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揭秘邵雍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揭秘邵雍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时间2023-06-07 13:21:18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60

  在中国古代,因为科学技术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因此古代人们对于天地万物的认识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于是便出现了各种神秘莫测的学说和人物。在这些据说掌握了宇宙间所有秘密的人之中,便出现了一些根本无法用常理来进行解释的现象或者学说,比如说他们仅仅通过观察天上的星星的运动或者占卜就能预测出未来所发生的种种事情。这样令人感到惊叹的人有很多,比如说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和北宋著名哲学家、易学大师邵雍。

  


  先来介绍一下鬼谷子。他原名叫,又叫王禅或者王利,号为玄微子,生于公元前400年,卒于前320年,一共活了八十岁,这个寿命在医疗技术十分落后的古代已经可以说是非常长寿了。鬼谷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纵横家的创立者。相传他十分善于修身养性,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揣摩一个人的心理,同时又通晓之术,具有通天的智慧和才能。更加让人感到惊异的是,他对于日月星象以及占卜八卦的已经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预测世间发生的事情十分准确。他一生的主要著作就是《鬼谷子》。

  然后是宋雍,他也是一位易学和儒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物。他字尧夫,生于公元1011年,卒于1077年,一共活了六十六岁。他自小便十分喜欢读书,而且对于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且一生不入仕途,只专心于学问。他的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书》、《梅花诗》等。值得一提的是,相传由他所写的《梅花诗》因为准确预言了北宋及之后共十个朝代的兴衰而震惊世人。

  鬼谷子和邵雍都因为拥有令人惊叹的预测能力而被后人所赞叹,但是他们两个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一个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生活在北宋时期,相差了有一千多年,因此说邵雍是鬼谷子的徒弟这一定是错误的。

  邵雍梅花易数经典案例

  《梅花易数》,又叫做八卦象数或者梅花心易,这是我国古代的占卜法之一。先传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的易学大师邵雍所编写的,这是一本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又结合了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据说邵雍在运用本书进行推算时,可以说是每卦必中,几乎没有失算过。梅花易数依据先天的八卦的数理,可以随时随地起卦推算,而且取卦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于梅花易数的来源,相传是北宋时期的道家学者麻衣道人和陈希夷等人一脉传承下来的秘法,之后成为了邵雍常用的心易神数。该数在经过邵雍之手后,在很多地方都具有了更加重大的实用价值,也是经过邵雍之后才有了”梅花易数“这个名字。而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传有一天,邵雍在进入梅花园赏花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两只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是在为什么东西争吵。过了一段时间,这两只麻雀忽然从树枝上坠落到了地上。邵雍看到这种现象之后,感到十分惊奇,断定两只麻雀无故坠地一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随即运用心经易数进行推算,经过推算之后,他认为明天会有邻家的女孩过来攀折梅花,被园丁看到之后,自然会训斥她赶紧离开。而女孩则因为惊恐从梅树上跌落,从而伤到了大腿。之后果然便如邵雍所推算的一样,发生了女孩受伤的事情。后世的学者认为此卦非常特殊,竟然可以推断出和卦题不相干的事情来,于是便将这种断法命名为“梅花易数”。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于古人无穷的智慧和神秘莫测的八卦之术。

  邵雍的生平简介

  邵雍,生于公元1011年,子尧夫,他出生在范阳即现在的河北涿州大邵村人,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在他出生之后不久,便跟随着自己的父亲邵古迁往了衡漳即现在的河南林县康节村。之后又在他16岁的时候和他的父亲搬到了共城苏门,这里便是他占卜如何处世的地方。在他30岁的时候,他开始游历河南地区,因为他把父母葬在了伊水附近,于是便成为了河南人。

  


  在邵雍小的时候,他自认为自己天资聪颖,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便开始努力读书,他对于自己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他也没有生过炉子,在酷热的盛夏时节也从来不用扇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他不仅读书,还要自己去亲身体会书中所讲到的内容和知识。于是他先后越过了黄河、汾河,考察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国齐、鲁、宋等国的遗址,通过游历这些地方,他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也开阔了眼界。

  在游历结束回到家的是,当地的县令李之才听说邵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便前去讨教,他问邵雍:“你知道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过程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邵雍说不知道,并表示愿意受教,于是他便拜李才之为师学习易学。这为他以后在文学方面和易学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邵雍此后便专心致力于研究学问,就算是两度举荐也谎称自己又旧疾难以胜任而推辞了。他于1077病逝,享年六十七岁。曾经赐予他谥号康节。

