的儿子,以此污蔑她生的是妖孽。
真宗,大怒之下将李妃打入了冷宫,转而立刘妃为皇后,并将她的儿子立为太子。
刘妃本打算将换出来的李妃之子处死,但没有成功,太监总管陈琳与宫女寇珠冒死用食盒把李妃之子偷偷送出了皇宫,并借机交给八贤王抚养。
六年后,刘皇后的儿子不幸夭折,真宗只得过继八贤王的孩子,并立他为嗣。巧的是,这个孩子正是被换掉的李妃之子。后来,刘皇后又再次进谗言诬陷李妃,李妃最终逃往了民间。
宋真宗死后,李妃之子登基为帝,是为。巡游在外的包拯,遇到了流落民间的李妃,得知狸猫换太子一事后,包拯将李妃带到了京师。
紧接着,包拯与仁宗排演了一出阴间断案的戏码,惊恐万分的郭槐道出了全部的真相,仁宗与李妃终于母子相认。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真相大白后,已是的刘妃本就卧病在床,听闻这一消息后便惊厥而死。与此同时,立下大功的包拯被任命为宰相。
好人终有好报,恶人终有恶报,整个悲剧最终以告终。
2.故事的母本
狸猫换太子一事当然并不存在。除了用狸猫来替换太子的情节显得惊悚怪诞外,这一故事本身还有许多与史料不符之处。
狸猫换太子一案的男主角包拯,在仁宗出生时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尽管在天圣五年(1027)包拯便进士及第,但为了赡养年迈的父母,他十年没有出来做官。
直到父母去世后,包拯才开始入仕为官,出任知县。而此时已是景祐四年(1037),“狸猫换太子”一案两大女主角、刘太后早在四、五年前已经相继去世。
所以,包拯并没有与刘太后、李宸妃打过交道,因而这一故事自然并不存在。但,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狸猫换太子又并非无根之萍、无源之水。
刘妃、李妃确有其人,仁宗也曾被刘妃收为养子,后来的认母也确有其事。不过,初入宫时只是的侍儿,身份低贱,而刘氏当时已是修仪。
在真宗到刘氏那里临幸时,李氏被指定司寝,因而有了身孕。随后在大中祥符三年(1010)生下一个男婴,便是后来的仁宗。
诞下皇子的李氏,首先被封为县君,但还没有进入嫔妃之列。后来又生下一女,虽然夭折,但此后李氏却得以进入嫔妃的最低一级五品才人。
到了真宗快去世时,李氏方升为二品婉仪。而直到临死前,李氏才终于被封为宸妃,册封当日,她便去世了。
由于李氏最初只是刘氏房里的侍女,因而她生下的儿子被无子的刘氏养为己子,并没有不妥之处,身份低贱的李氏也只能默认,而不敢反驳。
由于地位的悬殊,李氏根本没有可能同刘氏争夺皇后之位,甚至连想都不敢去想。刘氏无须抢夺,更无须以什么狸猫来偷换。刘氏房里有了真宗的唯一子嗣,自然也是刘氏两年后成为皇后的一个重要砝码。
仁宗即位后,太后刘氏垂帘听政,把控国家大权。虽然明知道当今圣上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李氏并没有声张出来,而是默默地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间。其他人慑于太后权势,也不敢说出真相。
就这样,二十三年来,仁宗一直以为刘太后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直到刘太后病逝后,燕王赵元俨——即八贤王原型。才告诉仁宗:陛下乃是李宸妃所生,而李宸妃死于非命。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最后得知真相的仁宗眼泪掉下来,哭的是稀里哗啦,痛彻心扉,他数日不理朝政,向全国下罪己诏自责,谴责自己没有尽到人子的孝心,随后追封李氏为皇太后。
而且,为了验证李氏是否死于非命,仁宗令人将李氏掘坟开棺,并亲往视之。
开馆之后,发现李妃面色如玉,栩栩如生,衣着华丽,如皇太后服饰。棺材中浸满了水银,因而尸身保存完好。见此情形,仁宗不由得叹息:人言岂可信哉!于是并尊李氏、刘氏二后。
仁宗认母一事,事实明了。李氏慑于刘氏的权威,终身不敢与亲生骨肉相认,以至于二十三来,仁宗竟不知自己的身世。
真相大白后,仁宗不仅下诏书自责,公开认母,还闹到了要开棺验尸的地步,这样的皇家伦理剧自然引得朝野轰动。
故事本身就足够狗血,而且还牵涉到当今皇上,这自然最容易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也最容易以讹传讹,不断被添枝加叶。之前提到,早在刘氏刚死时,就已流传李氏死于非命的说法,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仁宗认母一事渐渐地丧失了原本的面目,而逐步地离奇化、神话化。
从真实发生过的仁宗认母,到我们熟知的《三侠五义》中颇具奇幻色彩的狸猫换太子,整个故事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3.的剧
首先是元代的甄嬛剧。元代有佚名作者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题目《李美人御园拾弹丸》,简称《抱妆盒》。大概的剧情如下:
李美人为宋真宗产下一子,心生嫉妒刘皇后于是密令宫女寇承御杀死太子,弃之于金水桥河下。
生死关头,太子身上出现红光紫雾笼罩着他,寇心生不忍,于是与太监陈琳合谋,将太子藏于妆盒内,送给南清宫收养,后被无子的真宗嗣为太子。
仁宗即位后,太监陈琳说出了真相,于是仁宗与李氏母子相认。同时,为了不伤及先帝颜面,仁宗搁置刘后,改西宫为合德宫,改奉李妃为纯圣皇太后。
与史书相比,元杂剧的变动有两点,一是将认母的时间提前,改为在李氏、刘氏生前得知真相。二是刘氏形象改变了。
