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解密: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解密: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时间2023-04-09 23:27:18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03

  之后是魏晋,从公元220年到581年,长达300多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纷争,政权交错。这时的选官制度,针对后期大族名士主持乡闾评议及控制选举过程的流弊,改行「」。但察举选士的办法仍在实行,不过退居次要地位。九品中正与察举本质上代表着两种选官导向。由于以九品中正为主,所以察举受到它的制约:由察举入仕者,也须经过中正品第,而且,入仕者的成分、升迁、地位等也受到相当的限制。这时期的,仍以举荐为中心环节,而当中有所变化:

  (一) 除岁科和常见的特科,如:孝廉、茂才、、能言极谏等继续延设外,其特科的设置更为灵活,范围扩大,增加了许多特诏科目。

  (二) 察举的对象,由原来的儒生、文吏两途,融合为一,儒生成为主体人选。这改变是从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开始的,规定「贡士以经学为先」。

  (三) 考试范围扩大、黜落程度加深。东汉时仅对孝廉一科的考试、黜落较严,西晋时扩大到秀才科。

  (四) 门第限制较宽松。魏晋南北朝时,下层人士通过察举入仕者,占了接近一半,在汉代仅占四分之一。至于高官子弟入仕,另有途径,不再通过察举了。总之,察举制的门第因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呈下降趋势的。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朝历史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度存在着哪些测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