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机!盘点曹操最想得到却没得到的10大人物
为得到哪10大人物费尽心机?
第一名
陈宫,末年帐下谋士、大将。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
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陈宫,字公台,吕布帐下谋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原为曹操部下,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后来,吕布下邳兵败,军士押着陈宫来见曹操。曹操(略显得意地)对陈宫说:“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陈宫(恨恨地)指着身后的吕布说:“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曹操(得意地)笑着说:“今日之事当云何?”陈宫(镇定地)回答:“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曹操(惊疑地)问:“卿如是,奈卿老母何?”陈宫(坚定地)回答:“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曹操(愕然地)又问:“若卿妻子何?”陈宫(坚决地)回答:“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曹操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陈宫就(绝决地)说:“请出就戮,以明军法。”于是快步走出,不能拦阻。曹操含着泪水跟在后面为陈宫送行,陈宫头也不回地就上了刑场。陈宫死后,曹操不但善待他的家人,而且照顾得比当初陈宫没有反叛时还要好。
陈宫恐怕是曹操没有得到的人才中,最令曹操痛惜的一个。曹操并不打算杀陈宫,即使他不肯投降,应该也会放他走,只是陈宫似乎对人生已经没有什么眷恋,一心求死而且慷慨赴死,曹操为之流涕。边让只是多次侮辱了曹操本人,就被曹操给杀了,而后来陈琳写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文章很有感染力),曹操非但没杀,反而任用,恐怕就是因为他想起了陈宫,陈宫用他的死换来了曹操的悔悟。
陈宫
据传陈宫受刑前,曹操舍不得杀于是就问陈宫,“公台啊公台啊,你死了你的儿子怎么办啊?”陈宫答:“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会杀别人的儿子的。”曹操又问:“公台啊公台,那你死了后你的母亲又怎么办呢?”陈宫又答:“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别人的母亲的。”曹操只好杀了陈宫并答应,以后你的母亲和孩子都视为自己的一样,所以陈宫的家人一直由曹操供养。
在小说《》中,陈宫初登场于第四回。经历“捉放曹”一事后,陈宫往投,担任东郡从事。第十回曹操以报父仇之名兴兵攻打徐州,陈宫往见曹操要求其罢兵,却遭到拒绝。陈宫游说不成,往投陈留太守张邈。二人结引吕布,起兵偷袭曹操根据地兖州,从此陈宫成为吕布谋士。陈宫表现足智多谋,慷慨重义,多番陷曹操于险境。可惜吕布刚愎自用,多次不接纳陈宫的进言,又沉迷酒色,误陈登父子,最后战败遭擒,陈宫亦于下邳城南门被曹操部将徐晃擒获。白门楼前,曹操劝降陈宫,陈宫不肯屈降,曹操忍痛下令斩首处决陈宫。陈宫死后,曹操送陈宫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并以棺椁盛载其尸,葬于许都,小说中陈宫曾被刘晔评价为“陈宫多计”;评其“有谋而迟”。
第二名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1]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集团军队与军队联合,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遥想公瑾当年,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没想到曹操不但对人家老婆有兴趣,而且对美周郎也是垂涎已久。曹操曾经派蒋干去游说周瑜。周瑜接见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作说客邪?”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共生,能移其意乎?”蒋干只好笑而不语。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说动的。
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败北之后,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但是心里对周瑜应该还是十分的敬佩和欣赏。《江表传》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 ,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曹操特地挑选蒋干去游说周瑜,应该说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未能如愿而已。还有,周瑜在临死之前说的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既生亮,何生瑜”。
周瑜(剧照)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但孙权不同意。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孙权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第三名
“忠义慨然冲宇宙, 英雄从此震江山。”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曹操东征,打败刘备,降服关羽而回,并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关羽却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曹操十分佩服关羽的为人,感叹关羽是个义士。后来,派遣进攻白马,曹操让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一个是五良将之首,一个是五虎将之首,我只能说颜良死得值了)。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于是解白马之围。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便重加赏赐。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书告辞,投奔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后来,关羽攻于樊城,差点逼得曹操迁都避难。不过,关羽兵败身亡后,曹操下令厚葬关羽。赞关羽超凡绝伦,连、都称关羽为万人敌,我们可以想象曹操说那句话的时候,有多么遗憾和无奈了。
曹操是个奸雄,多疑、奸诈。但是比较重人才。会用人。会演戏。很会知人善用。惯用情义、恩情之类的收服人心。关羽是曹操很喜欢的一个人才。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蜀书六·关羽传》)。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身长九尺(演义)。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之首,与刘备,桃园结义。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许多年,恪守信义,。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斩车胄、斩颜良、诛、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三国志·蜀书六·关羽》)。
赤壁之战中因为关于念及曹操的知遇之恩在华容道上放了曹操一马,才成就了曹操之后大业。但是他也有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皆是如此。
第四名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沮授,字公与,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担任袁绍的从事和监军。时袁绍大败,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见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与沮授有旧,见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阵营,感到可惜,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逃回袁绍阵营,事败被杀。曹操为其修建墓碑,面向河北,以示其对袁绍的忠心。袁绍也因此没有为难沮授的家人。
曾经这样评价袁绍手下的谋士:刚而犯上,贪而不知,专而无谋,果而无用。唯独没有评价沮授,估计荀令君也不知道该说沮授什么好,所以就只好略过了。沮授曾向袁绍进献大计:占领冀、青、幽、并四州,集合英雄豪杰的才能和大批军队,并且迎接在长安的至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只需数年就能平定天下。这个战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可惜袁绍没能采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曹操与沮授有旧,应该十分了解沮授的才能,不然也不会说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的话,但在知道沮授想要逃跑之后,也只能忍痛杀之了。
沮授为什么念念不忘一手将其陷入绝地的袁绍?