历史上,刘氏虽然没有让李氏与仁宗相认,但也并没有过分打压李氏,反而给了她一些恩惠,比如将她的弟弟李用和安排做官。
刘氏本人,是北宋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史书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继刘太后之后,又多次有太后摄政之事发生,而大臣们总要拿她做榜样,动辄就是“如章献太后故事”。
然而,到了元杂剧中,刘氏由一个贤能英明的女主一跃成为心术不正的毒妇,为了权势,竟然试图杀害无辜的婴孩,当真是、邪恶无比。
此外,还有一点,这时替换太子的手段还很简单,只是谎称是万岁爷要看太子便把李妃之子骗了出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原因有两点:
一是剧情需要。任何一个故事要想广为流传,最关键的便是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好人就要好成雷锋,坏人就要坏到“五岁杀父,七岁杀母,九岁强奸妹妹,十一岁自灭满门”这样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喜闻乐见。
在最初的原始档案中,刘氏虽然故意不让李氏母子相认,但除了这点,她并没有对李氏做过什么的事。然而一般人并不买账,总认为其中别有洞天。于是在李氏死后不久,便流传她被谋害的谣言。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这谣言的发起人并非市井无赖,而是皇室贵胄,以至于逼得仁宗亲自开棺验尸,最终轰动全国。尽管事实证明刘氏并没有谋害李氏,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民间的流言反而是接连不断。在这些传说中,刘氏作为反面人物的形象逐渐定型。
道理不难理解,这样的冤案总要有一个坏人来负责,谁是坏人?刘氏自然是最佳人选。既然是坏人,自然不能有一丝善念,于是故事中便多出了一个八大王,由他出面抚养被替换的李妃之子,而这原本是刘氏的工作。
二是遗民情结。蒙古人建立后,汉人的地位大大降低,与之对应,儒生也沦为与乞丐并称的地步,所谓“”。异族的残暴统治,最容易触发人们对旧朝的怀念之情,遗民情结自然生发。
《抱妆盒》的故事有些类似《孤儿》,人物的性格是同样的忠贞不二,太子被救的情节是同样的惊险,一个是被程婴藏在药匣之中,一个是被宫女藏于妆盒之中,最后同样是经过多年的忍辱负重才沉冤得雪,真相大白。
所以,《抱妆盒》反映的是无名氏存赵救宋的心理,体现了一种深深的遗民情结。
4.的时事剧
到了明代,仁宗认母一事开始与包拯扯上关系,故事版本很多,最著名的则是《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
话说包拯在外巡游时,于桑林镇遇到流落民间且双目失明的李氏陈诉冤情,她自称是当今圣上的亲生母亲,当年生下仁宗后,被刘妃指使太监郭槐来了个掉包,以刘氏女替换了李氏子。
被替换儿子后,李氏心情苦闷,不小心误杀了女儿,被愤怒的真宗打入冷宫。一直到仁宗即位天下大赦,李氏才逃离冷宫流落民间。
包拯得知后,三审郭槐,查清了此案。仁宗与李氏最终母子相认,李后得以入宫,群臣弹冠相庆。仁宗本打算要令刘后受油熬之刑,但被包公劝止,只“着人将丈二白丝帕绞死”,郭槐则受鼎镬之刑。
与元杂剧《抱妆盒》相比,明代《包公案》版本的狸猫换太子几乎是重新换了个故事,人物、情节都做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刘后、郭槐最终都不得好死,这无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此外,这里仍没有狸猫出没,刘氏是用自己的女儿来替换李氏的儿子的。
实际上,明代的《包公案·桑林镇》还有着时事剧的特点,故事中的李宸妃有着孝宗生母纪太后的影子。
纪太后是孝宗的生母,当时宪宗宠幸,恃宠而骄,后宫有怀孕的都暗中派人使之堕胎。在宫女的暗中帮助下,怀孕的纪后偷偷生下了一个婴孩。万贵妃得知后,又唤太监张敏去溺死。
张敏非但不忍下手,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将婴孩秘密抚育,被废的吴后得知后也来哺养。后来,宪宗迟迟没有儿子,张敏便向道出了实情,欣喜若狂的宪宗立刻派人去接皇子,并于次日颁布诏书,立他为太子。
然而,不久纪后便暴病而亡,张敏也随之吞金自杀。孝宗即位后,为纪太后立庙。大学士尹直撰写纪念文章,其中有两句:“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
“仁宗之恸”四字明白无误地点出了纪太后之事与仁宗认母一案共同的悲剧。史书记载,每当孝宗诵读此文时,动辄欷歔流涕,可见内心的悲痛。
5.神来一笔
元代的《抱妆盒》与明代的《包公案·桑林镇》,对于仁宗认母一事的描写,彼此有很大不同,是狸猫换太子流传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版本。
清代的《三侠五义》混合了这两大版本,并且增加了离奇的狸猫元素,终于炮制出了成熟版的狸猫换太子。直到此时,才真正可以将仁宗认母一案冠以狸猫换太子的名头。
这神来一笔,也终于将仁宗认母故事推到了高峰,成为直到今日仍经久不衰的民间传说。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