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有名的13位托孤大臣 结局都怎么样?
作为一个有为的帝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维护自身的统治,即使身为,也不得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寿数,所以,那些叱咤风云的皇帝们在准备身后事时也很无奈:他们治国手段强硬,对各种复杂局面处理地游刃有余,无论什么样的臣子他们都能驾驭得体,然而若是年幼的皇帝即位,那些对自己的臣子们能够继续对新帝效忠吗?新帝的位子能不能坐稳,会不会成为权臣的傀儡?估计每一位安排托孤的皇帝都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含恨离世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那些托孤之臣。
1、
托孤中比较早的,且一直为人称道的,想必就是周公辅成王了。,,名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平定殷商之后就英年早逝了,其子成 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安排周公托孤,一部分是因为周公治国才能出色,从周公辅助武王, 翦灭殷商,东征叛国 ,平定三监,分封诸国, 以屏周室,营建洛邑, 制礼作乐这些举措可以看出周公的确是治国良臣。另一方面是因为周公是武王的同母弟,周公分封的诸国中,占绝对优势,武王选择周公托孤和至亲不无关系。
周公成功完成了武王的托孤任务,辅佐了年幼的成王,将刚刚建立的的形势稳定下来,他创立的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周朝传世800年(水分有点大),也对后世影响巨大。
托孤重臣,手握大权,代行皇权,收到非议 难以避免。周公也如此,周公旦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还政于成王。历史上最完美的托孤,莫过于此。
2、
当多年培养的太子因为巫蛊案遇害后,他决定传位于之子。其实早在汉武帝将钩弋夫人的居所命名为舜母宫时,他估计就有这个念头。刘弗陵年仅8岁登基,为了防止出现专政的情况,汉武帝还赐死了钩弋夫人。把小皇帝和天下托付给霍光、、上官以及这几个人。霍光是的 弟弟,从郎官擢升上去的,金日磾是匈奴降人,从养马的位置混上去,上官桀是从羽林郎与未央厩令混上去的,从皇家养马的混到九卿之一的太仆,桑弘羊是武帝盐 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武帝托孤之后,经过一系列政治动荡,最后霍光。霍光废一帝,立一帝,手中权势不亚于后代的任何一位权臣。但江山毕竟没有易 主,还是刘家天下。除了最后霍光死后霍光家族被族灭,这次托孤大致算是完美。
3、
历来争议最多,谈论最多的当时的白帝城托孤。“君才十倍,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几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被后人争论了多少年。有一点和《》上不同的是,当时并不在场。
《·蜀书·诸葛亮传》:“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抛开这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从刘备托孤的一系列措施来看,他并不是仅仅将政权托付给忠心的诸葛亮,而是让和诸葛亮共同辅政,这些措施保证了此后的蜀汉 并未易主。托孤从来不是将幼主托付给重臣就完事,而是一系列保证政权交替的措施组合,刘备的这次托孤,从后来诸葛亮兢兢业业服务蜀汉,出师未捷病死汉中来看,是最感人、最深情,最能体现君臣情谊的一次托孤。
4、张昭
对比末年和三国的其他几次托孤,另一次成功的托孤是将幼弟托付给张昭。孙策刚刚去世,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 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他亲自扶孙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人才服从了孙权。此后张昭一直效忠孙权,直 到81岁高龄去世。托孤重臣从来都是安享天年者少,死于政局者多,孙策托孤张昭,的确让人叹服。
5、
魏蜀吴三国,魏国也有一次托孤,想必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可惜托孤时将幼主托付给宗室和司马懿,最后曹爽 在高平陵之变时的犹豫不决和惊慌失措导致曹爽本人被杀,家族被灭,开创的基业也大权旁落。此后的曹魏皇帝基本就是司的傀儡,直到取而代之。
6、
西魏恭帝三年(556),与相互争夺中原讨伐数年的的去世,宇文泰与曹操类似,生前都大权独揽却没有登基做皇帝。宇文泰死时诸子幼小,于是托孤给当时已经在与东魏的交战中屡建战功的侄子宇 文护。宇文护当上辅政大臣之后将宇文泰的长子扶上皇位。按理说托给自己的精明能干的侄子应该没问题了,不想却所托非人。宇文护弑杀了两位聪明的皇帝,幸好宇文泰的儿子一个比一个,第四子韬光养晦12年,精心策划,最后铲除了弑杀了3位皇帝(还有一位是西魏恭帝)弑君权臣宇文护。武帝宇文 邕随后灭掉高欢后人的,统一了中原,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可惜的是,宇文邕英年早逝,儿子是个,22岁就因为酒色过度早 死,年仅7岁的小皇帝随后被外戚废黜……宇文泰的托孤非人,幸好他的儿子够隐忍 强势,这次托孤,堪称古代托孤中最惊险最逆转的一次。
7、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两朝的重量级人物。他出身于当时赫赫有名的长家族,很早就成为皇家贵族圈子—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成员。他与唐太宗是发小,一直追随李世民,其妹妹更是唐太宗的结发之妻、千古皇后的楷模。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四日,太宗病危,急召长孙无忌到含风殿,太宗卧在床上,伸手摸着长孙无忌的腮,长孙无忌失声痛哭,不能自己。二十六日,太 宗又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入自己的卧室内,太宗说:“太子仁孝,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今后望能善加辅佐教导。”又对太子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位忠臣 在,你就不用为天下的事过分担忧。”又对褚遂良说:“长孙无忌对我可谓竭尽忠智,朕之所以能够拥有大唐江山,长孙无忌出力最多,我死了以后,不要被小人谗 言而进行挑拨离间。危难之时,你一定要挺身保护长孙无忌。”说完,即命褚遂良草拟遗诏书,过了不久,太宗驾崩。
