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被3543刀凌迟处死的袁崇焕 到底是忠还是奸?

被3543刀凌迟处死的袁崇焕 到底是忠还是奸?

时间2023-03-29 15:34:51发布小兔子乖乖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41

  提到晚明时代,有一个人的身份很不好定位,那就是;一直以来对于其身份,特别是在明季之后,袁崇焕的身份定位更加困难。历史上认为其大忠者有之,大奸者亦有之,对于其身份的定位一直都有很多困难,他曾力挽狂澜,扶起北边;他也曾率性妄为,毁掉了明朝的边防,对于他而言,定位也许真的很复杂。今日我不再叙述袁崇焕的战功与事迹,而是通过一些侧面来表述袁崇焕独特的一生。

  忠与奸——袁崇焕在明末的独特形象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

  明末时期对于袁崇焕就分为了两派,一派以朱舜水、计六奇、张岱等遗民为主,他们坚决主张袁崇焕是卖国贼。

  奴虏种类,原自不蕃。先年李宁远以奴隶儿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长养内地,知我虚实情形;又加以龙虎将军名号,使得控崇别部,狡焉疆,失于防御,遂灭北关、白羊骨诸种,益致彼猖。又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卖国,继丧辽阳、广宁,滋蔓难图——朱舜水《阳九叙略》

  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亦犹之以么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论者乃取以比拟,不特开罪鄂王,亦且唐突秦桧矣。——张岱《石匮书后集》



  而另一派为挺袁派,主要人物也是明末清初为主的抗清遗民,主要以唐甄、屈大均、邝露等为主,劳臣遭反间,蠢尔善愚人。马喋三韩血,旗扬九塞尘。丸泥难守险,集羽意摧轮。一自钃镂赐,无人更致身。——(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七《再吊袁督师》)

  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唐甄《潜书》

  而真的开始将袁崇焕视为优秀将领的具体研究,开始于梁启超。众所周知梁启超一生的思维也有很多变幻,尤其是之后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从时期的保清变成了仇清。梁启超在《大同书》中将元清判定为中国历史上最低劣的王朝,反而抬高了明朝的历史评价(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说时,已经明确说明中华民族者,华夏族也,即为今日之也)

  民国初年,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对袁崇焕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能影响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时,叶恭绰等联名上毛泽东,请求保护袁墓,毛泽东在回复中称袁崇焕为“明末爱国领袖”。

  金庸撰写的《袁崇焕评传》也算是对于袁崇焕的力辩,附在其《碧血剑》之后,对于袁崇焕而言,定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从古至今,乃至未来都很难说。

  海口还是务实——论袁崇焕斩毛文龙与五年复辽

  袁崇焕如今最令人质疑的罪过就是杀毛文龙与五年复辽,但是这真的是吗?朝鲜《仁祖实录》对于袁崇焕杀毛文龙表示赞赏,因为朝鲜不喜欢毛文龙。《李朝实录》记载:“蛰居孤岛,徒事张皇。今则徒享富贵,无意进取。识者皆忧其终不利于中原,而为我国之深患。有同群羊之见猛虎。“

  即便是力保毛文龙的登莱巡抚袁可立也对毛文龙有很大的意见,毛文龙在丁卯胡乱中,派兵援助朝鲜,取得了东江大捷。但是毛文龙于皮岛截杀辽东逃难百姓,冒虏充公也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明确的说毛文龙遭遇了当时言官的抨击。

  现有史料无论是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计六奇《明季北略》、还是谈迁的《国榷》、夏允彝《幸存录》都主张毛文龙有该杀的原因。而计六奇《明季北略》表明:所上事多浮举,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崇焕初斩文龙,上甚喜,嘉谕倍至。”

  可以说崇祯对于杀毛文龙是开心的,因为首先当地守军可以为自己直接掌握,毛文龙贪饷又不受节制,除了毛文龙,可以省一笔钱,这对于崇祯而言再好不过。但是不得不说毛文龙时候,其手下军心涣散,袁崇焕时候相继降清,毛文龙时候也使得东江皮岛不能再节制后金咽喉,招致数次叩关,袁崇焕也死于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死局。

  袁崇焕所制订的五年复辽计划,其战略战术由以下要素组成:

  1.以坚城重炮的屯田堡为基本作战单元

  2.以屯田堡蚕食后金领土,削弱后金国力,使后金永远不具备围困坚城的能力为战术目的.

