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监萧敬靠什么获五朝皇帝信任?
萧敬(1438—1528),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注: 司礼监 洪武十七年(1384年)四月,对宦官机构进行第一次调整时,增设了礼监司,其职权为掌宫廷礼仪。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第二次全面调整时,]。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注: 隶属年代 明宦官学习之所。 主要用途 太祖定制,不许内侍识字,以防其干预政事,但未见只准用文盲为内侍的规定。其后又选通书算之小内史监典簿,掌文籍,与上述禁令矛盾。]读书。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天顺初年,任长随。时英宗在便殿慰劳赏赐近臣,金和钱串堆积甚多,分发得很快,萧敬一一登记,核算得毫无差错。
英宗由是发现他很有心计,所以信用他。天顺二年(1458)升为奉御,不久,再升为御用监[注: 御用监 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下设里外监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掌造办宫迁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左监丞。天顺五年(1461),升右少监。英宗宠爱他,相继赐给他蟒衣、玉带和多种。节那天,亲自检阅射箭,指着他说:“知道你会写文章,还会射箭吗?”萧敬立刻按着马鞍,连发三箭,箭箭中的,英宗十分高兴,从此对他更加关怀、赏识,把他升为太监,佥书监事,每年还给禄米若干石。他奉使到荆州、襄阳办事,各地方官的奏报,都说他行事清静,注意影响,没有骚扰老百姓。天顺八年(1464),英宗去世,他被派到神宫监[注: 神宫监 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主官。下设佥书、掌司、管理等员。掌太高各庙洒扫、香灯等事。 相关条目官署 历史 文化-shengongjian]负责烧火。
成化三年(1467),调到内宫监[注: 隶属范围 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主管。 人员设置 下设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所属有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负责管理仓储粮饷。他的账目出纳清楚,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上剔除了,因此,过了不久,便晋升为司礼监佥书,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蕲州等藩府的大案。在那里他排除干扰,审问清楚,办案公正,回来汇报情况亦扼要清晰,宪宗对他很满意。
但是,萧敬与当时掌管的权宦尚铭关系密切,而尚铭则是一个罗织京师富宝勒索重贿,“卖官鬻爵无所不至”的人,在成化末年,他终于被抄家,谪放到南京当净军。所以,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去世时,为躲避牵连,萧敬主动请求干宦官谁也不愿干的事——到裕陵司香。
弘治初年,萧敬还是免不了屡次受到朝臣弹劾。但孝宗庇护他,为他开脱,曾对刘大夏说:“萧敬是我的顾问,但我一直都没有给他权力。”
弘治三年(1490),司礼监出了空缺,大家都认为萧敬是最老成、最有经验的人,于是起用他为司礼监太监,参与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
他为人谨慎,熟悉典故,每当皇帝询问什么事,他都,能按规章制度给予清楚的、详细的回答,而且常有正言规谏,所以孝宗很重视他,多次命他负责安排冠、婚、丧、祭等多种重大的典礼,检阅团营兵马。受命会同刑部、都察院[注: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都察院在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理寺[注: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审讯重大案件时,他审问得仔细,判得很恰当。
当时张皇后[注: 张麒之女,燕太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为皇太子妃。她操妇道十分严谨,深得成祖和徐皇后欣喜。-zhanghuanghou]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注: 张鹤龄,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历任上海惠工缝纫机厂副厂长,陕西省缝纫机厂副厂长,陕西省轻工业厅副厅长、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建昌伯张延龄,都借着帝后的宠爱,纵容家奴违法乱纪,科敛钱财,被朝廷内外许多官员弹劾,但孝宗都不予追究。可是,当案子落到萧敬手里时,他按照法律作了判处,不稍宽贷,这使得大家对他都很信服。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病危,把太子托付给萧敬,这就是后来的武宗。
正德初年,萧敬请假回私宅。正德七年(1512),武宗起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赐给他绣着坐蟒的袍子,准许在宫中乘小轿出入。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但对时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见。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1517—1519),武宗经常打着“巡视”的幌子,到外地游荡作乐,萧敬和一些宦官、朝臣极力劝谏,都无法制止。
武宗让他留守京师,京师内外的人都重视他,依靠他。但是,由于他曾和宁王朱宸濠有交往,所以朱宸濠谋反失败后,武宗虽然因为萧敬年老,不予逮捕,但仍罚了他的钱,并把他罢免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病逝,无子,由藩王朱厚入承帝位,就是世宗。世宗因为萧敬,又熟悉宫廷各种事务和礼制,所以特地诏令他入宫,管理机务。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节、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视察国子监[注: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耕籍田的时候,都由萧敬侍从。
这时萧敬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了,但仍然头脑清楚,精力充沛,在宫中进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但是弹劾萧敬的官员亦不少,如张原在《请逐太监萧敬疏》中,说他“囊橐积资不下一二十万”
毛伯温弹劾他阴谋援助已被判死罪的宦官张锐、张忠等,请亦判他死刑[35]。萧敬请求补监局工匠一千五百人,兵部尚书[注: 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正二品,从一品。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彭泽坚决反对,世宗亦接受了彭泽的意见,等等。但是,这些情况在大学士杨一清给他写的墓表中,都没有反映。
嘉靖元年(1522),萧敬屡受廷臣弹劾,请求告老退休。世宗准了他的请求,并念他过去的功劳,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拨人夫十人给他役使;逢年过节都像过去一样赐给时令食品。这样的待遇,比退休的内阁大学士[注: 官名 有宏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为掌文学著作之官,尝以宰相兼领、知馆、院事,称大学士。 历史 宋沿之,对学士中资望特高者,加‘大’字。]还要好,也是以前的宦官从未得到的。
嘉靖七年(1528),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世宗命司礼太监赖义负责丧事的礼仪,御马监[注: 简介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各一员,下有监官、掌司、典簿、写字等员。掌腾骧四卫营马匹及象房等事。]太监韩锡等综合办理有关丧葬的事。谕祭三坛,赐新钞三万缗。敕命要切实办好棺木、造墓、建享堂等事。皇[注: 皇太后huángtàihòu [empressdowager]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是中国古代皇帝法定母亲的尊号。]赐给白金一百两,文绮四表里。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杨一清为他写墓表。
萧敬悟性很好,小时读书就能明道理,后来更利用宫中藏书丰富的有利条件,博览典籍,故学识丰富。他写的诗品格清高飘逸,没有华丽的语句。他的书法开始时是临摹欧帖,后来转为沈体,尤其爱好草书。
他历侍六个皇帝,仕途也有起伏曲折,但亦四次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四次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前后长达五十年。他名下的宦官有百人之多。他对待士人温和恭敬,杨一清在内阁时,屡次因为公事有接触,有时杨一清反驳武宗的意见,语中对萧敬亦不是那么客气,但萧敬并不介意。萧敬虽然也干了些违规的事,但还不至揽权谋利,拉帮结派。
他不满其他权宦的敛财,虽然在皇帝身边几十年,但第宅始终还是原来那一间,没有为自己添置什么产业。退休后更是甘于林下之乐,,绝口不谈时事,只和相知的来客赋诗、鼓琴、下棋。垂危时,告诫他的侄子、侄孙说:“做臣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其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像他这样不敛财,不滥用权力的宦官,在明中叶后是比较难得的。
萧敬的侄孙萧是[注: 锦衣卫[内廷侦察机构]]指挥使,从孙萧韶、萧歆都是进士,还有几个任锦衣卫。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