  邵雍梅花诗原文及译文

  邵雍是北宋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也是一位易学大师。他自小便十分好学,而且胸怀大志,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为此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已经到了残酷的地步。比如说他在冬天的时候从来不生火炉,夏天也不用扇子,为的是能够磨炼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正是因为他如此刻苦努力,他在易学、儒学和文学方面才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我们接下来来看一下相传是由他所写的,能够预言未来的《梅花诗》。

  


  《梅花诗》据说是邵雍根据自己创造的梅花易数推演而成的一部用来预测国运的谶语诗作。全诗一共有十个杰卦,每一节卦用来预测一共朝代的兴衰荣辱,主要记述的是各个朝代灭亡时的情景。该诗的第一篇预言的是中国上的著名事件——“之耻”。从字面意思来解读的话就是:浩浩荡荡的天门千百年来第一次敞开了,多少人来到了人间,又有多少人能够回去呢?后面两句则是在说当时一直被辽国所占有的,此外就是说“靖康之耻”了。诗的第二节则讲到了建都临安,而则在封建怡人的西湖边沉醉于荒淫醉梦之中难以自拔,这就是“湖山一梦事全非”。之后则提到了在北方诞生了一位勇猛果敢的真命天子,他就是著名的。他在消灭了金国之后,又开始大举入侵南宋,最终南宋灭亡,在崖山一带,宋军的残余部队。此诗的其余部分也准确预言了之后朝代的命运,令人啧啧称奇。

  虽然乍看之下,《梅花诗》拥有惊人的预言能力,不过对于这种的东西还是不要当真的为好,说不定就是后人编纂然后说是邵雍所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邵雍著作有哪些

  邵雍是北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数字家,他同时也是理学诗派的代表诗人。和当时很多的文人不一样的而死,他既研究儒家学水说,同时也研究道家的思想。而且他一生没有走上仕途,在早年的时候他过着仅能够维持温饱的贫困生活,而在名声远扬之后,他仍旧专心于学问,不问世事,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邵雍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著作,代表作品有:《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梅花诗》等。

  


  先来看一下《皇极经世书》,这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的起源诞生、自然演化和以及社会的历史变迁的著作,主要以河洛和象数之学闻名于世。该书一共有十二卷,六十四篇。其中首六卷《元会运世》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十六篇,之后是《观物内篇》十二篇以及《观物外篇》二篇。要说明的一点是,前面的六十二篇都是邵雍自己编写的,而最后两篇则是由他的弟子记述的。

  然后来看《伊川击壤集》。这是一本诗集,主要收录了邵雍一生所创作的三千多首诗。这些诗一部分是阐述他的先天之学的,一部分是写他悠闲自在的生活的,还有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对时事政治的讽喻诗。这些诗虽然没有多少的情感韵味,但是大多包含了他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想,富有哲理趣味。

  除此之外,《渔樵问对》主要通过樵子问和渔父答的方式来阐述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而《梅花诗》更是大名鼎鼎,曾经以其强大的预言能力而为世人所折服。

  邵雍先生自著无名公传的故事

  邵雍在我国古代理学和易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人物,他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在理学上,他和当时的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这四位学者一起被称为”北宋五子”,可见人们对于他的崇敬和钦佩之情。而在易学方面,他在吸收道家的思想和易学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周易》的全新解读,尤其是对“道”的概念形而上的理解超越了以往的历代学者,对宋代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他曾经写有一篇叫做《无名公传》的书来自述自己的一生。

  


  这本《无名公传》是来自南宋时期的学者吕祖谦所著的《皇朝文鉴》一书,之后在年间修订的《涿州志》中也能见到这篇文章。在这篇自传中,邵雍先生对于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事迹都进行了十分清晰的梳理。

  这篇自传是这样写的:有一个人,我称他为无名君。他出生在冀州的衡水县,在那里长大成人,并老死于河南。他在十岁的时候,向当地的之人请教学问,并尽力了解邻里之间的,自身的污秽已经去除了三四分。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又游历四方,向各地的学识渊博之人学习,于是他渐渐了解了国家的国事人情,这时自身的污秽已经去除了五六分。到了四十岁,他学习了古今的历史之后,污秽已经去掉了七八分。而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学习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想要把自身所有的污秽都去除,然后便可以得道归去了。

  在自传的最后一段中,邵雍还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称做无名君的原因:这是因为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的好学,不管是什么样的学识和思想他都要认真钻研和探讨,像这样几乎无所不学的人在历史上是找不到第二人的,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他,于是便有了“无名君“这个称呼。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上是否真有芈月其人 与秦始皇的关系如何? 柴进为什么会上梁山?柴进的绰号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