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日本遣唐使们渡海来中国靠吃什么活命?
1300多年前的日本,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时代,大概与中国的时期相同。国家的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但是由于诸侯割据,中央财政十分贫乏。
因此,为了组织一次到中国的“遣唐使”活动,国家需要用3年的时间来筹备财力,因为打造4艘当时是“超级”的遣唐船,和筹划一支船员队伍,很需要花费一大笔国库资金。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打造一艘长33米,宽9.2米的木帆船,实在是太过于简单的事。但是,当时日本科技很落后,尤其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很低,因此要用木板和木栓把一条船全部拼合起来,而且要做到不漏水,还要经得起东海巨浪的袭击,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时四艘船组成的遣唐使船队,由于经不起风浪,往往有三艘船沉没或者到不了中国,因此,成为遣唐使船队的船员,是一件拼命的事情。为了征集船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个当时属于很优惠的政策,那就是免除船工一家三年的租税。这一政策使得至少1万名日本男人在28次的遣唐活动中成了“”。
免除3年的租税的优惠条件,使得不少人加入了遣唐使船队。
一艘船上,总共有这么多的船员
这么多人就是这样平排的躺在船舱里
日本NHK电视台最近制作了一部介绍遣唐使历史的电视片,其中说到一个细节,当时因为日本纺织技术很落后,没有能力织出一个船帆来,因此当时使用的船帆,其实是竹帘做的帆。因为,竹帘帆漏风,因此,效果不是很好。
睡的和盖的都是草席
为了保证船的航行速度,需要大量的船工来摇橹,因此,每一艘遣唐使船上配备的船工多大130人,加上遣唐使(分“大使”和“副使”),以及留学人员,一艘船上的人员多达150余人。150多人在这么一艘小小的船上怎么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当时除了遣唐使可以住在船的上层之外,其他的都睡在下层的船舱内,每个人所占的面积只有1.5平方米,也就是自己躺下的位置。
遣唐使船从奈良附近的大阪港出发,最后从长崎县的五岛列岛告别日本横渡东海,最终抵达中国的宁波,往往需要1个多余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海上飘泊的时间里,这么多人靠吃什么活命?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史书记载说,当时日本人发明了一种“方便饭”,也就是说,类似于现代的方面食品。先把大米蒸熟,然后晒干,需要吃的时候,再用水一泡,就变成了稀饭。
因为船上无法生火,因此所有的食品都是干货和腌制的酱菜。史书记载说,当时遣唐使船队吃得食品,除了这“方便米”之外,还有鱼干、肉干、干海带、腌制酱菜、豆瓣酱、盐水饭团以及柿饼和大核桃。
由于船小,能够携带的货物有限,因此,当时规定全船人员只能一天吃两顿。但是,由于没有机会吃到新鲜的蔬菜,因此,许多船员最后病倒,甚至病死。
到了下西洋的时候,郑和的船队解决了这个船上没有蔬菜的问题,那就是用黄豆发芽,做成黄豆芽吃。再用黄豆磨成豆腐,满足了船员维生素与植物蛋白质的需要。这是别话。
史书记载,许多时候,遣唐使船偏离航向,漂流到越南等地,不仅船上是“弹尽粮绝”,而且还有不少的遣唐使者和船工遭到越南人的虏杀。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