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蜀汉名将关羽之死是否是因为内部争斗?
发起樊城之战,水淹七军,擒,斩,一时间中原震动,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但是,曹操的谋士们看到,最不愿意关羽实现战役目的的当属。于是他们建议让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而这边增派兵力支援,以解樊城之围。正好孙权也有这种想法,在得到了曹操同意后,偷袭荆州的江陵城,俘获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子儿女。关羽不能攻克樊城,只好撤军。由于军士逃散,关羽在临沮被孙权的军队截断退路,兵败被杀。关羽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发起樊城战役,到当年十二月兵败被杀,前后有半年时间,汉中王竟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关羽!于是有人揣测论断,这是刘备和的阴谋,是他们希望借助曹魏和东吴之手,除掉关羽,以绝后患,因此也可以认为,是魏蜀吴三家联合绞杀了关羽。
事情难道真是这样吗?
“阴谋论”者的基本观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刘备害怕关羽尾大不掉,自己死后将来无人能够制约关羽,正好借助魏、吴之手为儿子清除障碍;二是诸葛亮要想独揽大权,关羽不会甘心居于他之下,因此也不向刘备提出建议,借助魏、吴之手除掉关羽,为自己将来独揽大权扫清障碍。
这些论点真的成立吗?
先从刘备方面来说。刘备与关羽的关系,用费诗给关羽举行授官仪式的话说,是“譬犹一体,同休共戚,祸福共之”。但利益的一致,却不能改变君臣之间的名分。所以费诗同时还说过,刘备和关羽,就好像与、曹参,是“少小亲旧”关系。但萧何、曹参和刘邦,不是君臣关系吗?这种君臣关系,刘备认,关羽更认,而这种认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当年关羽被曹操俘虏,马上就给他一个偏将军,等杀了,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别说刘备已经失败投靠,即便还是一个兖州刺史,他能够给关羽这样的封号吗?即便这样,关羽还是认为刘备待他“恩厚”,“不可背之”,一旦知道了刘备的消息,马上离开了曹操投奔刘备。所谓生死,关羽离开曹操投奔刘备,是要冒着被处死的危险的。这种早期就建立的君臣关系,在关羽来说是不可能改变的,而关羽的忠心也是不容怀疑的。对于一个忠臣来说,他的忠,不仅仅是忠于这个君主,还包括忠于君主指定的接班人。
或者说,关羽驻守荆州,而荆州又相对独立,如果没有了刘备,谁又能管得了关羽?而人的欲望是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假如我们撇开关羽的忠诚不论,他在荆州能够独立成事吗?且不说这时候的荆州已经不是时期的荆州,已经很难自成一体,离开了益州后盾的关羽,又凭什么在荆州立足?这时候的荆州,襄、樊在曹操手中,江夏、长沙、桂阳在东吴手里,属于关羽的只有南郡、零陵和武陵。尽管地域不大,但对于魏吴来说,就像是身边有个持刀的敌人,随时就会砍来,没有人敢让他独立存在。这就是说,魏吴联合肢解荆州,随时都会再一次发生。关羽如果是一个政治家,就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不管他有没有野心。关羽是一个有能力的大将军,假如说让他离开军队到朝廷里去任职,恐怕凭他的行政能力和率直性格,很难做到去控制别人,倒是别人稍加用计,就很容易操控他。
再说两个人的年龄。关羽死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58岁,还有一种说法是56岁,刘备是多少岁呢?59岁。按照关羽小得年龄计算,两个人相差三岁。关羽曾经中过箭伤,还是有毒的重伤,将这些条件综合起来,谁又能想到关羽就一定能活得比刘备长?
