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文帝卖官鬻爵开启辉煌大汉乾隆却敲响丧钟
买官卖官自古以来以来都是咱老百姓最痛恨的。为什么呢?有先贤说,国家是公器。同样的,官职也是公器。官员和其他职业不一样,他不是做生意,不是为了多挣钱,他是要给老百姓服务的。如果官职是采用买卖的方式得到,那么,官员上任后,必然要想方设法把损失的钱给赚回来,甚至还要争取多盈利。但是官场又是不能产生经济,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老百姓身上搜刮,把苦难加在老百姓身上。同时,他为了当更大的官,就得赚更多的钱,因此老百姓就得受更多的苦。这也是咱们痛恨卖官卖官的根本原因。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读中国历史,便会发现这买官卖官的历史真可谓。从开始,一直到当下。而且还不是私下里的潜规则行为,而是朝廷行为,国家行为。当然,真正要分辨起来,我们会发现,虽说卖官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但是汉文帝做法却又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正是汉文帝做了这件事,才开了大汗帝国的强盛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汉文帝的卖官不能叫“卖官”,只能叫“鬻爵”。情况是这样的,汉文帝的时候,匈奴屡次犯边。当然了,他犯边就得派军队把他打回去。打回去了还不行,还得派军队镇守。要守,就得有钱粮,饿着肚子是打不了仗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汉初,采用的是休养生息的办法,尽量不折腾老百姓,尽量少收税,让老百起来。
可没有税收,就没有钱粮供给边关将士守边用呀!怎么办呢?当时晁错就给汉文帝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爵位拿出来卖。当然也不是卖,而是说,只要有人能捐献军粮,或者把军粮运送到边关,就可以授予他爵位。公侯伯子男,根据他捐献或者运输军粮的不同数量,授予不同的爵位。
那么写到这里我们就该明白了,汉文帝并不是在卖官,而是在鬻爵。爵并不是官,封爵的人并不一定当官,不当官,就没有机会搜刮老百姓,不会产生危害。爵只是一种荣誉,这相当于今天的一些富人,做慈善事业,然后国家给他发奖牌,封他“慈善家”的封号一样。再说汉文帝封爵,收获的钱并没有被某个人得到,甚至也没有进入国库,而是直接送到了边关,这是非常正能量的。也正是因为汉文帝用这种方式巩固边防,才不但让老百姓富起来,同时也让边防强起来,为后来建强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汉文帝这种很好的办法,到了后世很快就被理解偏了。末年,桓、灵二帝可以说是大张旗鼓地卖官,而不仅仅是鬻爵。而且什么官都卖,连三公都卖。《》曾记载,“延熹四年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后汉书》还记载灵帝把三公之一的司徒卖便宜了,着实后悔了好几天。本来一个司徒要卖一千万钱的,结果只卖了五百万。到那司徒上任的时候,他还后悔不迭地对左右说:“悔不小靳,可至千万。”
桓、灵二帝是亡国之君,有此乱象也很正常,但后世却有一位盛世明君,却也大肆地卖官。这个明君就是。
《》曾有一个记载,乾隆三十一年政府的部分岁入情况为:“地丁二千九百九十一万两有奇,耗羡为三百万两有奇,盐课为五百七十四万两有奇,关税为五百四十余万两有奇,落地、杂税为八十五万两有奇,契税为十九万两有奇,牙、当等税为十六万两有奇,矿课有定额者八万两有奇,常例捐输三百余万两。”最后这一项“常例捐输”就是卖官所得,这个钱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十三分之一还多。
咱们回头看看“”的前两个帝王,皇帝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不但终于让清王朝在中原安定下来,而且开疆拓土,疆域变得非常广阔。更重要的是,他与民生息,让老百姓富起来,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皇帝最大的功绩是整顿官场,他也是历史上反腐倡廉做得最后的三个皇帝之一。
正是由于他对官场的整肃,让的整个政治变得比较清明,官场风气大为改观,搜刮百姓、行贿受贿这样的事情有了极大的收敛。可是到了乾隆那儿,他却竟然卖官!为什么卖官呢?因为他的花销太大,六下江南呀等等,财政,只好把官拿出来卖。同时他还开设了“议罪银”制度。什么是“议罪银”?
就是一个人犯了罪,可以交钱抵罪。“常例捐输”和“议罪银”一开,可真是不但把康雍两朝积累的财富全部给消耗光,而且也把康雍两朝积累的清明政治风气给完全破坏掉。可以说,整个清王朝的没落以及最后的烂透,就是从开始的。
从“鬻爵”到“卖官”,看起来只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但是因为没有分清“官”和“爵”的区别,目的性也不一样,结果竟然是这样的天壤之别!(原文来自张生全精彩历史的头条号)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