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以后“冕”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帝王才可戴冕
冕,是古代冠饰之一。这个字的本义是用带子系于下巴的古代礼帽。后专指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冠,而冕旒是指古代帝王礼冠前后的玉串。相传,冕制起于,至周代时始完备。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会戴大礼冠。这大礼冠即为冕,外黑色,里朱红色。冕顶有长方板,前圆后方,盖谓天圆地方,称为延。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贯以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但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冕用12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所以从那时起“冕”用以专称的礼冠。
瞧瞧,一个旒就有如此多的讲究,但在《云中歌》里就啥也不讲究了,皇上都戴上有13旒的冕了!而且就在第23集中,皇宫举行庆典的时候,又戴上了后面有8旒,前面有9旒的龙冕。好吧,道具,是你把这个冕上掉下来的一旒给那个应该有12旒的冕缝上了吧!
其实一般情况下,皇帝是着便装的,因为戴冕有很多讲究,冕旒垂在冕冠前,正好挡住了戴冠者的视线,表示君主目不视邪,不视不正之物,即使看到也当没看到,所以由此衍生出“视而不见”的。所以皇上戴冕时要求旒不可抖动,以示皇帝不偏听偏信的意思。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