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柴宗训死亡之谜 后世史料遗留诸多疑点
周恭帝之死,我也并不敢肯定一定是非正常死亡,
但是如果仅凭他不是在逊位之后很快死亡来否定这一点,又觉得总还是不足
所以现在列出恭帝死亡前后的一些疑点
1,死亡地点:房州
一般印象中,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而不是用肉体消灭对付功臣的,是比较仁厚的,那么他对前朝逊帝也应该会比较好,但事实如此吗?
史书中对周恭帝入宋之后只有三处描写,“(显德七年960)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建隆三年962)周郑王出居房州”,“(开宝六年973)三月乙卯朔,周郑王殂于房州,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陵之侧,陵曰顺陵……冬十月甲申,葬周恭帝,不视朝”(以上《宋史·太祖本纪》)。也就是说,在恭帝还是个虚岁10岁的小孩子的时候,就被打发到房州去了,一直到死。
房州是什么地方?至少从开始,那就是个流放皇亲国戚的地方,西时清河王年有罪,废迁房陵,广川王海阳有罪,废迁房陵,被武后贬为庐陵王,房州安置,五代时慕容彦超削夺官爵,房州安置,时,秦王赵廷美降封涪陵县公,房州安置。以柴宗训的身份,“出居”到这么一个有背景的地方,其实质也等同于“安置”了。对自己老上司的儿子,可说不上什么厚道。
2,二弟不知所终
恭帝的三个弟弟,一个早卒,两个不知所终,这是很令人奇怪的事情。这两个弟弟,不但是前朝皇族,在恭帝早死无嗣的情况下,是郑王这个王爵的当然继承人,而且就是对新朝而言,他们也属于贵戚之列(其嫡母符太后和太宗的符皇后是亲姐妹)。这样两个贵公子,又怎么会人间蒸发一样的不知所终呢?而且仁宗再为柴家立嗣时,据《续通鉴长编》云曾取谱系看过,既有谱系,这两个嫡系子孙难道没有记录?还是史官另有难言之隐?五代史是宋人修的,如果这两人都是正常死亡的话,就算具体死因不明,也写个早卒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么,却偏偏写个“不知其所终”。
3,恭帝死后不立周嗣
古人最重祭祀,要有香火血食,但恭帝死后,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都没有再为柴氏立嗣以奉周祀,直到仁宗嘉佑四年(1059),才“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旧五代史》引《续通鉴长编》),“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千顷,奉周室祀”(《宋史·仁宗本纪》),这时距离恭帝之死已经80多年了。
4,恭帝死年光义始王
开宝六年3月,柴宗训死,9月,封皇弟为晋王。这是北宋建立后封的第一个同(不算追封的死人),而此时距离北宋立国已有14年。
王朝兴起之时封同室为王可以说是惯例,不管有没有实权,至少名号上是要尊崇的。但是像北宋这样,在有两个成年弟弟的情况下(儿子年幼就不算了),开国十几年却未封同姓王的,可说是十分少见。而光义封王,早不封晚不封,偏偏赶在宗训死后、下葬之前,这中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