即便是关羽一定能够活到刘备之后,再考虑到上述所说的荆州地域条件,一个衰老垂危之人,还会能够自我独立成事吗?或者说让他到益州去,刘备就不好安排关羽了吗?古代的爵位和官位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刘邦时期,曹参的封赏超过了万户,而萧何的初次封赏不足万户,以后逐步增加才超过了万户。但萧何是帝国的丞相,而曹参只不过是王国齐国的丞相,这就是爵位与官位的不同。假如说刘备临死,关羽还好好地活着,刘备给他一个最高的爵位,文有诸葛亮辅佐,武有、一班老臣,同样能够对关羽有所限制。这和篡魏不同,司马懿是文武要职集于一身,已经没有人对他有任何的制约。退一万步说,刘备不得已给他封王,让他住在荆州,事情就又回到荆州地域这个原点上,关羽活不了几年,事情不会比现在这种情况更糟糕。
还有一个代价问题,刘备以丢失荆州来换取关羽,值得吗?后来刘备东征伐吴,在夷陵进退两难之时,仍然不想撤兵,为什么?假如他有意识想以荆州换取关羽之死,他已经取得了胜利,为关羽报仇也已经做出了样子,为什么还不撤军呢?就是他太想夺回荆州了。
无论从哪方面说,“阴谋论”在刘备这儿都是说不通的。
再来看看诸葛亮和关羽
说诸葛亮担心关羽的存在,会妨碍自己日后独揽大权。有两个例子:一是“隆中对”以后,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刘备)解之曰:‘孤之有,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二是说关羽“善待卒伍而娇于士大夫”。也有两个例子:关羽对待和的态度。关羽听说马超投降了刘备,而马超以前不是刘备的旧部,于是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以同谁相类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不愿居于人下,就回答他说:“马超文武兼备,勇猛刚烈超过一般人,是当代杰出人物,像英布、一类人,能够和张飞并驾齐驱,争个高低,但是还赶不上您。”关羽得到了夸赞,很高兴,还拿着诸葛亮的信给别人看。再就是刘备当汉中王后,想任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提醒刘备说:“黄忠的名望,向来与关羽、马超不同,而现在却让他们同班而列。马超、张飞在跟前,他们亲眼看到黄忠的功劳,还可以明白您的用意,而关羽在远处听到这个消息,恐怕必定会不高兴,您这样安排黄忠恐怕不太好吧!”刘备说:“我会把这件事解决好的。”
由此得出结论,关羽都不愿意和马超、黄忠“同列”,更不会甘心居于诸葛亮之下。因此,借魏吴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日后就可以,因此,他也没有向刘备提出任何建议。
实际上,这几个例子因理解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感觉自己是,关系一天比一天亲密,这对于关羽这种亲如兄弟的老部下感觉不是滋味也可以理解,但随着诸葛亮才能的逐渐展现,关羽等人也逐步由排斥到接受,以至于到后来的尊重。关羽“娇于士大夫”不假,但他不会是连一个人也看不上吧?他给诸葛亮写信,至少说明他还是看重诸葛亮的,否则,刘备身边的老人很多,比如说老兄弟张飞,关羽为什么不给他写信?诸葛亮回信夸赞了他两句,他还拿着信给别人展示着看,这说明什么?说明得到诸葛亮的夸赞是他关羽的骄傲,在他心里,诸葛亮的话已经成为集团内部的一种标准!假如关羽真是看不起诸葛亮,那他会给诸葛亮写信吗?即便是为了了解马超,他会把一个看不起的人的信展示吗?
