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是谁销毁了郑和那支庞大的“特混舰队”?

是谁销毁了郑和那支庞大的“特混舰队”?

时间2024-10-06 14:55:39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7

  下西洋,一直是我们所留恋的一段辉煌,我们这个海洋大国,也曾是世界历史上头等的海洋强国。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统率威武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横跨印度洋,遍访亚非三十余国。这一航海壮举,想起来就令人心潮澎湃。

  可惜自郑和以后,中国的海洋开拓精神消失了。郑和这一壮举,也被执政当局视为弊政,连有关档案资料也被视为废物,遭到销毁。

  郑和的那支庞大的“特混舰队”的下落呢?是谁藏匿起来了,还是被谁销毁了?是焚烧,凿沉还是拆解?那么多的庞然大物,藏匿或销毁都比档案资料更难掩人耳目。

  由于资料被销毁一空,郑和下“西洋”最大的船有多大至今仍是一个谜。

  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卷一中有《宝船厂》一条,内载:“今城之西北有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剌诸国,通计官校、旗军、勇士、士民、买办、水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成书最早的《瀛涯胜览》也有同样记载,而作者是随船的翻译,应该是可信的。但是折算成今天的公制,最大的船长约150米,宽约61米,排水量约在2万吨以上,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宝船的主桅杆高达72米,相当于24层楼房那么高(按每层高3米计算)。

  这些数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木材能否制造成这么大的帆船?木质帆船能否承受洋面上的狂风巨浪?仅以风帆为动力能否推进这样的庞然大物?这需要多大的风帆?9桅12帆需要多少人来操作?这样大的船如何入港靠岸?

  据《崇明县志》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郑和远航归来,由于船大吃水深,竟进不了浩荡的长江。

  由于郑和远航的档案被销毁,郑和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是他的极具远见卓识的名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据说这是郑和向说的一段话。这么精辟的言论,对我们这个具有辽阔海疆和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当年郑和对海洋力量确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并且还说得那么透彻那么明确,此后历朝历代治国平天下的帝王将相们都应该受到批评。我们的国家落后挨打,不就是自郑和以后不重视海上力量,“置海洋于不顾”吗?

  虽然的档案被销毁了,但随郑和出航的幕僚、译员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亲历记录,如《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等书,还有当时一些文人的笔记和近年出土的水下资料。

  现存资料使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横渡印度洋实现洲际航海的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之大,造船技术之精巧,航海经验之丰富,航程之远,结交国家之多,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远非几十年后称霸海上的葡萄牙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所能相比。

  可惜自郑和以后,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事业,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停滞甚至倒退了。

  明清两代政府为了对付东南海疆的敌人,采取了消极的禁海政策。以封锁敌人为目的的“迁界”、“禁海”,实行的结果却是封锁了自己。这种消极防御战略延续了几百年。

  这几百年,正是欧洲各国奖励航海的时代。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了以掠夺殖民财富为目的的航海探险高潮,各国竞相扩展海外贸易,争夺海上霸权,寻找新航线,形成一股持久不衰的航海热。

  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明清两代政府,扼杀了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造船和航海事业。造船和航海事业衰落,海军建设无从谈起,万里海疆实际上是有海无防。

  执政者长期不重视海洋,缺乏海洋意识,没有认识到海上力量关乎国家富强。两次鸦片战争接连惨败,才惊醒了统治者,感到海防落后的危险性,部分督抚大员在自己权力范围内,办洋务以求自强。

  一个拥有近二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竟然没有一支由中央统领的远洋舰队。一个曾经拥有海上优势的国家,曾几何时竟然沦落成只有几支互不统属的类似近代海岸警察的外洋水师,甚至是不合格的海岸警察。对付海盗,对付走私分难以胜任,如何守卫祖国的海疆?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揭秘吕雉和虞姬之间真有不同寻常的秘密吗 鬼兵赶路是什么?古代真的有冥兵助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