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首次发现古代冶铁遗址:为宋末明初遗物
早在宋末明初,重庆人就在主城开始用矿石打造铁器。近日,记者接文物志愿者消息,并从九龙坡走马镇当地政府部门得到证实,今年4月,当地政府在文物工作者的配合下,在走马镇鱼脊沟一带,新出土大量古窑址,其中首次发现主城重庆古代冶铁遗址。
炼铁炉深约4米,还制过瓷器
记者看到,在走马镇鱼脊沟发现的两个冶铁窑址并列埋在山坡上一处民宅斜对面的山包之中,背靠一片竹林。由于连日的阴雨天气,工作者现场暂时只保护性发掘了其中一个冶铁窑址。
记者发现,当地考古工作者挖出来的冶铁窑址像是一个深坑,其斜半面被刨开过,口径为2.9米,深度达4米。坑内不同的岩页呈不同的颜色,有青色、红色和白色。坑里找到了铁矿石、铁渣等,可以判断出是炼铁所用。专家初步判断,这两个冶铁窑址应是宋末明初时修建。专家判断说,目前发掘出来的这个冶铁窑址,很可能是“双用”,即也用其烧过瓷器,因为在发掘出来的冶铁窑址旁边除了大量的罐器之外,还曾发现的瓷碗。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重庆范围内,冶炼铁器的区域主要是三峡库区,彭水一带,主城尚未有这样的发现。不过,这些重庆主城的“炼铁炉”,规模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证明。
附近还有高达9.8米石灰炉
事实上,在走马镇鱼脊沟附近,还有大量古窑遗存。
随着当地村民的指引,记者在“冶铁炉”下方约15分钟路程的位置处,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石灰窑炉,高达9.8米,宛若一个庞然大物,巍然壮观,但因淹没在大量林木之中,如果不仔细寻觅很难发现。
记者观察到,这一石灰炉是由众多石块堆砌而成,下宽上窄,前方已经坍塌了一部分。记者从走马镇政府获悉,因为是雨天,所以不敢轻易发掘石灰炉,担心坍塌,但根据之前的观测,这一石灰炉的年代比冶铁炉略晚,应该是。目前,相关部门并未发现火门和其他文物,必须等待考古部门的进一步工作。
记者发现,就在“冶铁炉”和石灰炉中间,有大量的煤灰沉淀。覆盖面积大约40平方米,这也说明六七百年前,鱼脊沟是个大冶练作坊。
有水有风,所以古人在这里炼铁
鱼脊沟发现的古窑遗址群坐落的位置,三面环山,前方有一个豁口,成为天然的吹风机,可以为冶铁炉和石灰炉供风。群山之中常有流水,蓄成水池,为冶铁烧瓷提供水源。记者观察到,现在“冶铁炉”的右侧就有一个池塘。山林中茂密的树木为冶铁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附近还有大量的挖煤窑洞存在。今年在发现冶铁炉和石灰炉之前,考古工作者在鱼脊沟也发现了一些小作坊遗迹。去年5月份,在附近不远的慈云村,就发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的时期涂山窑系窑址。
相关专家介绍说,一般的冶铁遗址除了有炼炉之外,还有矿石加工场、高架、鼓风管残片、水井、水池、陶窑等设施,从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冶炼系统。
专家表示,这些优势导致了“冶铁炉”以及大量古窑址落户此处,也是为何目前重庆主城之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冶铁遗址位于此的原因。
铁器和瓷器造就走马古镇?
记者随后从市历史文化专家处核实,这次在九龙坡发现的“冶铁炉”、“石灰炉”等遗址,与成渝古道渊源颇深。
成渝古道是著名的四大古驿道之一,走马镇古驿道是重庆现残留的古驿道最古老的路段。最初,这一古驿道作为官道,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主要用于传递军令军情和运输军用粮草物资。其间的驿站也为官办,原本只接待往来的官差和信使,后来,随着往来古道的商旅逐渐增多,驿站周围慢慢形成以酒店、茶馆、栈房为主的塘铺、场镇。于唐宋时期开始修建的成渝古道,于明清时期最为繁荣,商旅不断,人流熙攘,形成了著名的“五驿五镇三街子”。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这次在鱼脊沟发现的冶铁炉和石灰炉属于私营,是在走马古镇最为繁荣的明代修建而成。选址在此有除了地理条件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成渝古道所带来的便利交通和繁荣街镇。冶铁、锻铁,烧窑等工作完成之后,铁器和瓷器的运输就完全仰仗这条的道路。而繁荣的街镇无疑为当时的工匠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场所。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