还有黄忠之事,关羽是说过“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句话,但在刘备这边,很自信能够摆平,到了关羽哪里,费诗几句话就说服了关羽。费诗在出使荆州时,官职不过是州前部司马,让这样一个级别的官员给关羽授职,关羽不是没有表示不满吗?当年要一个假齐王,刘邦非常生气,但迫于形势,还是决定真的给他一个齐王。刘邦派谁去齐地举行仪式的呢?!在刘邦阵营中,有谁还能比张良更被刘邦看重?刘邦正是需要张良之时,为什么还要派他出去呢?就是除了刘邦,能够让韩信看得起的人只有萧何、张良。关羽能够接受费诗这个使者,本身就说明关羽并不狭隘。而费诗一句话就能够令关羽“感悟”,说明关羽这个人既讲道理,又明事理。
实际上,对于蜀汉国来说,关羽和诸葛亮是一种互补的角色,两人所处的位置并不冲突。这就是,若刘备之后关羽尚在,关羽就是辅国元老,诸葛亮则是执政大臣。这就像春秋齐国的桓公时期,地位最高、不随国君的更替而改变的辅国大臣是高、国两族,执政的大臣是相国,这种例子还有不少。
因此,从诸葛亮这方面来说,“阴谋论”也不能成立。
否定“阴谋论”还有一个因素,即外部因素。
关羽是先被诱降,诈降后悄悄逃走,不成被俘。假如关于活着会造成蜀汉内部的不和以及难以调和的矛盾,东吴孙权为什么不放关羽回到成都?对于东吴来说,蜀汉的存在永远是个现实的威胁,一个有可能因内部矛盾引起内乱的益州肯定是东吴之福。有这样一个削弱蜀汉的机会,东吴又怎会轻易放过?这虽然是蜀汉内部的问题,但对于这种大的发展趋势方面的问题,其他各国都会看得明白。比如曹操之于,天下人都知道,他“虽然是的丞相,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孙权所以没有放关羽走,就知道一旦,让关羽回到西川,那时候再领兵回来报仇,对东吴来说肯定是一场灾难。而对于蜀汉来说,关羽不会是烫手的山芋,刘备诸葛亮都知道春秋赦免大将孟明视,后来成功复仇的故事。
那么,蜀汉国为什么没有派出兵将支援荆州呢?答案就是那个“大意”。
刘备完全占领汉中后,派出刘封、孟达进攻上庸。秋天,刘备称王,几乎在这同时,关羽发起了襄樊战役。在这个时候,几乎一切都在朝着有利于蜀汉的方向发展,刘封孟达占领了上庸,关羽在襄樊水淹七军,活捉了曹魏大将于禁,阵斩了魏将庞德。曹操曾经亲率大军救援汉中,这时候大军还在回归的路上,这支部队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对关羽造成威胁,关羽如果想从襄樊撤军,完全可以从容进行。蜀汉方面,刘备刚刚称王,这等于是宣布立国,这要比日后当要做的事情还要多,确实是有点儿顾不了其他。尤其是军队,要给一部分去部署守卫汉中,刘封和孟达还在上庸作战,其他军队正处于大战过后的休整期,又怎能派出军队赶赴荆州作战?最关键的是,刘备、诸葛亮、关羽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到,东吴会在背后下手。就在此前一年多时,两家刚刚签订了联盟和约,确定了荆州各自的边界,三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孙权会撕毁盟约投降曹操。尤其是孙权“临阵换将”,新派来的主将名气不大又非常谦卑,根本就没有迹象表明东吴会向关羽开战,这就是“大意失荆州”。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东吴偷袭江陵得手,关羽尚且蒙在鼓里,何况远在益州的刘备、诸葛亮?一般认为,孙权在闰十月发起江陵之战,到十二月关羽被杀,前后有三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宜都太守樊友十一月弃守而逃,到关羽被杀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在古代的用兵来说,又怎会做出部署?而在此之前,关羽回蜀国的道路尚通,最近的上庸还有兵可用,远在益州的刘备暂时没有动兵,难道会有什么不正常吗?东吴在部署一场对蜀汉前所未有的大战,刘封没有出兵,宜都守将弃守,这些想不到让刘备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荆州就丢失了。在宜都丢失到关羽被杀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刘备做没有做什么,诸葛亮有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可能史家并没有很充实的资料,因而就没有对此着墨,我们也就无从知道一些细枝末节了。
我们看到的历史,有可能是经过史学家筛选用过的资料,这让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或许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但是,对于史学家不便于直接说的事情,他应该会给予某些暗示。就像刘备借荆州,虽然没有从刘备嘴里说出这个“借”字,但孙权、都向蜀汉讨还过,刘备自己也说过得到凉州再还,这也是证据。像这种没有任何明示和暗示的“阴谋论”,完全靠自我想象推理演绎得出的结论,真不知道如何能站得住脚?!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