  3.以蚕食后金领土屯田养民,不断壮大己方削弱敌方,最终迫使后金投降以实现五年复辽计划为战略目标。袁崇焕复辽战略战术的基本思想列举如下:

  宁远、宁锦战役的共同特点都是明军凭坚城用大炮防守成功的,由于佩备了较为先进的火器,使得后金军在攻城中蒙受的损失超出了后金所能承受的范围,只得被迫放弃攻坚城。那么光凭有先进火器和良好组织就能守住坚城吗?当然不是,后金军完全可以将坚城一围,,待城中粮草耗尽,坚城。但问题在于,后金恰恰没有这种持续围城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需要军队战斗力和后勤补给力同时达到要求,才可以实现,两者。而后金缺的正是后勤补给力,这一项考验的是国家实力。所以,当袁崇焕找到了坚城重炮的方法来克制后金军的攻城,他还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克制后金的持续围城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要素,才能产生克制后金的战略战术。

  针对后者,袁崇焕的战术就是不断削弱后金国力,使其永远无法支付围困一座坚城。为了达到不断削弱后金国力的目的,袁崇焕采取了一系列的战术,包括蚕食后金领土、分化后金盟友、经济封锁制裁等一系列手段,从文献史料上记载的来看,袁崇焕的这一些手段应该是达到了效果,后金的经济基本崩溃。但后金也没有,他们没有强大的经济,但仍有强大的军队,于是打击依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劫掠朝鲜,绕过防守较强的关宁地区而从蓟州入关抢劫的行为,都可以被看成是后金的自救行为。

  结论:宁远、宁锦两场战役带来的启发是,要不断削弱后金的持续围城能力。

  屯田堡推进战术

  以坚城重炮为基本要素的屯田堡推进战术,是复辽计划的第二阶段。屯田堡的最大作用是蚕食后金的领土削弱后金国力,屯田耕种来解决一部分军粮,壮大己方实力。 屯田堡的战术从明初一直沿用到明末,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的战术,非常符合战时经济。 低成本的次级田堡有利于被拆毁迅速重建屯田堡有主次之分,当大队敌军入侵时,屯田区的次一级堡被放弃,军民撤到主堡防守。即便小型堡垒被后金军毁掉,重建并不障碍。在这种状态下,低成本的可持续性更为关键重要。

  屯田堡可以生产军粮补充军需

  在辽东屯田,明初取得较得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各种蔽政,军屯处于败坏的局面,而袁崇焕出任辽东巡抚后,军屯又得以恢复生气,这事实要得益于战争将原先的军屯蔽政打乱,袁崇焕相当于是在收复的废弃土地上重新建立军屯制度。“总兵赵率教初守前屯,收未附虏之辽人为兵,明关外初复,无多官多人有余地。率教得以尽力屯种,三年积粮十余万石。”——《三朝辽事实录》

  所记录的天启六年仅一个前屯三年积粮10万余石。可见袁崇焕军屯还是有了起色,史料记录,通过军屯收拢的辽东难民达到40万。袁崇焕主政辽东时辽东军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节约了120万两/年,节约费用的同时,关宁军的战斗力由弱变强,从宁远之役时只能守城到己巳之变中可以同后金野战。

  崇祯二年的军费猛增,主要是同己巳之变后金入关抢劫有关。针对袁黑将后金入关的责任推给袁崇焕,这是毫无道理的。后金入关的直接原因就是蓟镇疏于防守,后金每攻一城必下,导致。以蓟镇兵一触即溃来否定袁崇焕在关外屯田守边的贡献,是不可取的。

  结论:袁崇焕所采用的屯田堡蚕食战术具有低成本可持续性

  己巳之变中,关宁军入援的辽镇精锐即有17000,其中赵率教所率4000精骑,袁崇焕所率9000骑兵和4000步卒.考虑到关宁军不可能全部回援,入关的估计不会超过半数.由此可见,经过三年多的调教,袁崇焕已将辽军从一支畏敌如虎一触即溃的残兵练成一支雄虎之师!

  “公意以我欲恢全辽,必先复金、复、海、盖南四卫。盖南四卫在三插河东,而实全辽膏腴之地。辽西七百里,北山南海,宽者不过数十里,狭者十余里耳。其旧镇辽阳,在河之东。然开原、铁岭一带,俱切近北鄙,地亦荒瘠。唯四卫膏腴,而又近海,辽之所以富贵以此。奴自破辽阳,四卫即没于虏。及破广宁,全辽尽失。然使河西步步为进,地远难于计日,而于虏无切近之灾。我竭力以除图,彼猝至而遽败矣。如自四卫入,则置刃于腹。而且迫于辽沈,彼自不能安处。” ——茅元仪《督师纪略》

