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前等的是谁刺秦为何失败 荆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易水寒,易水寒冷,千百年来易水周而往复地流淌,它经历了风霜雪雨,见证了四季变迁,人们想到易水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年在易水边那个决绝的 身影,一群白衣者目送这个身影离去,直至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众人静默的伫立包含了太多的讯息,易水汩汩,风萧萧,送别者和远行之人皆 知,此行定是凶多吉少。
《史记·刺客列传》里一共就记载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其中荆轲尤其被偏爱,《刺客列传》共六千余字,荆轲的事 迹洋洋洒洒就占了一半。太史公是爱惜荆轲的,他跟后人一样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荆轲去送死,却又不得不面对荆轲刺秦的结果,他是必死无疑的,这 点我们早就知道了,但他的失败似乎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荆轲,卫国人,自幼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年轻时周游各诸侯国,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率性 屠夫和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田光对其甚是欣赏,随之推荐给,被拜为上卿。太子丹将刺秦之事,全权托付于荆轲。
太史公在《史记》中写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 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人们穿着 白衣白帽去给英雄践行,到了易水,临走的时候,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唱着离别之歌,歌声太悲壮,太感人了,旁边的人都感动得流泪。而在荆轲 准备出发之前,他还在等待一个人,原文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那么,他等的是谁呢?其人居远未来,肯定不是高渐 离,荆轲,高渐离,狗屠人称”燕北三友“,经常一起饮酒为乐,所以高渐离,狗屠不存在”居远“。而是卫国人,鲁是鲁国人,符合”居远“的 条件。但是在史书上,荆轲与盖聂曾、鲁勾践不和,自榆次一别几乎没再见过,,应该等的也不是他们。那荆轲等的是谁?《史记 》中记载的刺秦有三次,除了荆轲,高渐离,还有博浪沙刺秦的力士和。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在荆轲刺秦之前韩国已经灭亡,没落贵族张良一直在等待一个刺杀秦王的机会 ,所以很可能荆轲等的就是张良。张良因为韩国的灭亡而四处奔走,一直在寻求机会刺杀秦王,而张良居远未来,所以荆轲等待了许久都没有等到他 ,在太子丹的催促下不得已程前往。而张良在听说荆轲刺秦失败也继续他的刺秦之路,之后得到了沧海君力士,在博浪沙刺秦王,却仍旧以失败告 终。
荆轲刺秦计划看起来是那么周密为什么又惨遭失败?那个在易水之滨高唱的侠士真是慷慨悲壮得一塌糊涂,很奇怪他刺秦为何会失败——图穷匕首见 ,那样近的距离,应该是了才对,并且那个匕首还是有剧毒的。这大概都是太子丹的责任吧。首先,荆轲其实只是一个谋士,而不是剑客, 他不善用剑,他所擅长的是养气、舌辨。荆轲有对太子丹提供三个计划,但是太子丹却选择了下策,因为他就为了要报当初在秦国做人质时所受到的 屈辱,完全没有顾全大局,他制定的方案也有误。
太子丹想仿效当年鲁国勇士曹沫,用一把尖刀威慑的做法,让荆轲最好是挟持和胁迫秦王,勒令他答应退还各国诸侯的土地,如果不答应,再 刺杀了事。正是荆轲在这挟持和刺杀的抉择,那千钧一发之际的片刻犹豫,继而丧失了行刺的时机,留下了千古遗恨。其次,出发得比较匆忙,荆轲 要等的帮手未到,太子丹就急促催促他上路,让有勇无谋的市井屠夫秦舞阳充当帮手,关键时刻表现乱了阵脚。
也有人认为刺秦失败也有荆轲的原因,荆轲的”剑术不精“,连东晋大诗人都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尽管有人否定他的做法,但 ,肯定荆轲的人更多,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荆轲刺秦虽以失败告终,他不懂得仅凭他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历史的,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坚持操守,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的 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士为知己者死“,荆轲是刺客的榜样。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