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史称高宗皇帝。初十,高宗拜舅父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及门下二省事务。长孙无忌知其权位太重,故请求辞去尚书省及门下省的掌管权,高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仍令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显庆四年(659年),在的授意下,许敬宗等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了一桩朋党案,进行政治陷害,诬奏长孙元忌伺机谋反。唐高宗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 (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就这样,这个风光一时的托孤大臣遂这样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7、
。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太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 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的后汉政权。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 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后汉隐帝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 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 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并派兵抵御郭威。然而此时郭威大权在握,声威素著,各镇节度使纷纷倒戈拥戴郭威,隐帝被郭允明杀死于赵村。郭威带兵入京,并派人刺杀 欲继位称帝的宗室武宁节度刘赟,迫使临朝听政,以郭威监国。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8、
隆庆元年(1566),明世宗死 后,其子裕王即位,是为隆庆皇帝。张居正以裕王旧臣和亲信的身份,擢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迁任内阁次辅,为吏 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此时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早在13岁时所写的诗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现在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隆庆六 年(1572),明穆宗病逝,其长子登基,是为皇帝。明穆宗在病榻前郑重托孤,指定朱翊钧的老师张居正取代为首辅,辅佐新君,位极人 臣。当时张居正的学生明神宗还只有几岁,年幼无知,一切军政大事即均由老师张居正主持裁决。直到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 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卒,他在宰相高位上一直干了整整10个春秋!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 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 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9、范质和王溥
与北周武帝颇为类似的另一位皇帝,后柴荣,将后周治理成具有统一全国实力的强国。但在柴荣对辽作战节节胜利之时,英年早逝,幼主年仅7岁,临死托孤给宰相范质和王溥,这两个文人都没有玩过武夫,最后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凭借这柴荣打下来的基业20年统 一了全国,和杨坚非常类似。
10、
皇帝早逝时,年仅8岁,顺治托孤给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索尼死的最早,鳌拜除掉苏克萨哈,打压遏必隆,得以大权独揽。鳌拜辅政,大致完成了清军入关之后在中国统治的加强,对于满人统治,鳌拜有功,(对于汉人就……)但也因为恃威专断导致康熙的不满,最后被康熙策划除掉。康熙五十二年,已到了晚年,犹记起鳌拜的功劳。一次,他召集诸王贝勒大臣,说:“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其中特别提到,“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由此可见,康熙类似于宇文邕,隐忍之后除去权臣,而鳌拜虽然恃威专断但还不是想要取而代之的杨坚或者弑君的宇文护。这次托孤,危险与光芒并存。
11、8大辅政大臣
咸丰皇帝,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继承皇位之前收到后来的恭亲王奕的压力,即位后天下多事,内有动乱,外有英法联军侵略。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巡狩”承德,病死在避暑山庄。此时唯一的继承人,未来的皇帝才6岁。咸丰任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完成托孤。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随后慈 禧和恭亲王联手发动政变,大权独揽,开始了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除了上述托孤之外,比较著名的还有9岁即位的(就是土木堡的那位),被其父托孤给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5人,托孤幼主刘义符于徐羨之、傅亮、、謝晦等等。托孤大臣从来就是一个高危位置,先帝在设置托孤大臣时往往设置数人,以相互制约各方势力。而人臣一旦身为托孤大臣,往往手握权柄,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角逐难以避免。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大权独揽,无皇帝之名,行皇帝之权。并与逐渐长大的小皇帝难以避免地发生冲突。杀伐决断者倘若遇到天赐良机,就会如同杨坚盗取国柄,登基。若遇到宇文邕、康熙这样的英明少主,胜利还要拭目以待。即使辅政大臣没有野心,,懂得在小皇帝长大后及时放手,也难保不会死后族灭。去掉篡夺皇位的如司马懿,如张昭,诸葛亮,周公那样为人称道,得以善终的确不多,中者如张居正、长孙无忌者,虽遭清算亦不失辅政之功,下者如宇文护、咸丰8大辅政大臣和刘裕的辅政大臣,死于权力角逐,累及家族。权力的确是让人疯狂的东西。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