  由此可知,五年平辽真的不是其夸夸其谈。(袁崇焕有精密的准备,所谓侃侃而谈《崇祯长编》不见记载。)

  平反路漫漫——袁襄愍公为正称

  有记载崇祯十年时期,崇祯确实为诛杀袁崇焕有所后悔,在袁崇焕未死之时,崇祯本打算留勘听用。在奏章中也明确表示希望袁崇焕戴罪立功。然而孙承宗与祖大寿收复了四城,让崇祯帝开始怀疑没有袁崇焕也可以掌控辽东明军,对于袁崇焕的价值,崇祯产生了疑惑。加之袁崇焕卷入温提仁与钱龙锡的党争之中,为了避免朝臣党争,崇祯选择杀了袁崇焕。

  崇祯十七年五月,安宗《登极恩诏》……又复袁崇焕、赵光抃原官。明安宗即弘光帝,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在崇祯死后于南京即位登基。

  袁公于崇祯三年冤杀,赵光抃在崇祯十六年冤斩。

  弘光元年二月,安宗予袁崇焕、王在晋祭葬。弘光元年即公元1645年。王在晋在崇祯朝为兵部尚书,因张庆臻改敕书事牵连,被崇祯帝处罚过当,革职回家死去。

  昭宗以邝露言,谥袁崇焕“襄愍”。明昭宗即永历。邝露在永历朝任中书舍人,在1650年清寇广州十二日大屠杀中自杀殉节,——钱海岳《南明史》

  (“襄愍”解释为:“甲胄有劳曰襄”(见《正义.谥法解》);“佐国逢难曰愍”(见《经世大典.臣谥》,刘熙曰:志义未究,遇难而死,可闵惜者也,故曰愍”)。属于赞扬性的褒谥,用来表扬有军功但蒙冤遇害的大臣。)由此可知南明已经对于袁崇焕进行了平反,所谓开始平反袁崇焕之说,不过满清一派胡言,乾隆下令销毁袁崇焕审讯档案,目的即以戏说之法界定袁崇焕冤杀,从而为崇祯泼脏水。“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在《崇祯长编》中明确表明,其罪在于纵敌长驱、以米资敌,但是没有谋逆之罪。所以说说他叛国基本与当时审讯不实。

  无人祭孝——袁崇焕究竟有无子嗣?

  袁崇焕有无后人,也是很大的争论点,首先《碧血剑》后的《袁崇焕评传》,金庸考据到袁崇焕确实有后人。即《东莞县志》:“袁督师无子。相传下狱定罪后,其妾生一子,匿都城(今北京)民间。大兵入关,为满州某所得,隶籍于旗。”督师庶子名袁文弼。

  而据民国时张江裁辑录的《袁督师遗事汇辑》卷五《袁督师后裔考》所载,袁督师宁古塔一脉后人的传承顺序为:袁文弼——袁尔汉——袁贵——袁常在——袁赶,袁赶有三子:袁世有、袁世宽、袁世福。九年,江北大营清军大战太平军的宁古塔副都统富明阿,就是袁督师的这位六世孙袁世福。

  富明阿有两子,一曰寿山,一曰永山。永山将军在甲午战争中于辽河凤凰岭与日军鏖战中壮烈殉国,寿山将军死于东北抗俄战争,战死于齐齐哈尔。寿山将军有一女,嫁于张作霖为其五姨太,此女甚为聪慧,在张作霖被日军于皇姑屯炸死后,秘不发丧以计骗过日本使节,令张学良星夜回沈阳继承大位,将九一八事变推迟了数年。

  袁崇焕死后,却无人敛其尸,独有一佘义士是跟随袁将军多年的一位谋士,在袁被害后,他含悲衔愤冒灭门之祸偷偷取回悬于旗杆上的人头,埋在自家院中,从此隐姓埋名。佘义士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至今仍然不绝。

  袁崇焕——千古难评

  袁崇焕因为行事作风的问题,曾经让器重他的孙承宗大为震怒,擒杀毛文龙也是袁崇焕擅自主张。他的同事王在晋认为袁崇焕虽然死于国法,但是他的功劳不可淹没,但同时,他也认为袁崇焕的死是自取灭亡。这确实凸显了袁崇焕性格的问题,他做事十分鲁莽,虽然能打赢后金,却妄杀成性。他与登莱巡抚袁可立也有很大的仇怨,也许对于袁崇焕的定论历史都不会再有定论了,姑且就让他和他的历史留在那里吧。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中国古代史历史明朝历史清朝历史
历史揭秘:顺治驾崩为何要董鄂妃的堂妹殉葬? 解密: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为何选择出兵陇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