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庞统献过这个铁索连环计吗?
(179年-214年),字士元,号,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末年帐下重要谋士,与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征讨荆州,率军南下,任命为大都督,率军抗拒曹操,两军在赤壁相遇。由于曹操军队已经染上疾病,两军刚刚交战,曹操就败退回到江北。这时候周瑜的部将对周瑜说:“眼下敌众我寡,很难和他们长时间的对峙下去。不过,我看到曹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以烧毁他们的船舰逼迫他们退走。”这是《志·周瑜传》当中的记载。在《》当中,周瑜和诸葛亮都认为:“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有一个问题,“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做一处”,然后才能成功。将曹操战船连环起来的“连环计”是庞统提出来并说服曹操实施的,结果被诈降的黄盖一把火烧尽,惨败而归。
真实的情况,庞统献过这个铁索连环计吗?
庞统是周瑜的功曹。周瑜抗拒曹操,获得了的胜利,孙权因此让他担任了南郡太守。周瑜去世,庞统送丧到东吴,归来后,刘备已经借得荆州之地,被孙权推荐为荆州刺史。就在这时候,庞统成为刘备的部下,被任命为州从事代理耒阳县令。这可以认定赤壁战时庞统在周瑜处,据此,《三国演义》中庞统到了江北向曹操献上的连环计,只不过他还不是周瑜的功曹。实际上庞统有没有见过曹操呢?所有的史料当中都没有庞统献上连环计一说,也就更没有庞统到过曹营一事。《》记载了黄盖发现曹操船舰首尾相连这样的细节,与之相比,献连环计要重要的多,为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却没有记述?这只能说明,赤壁之战根本就没有连环计一事。
那么,曹军将船舰首尾相连是什么原因又是谁的意见呢?
先说原因。由于大部分兵士染病,曹操主动将部队撤回到北岸,两军暂时处于一种休战状态。在曹操看来,东吴军队不可能主动前来挑战,他们只会被动防守,换句话说,只要他不主动进攻,两军就不会交战,何况这时候东吴已经有人要求投降,难道整个东吴就不会投降吗?在这种判断认识之下,舰船就暂时处于一种休闲状态,如何管理这些舰船以及舰船所属军队,就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怎样才能解决呢?把一营或者一军(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编制)的舰船连在一起,就能很好地解决日常管理问题。既然暂时没有仗打,又便于军队的管理,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知道了原因,就会知道这不需要多大的智慧,因为船停靠岸边码头也要用缆绳系留,而绑定在岸边的船是不会被水流冲散的。还有,拖船拖驳船,必须用缆绳将两船系在一起,实际上,这种拖拉在行船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周瑜传》记载:黄盖向曹操诈降,事前向曹操写了信,还准备了快艇,分别系在大船后边(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到了投降日,黄盖就是解开这些船后,才将准备好的船点火的。准备这些快艇干什么?就是点火后运载人员逃离。
所以说,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曹操自己,或者是某一位“船长”,都会想的到。只不过,曹操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军港,是战舰,如何能够迅速地离港!也就是让舰船由休闲状态迅速转为作战状态,碰到紧急情况,迅速四散开来的问题。舰船首尾相连,是不能快速散开的,因为在前后连接的同时,舰船相互靠帮也是需要缆绳拴系的。其原因在于曹操这个北方人对水军最根本的东西还是缺乏深刻地认识,这就是周瑜说所的:“舍弃骑兵,依靠舟船,和我们吴越人较量,本来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可以说,曹操整个水军的短处早就被周瑜料到了,黄盖又抓住了最要害之处,曹军为整个的短处付出了代价。更重要的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敌人会来进攻的意识了,否则,留出一定数量的值班舰船,巡逻艇职责到位,黄盖的计谋同样不能得逞。
庞统献得连环计可行吗?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是怎么说的呢?庞统说:“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依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把庞统这段话摘出几个关键词:风浪、潮水、颠簸(播),铁环连锁、人马行走。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因风浪形成颠簸,让北方人很不适应,用铁环连锁,人马就可以畅行无阻。”再进一步压缩一下,是“风浪”形成“颠簸”。我们向下追问一下,“铁环连锁”能解决颠簸问题吗?若遇到大的风浪,即便是停靠在避风港里的船,也会像跳舞一样,不停地跳跃颠簸,更不用说,三五十条一排船在航行中遇到风浪,又怎能解决颠簸问题?真正的大风浪来了,两船连在一起,反而增加了危险性,因为它们的颠簸起伏是不一致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把船造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船大抗风浪”。还有一句话叫做“船小好掉头”,就是说这种小船方便操作,容易连接、拆分,便于编组。说来说去再回到原来的说法上,曹操就是为了让各部的编队不乱,便于统一管理,没有其他。不要说曹操长期在北方不懂的这个道理,如果仅仅从文字到文字,有可能是这样,但是,当你手里有两三条船,你把它连起来试试,看谁有什么本事不让船颠簸?船是浮在水上的,颠簸是船生命的一部分,只不过,小风浪打不翻大船,这也是人们把船造大,而不是通过扩大编组增加运量的原因。
所以说,庞统不可能献上这样一拆就穿的计策。
真实的情况是,曹操因“军众已有疾病”,因而退军到江北驻扎,为的是和东吴相持。但东吴人始终处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他们必须找到曹军的软肋发起主动进攻,而曹操把“船舰首尾相连”,就充分暴露了真正不懂水军的弱点。
还有两个问题,曹操军中没有人知道这样连接不便于机动?黄盖是怎样知道曹操战船相连的?
从曹操军中来说,颇有点儿“”的意味,根本就没人考虑到东吴军队敢来进攻,因而这连接起来就只有一个优点了——便于统一管理。从黄盖方面来说,获取这样算不上情报的信息渠道很多,比如说放出侦察艇、双方使者往来,民间商船往来等等。
总起来说,《三国演义》这样写无非是增加一些故事的精彩,给庞统这只“凤凰”增加一些智慧的“戏份”而已,与历史却没有多少关系。围绕着赤壁大战,这种虚构的东西很多,有些甚至是后世发生的事情也写到了书中。关于赤壁大战,也能隐约看到作者经历和所处地域的影子,譬如说那个“潮水”一事。河道潮水对行船的影响主要在顺水还是逆水,与“颠簸”关系不大。另外,长江中的潮水,只在南京以下有较大影响,南京以上影响很小,芜湖以上看不出潮汐涨落。这可以看出作者吴地的经历,但对于庞统这个襄阳人要对曹操这个亳州人说一件眼下不相干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多少必要。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