他的忠心也许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相随袁绍,曹操还是有机会的
实际上,他之所以不肯归操,应该是为了他的宗族的原因还更多些。
田丰因柬下狱后,沮授见田丰下狱,乃会其宗族,尽散家财,与之诀曰:“吾随军而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
可见其在战前就决定为宗族准备了一切。
虽然演义里没有写,但实际上沮授在兵败被擒,曹操相劝时可不是强硬的说什么“授不降也!”,而是比较婉转的对相当礼遇的曹操说,他若是归降,绍必对其宗族不利,所以不得降。
若曹操可先囚之,待破了袁绍,当可得此军师!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沮授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袁绍领冀州,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曹袁兴师,许攸不乐审配领兵,沮授恨绍不用其谋,各不相和,不图进取,遂使曹操抽身东击刘备。备战败来投,劝得袁绍出兵,先锋颜良被关羽所斩,沮授复劝杀备缓进,袁绍不听,更议报仇,沮授长叹而托疾不出议事。军至阳武,沮授又申前议,被袁绍以慢军之罪锁禁军中。官渡之战,沮授夜观天象,知乌巢屯粮又险,连夜求见,促速遣精兵巡哨,袁绍以其妄言惑众,更人监押。袁军战败,沮授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不降而盗马欲归,曹操怒而杀之。其子沮鹄守邯郸,被张辽所射杀。
第五名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太史慈,字子义,为了报答对母亲的照顾,在孔融被黄巾贼围困的时候,亲自突出重围向刘备求援,最终在援军的帮助下解了北海之围。后来投奔到刘繇的帐下,在神亭酣斗孙策,难分伯仲。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莫名其妙地说一句:“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最后刘繇兵败,太史慈被擒,孙策亲自为其松绑,并授以兵权。太史慈承诺去收降刘繇的部下,孙策的部将说,太史慈可能不会回来了,孙策却很有信心地说:“子义舍我,当复与谁?”太史慈果然如期归来。曹操听说了太史慈的名声,送来一封信,用一个盒子装好,太史慈打开一看,信中什么都没写,只是放了一味中药——当归。
曹操也算是别出心裁,了。当归就是应当回来的意思,示意太史慈应当归顺于他。可是曹操却不知道,太史慈在神亭酣战中早已与孙策摩擦出了激情的火花...... 太史慈于赤壁之战之前去世,临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为统一天下而征战不休,其中魏国据有中原之地,兵多将广,势力最为强大。而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国孙权,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曹魏抗衡。
魏和吴在江淮地区展开激烈的战争,因为这一地区是东吴的门户,一旦失去,国将不保。孙权帐下也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其中太史慈骁勇善战,屡败曹军。曹操见军事上不能取得优势,又爱惜太史慈之才,于是想招抚他,派人给太史慈送去一封信,太史慈打开信封,见其中别无他物,只有药草当归,意思是“应当归顺于我!”
类似的事也发生在蜀国的身上。姜维是蜀国后期的大将,投奔蜀国后与母亲多年失去联系,后来忽然得到母亲的来信,让他寻求药草当归,意思让他速速归去。姜维在蜀受诸葛亮重用,当然不会离开,他给母亲的回信也很有意思:“只要有远志(一种药草名,表示远大的志向),不一定要当归。”
后来,“寄当归”这一典故,用来表示企盼回归。
第六名
“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法正,字孝直, 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原为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帮助斩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后来,曹操亲自带兵来夺取汉中,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据险而守,不与交战。曹操虽然善于用兵,却也不可奈何,只得放弃汉中撤退。可惜法正英年早逝,死时年仅四十五岁,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后来刘备兵败猇亭,诸葛亮叹曰:“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曹操也感慨道: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三国演义中,法正的戏不多,所以造成很多人以为他不厉害。
其实历史上的法正非常厉害。
可以说,蜀国最强的谋臣就是诸葛亮、、法正。
法正完全可以和诸葛亮、庞统并列。尤其是军事才能,更在诸葛亮之上。
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曾说:可惜法正没在(已死),如果他在,一定能劝下刘备不去打,即使去打,也不会败成这样。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法正的肯定,其军事才能出色,有他辅佐,不会败成这样。还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如果有他在,一定能劝下刘备不去打。说明刘备听法正的话。劝了,无用。诸葛亮劝了,无用。只有法正劝才有希望。可惜法正已死。
还有一事,可以说明法正在蜀国有多重要。刘备活着的时候,法正是唯一见谥的大臣。
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两人同为刘备股肱,虽然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总理后方政务,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出谋划策。互相之间能够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后来刘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群臣大多进谏,皆不听从。章武二年,大军战败,退回白帝。诸葛亮感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第七名 审配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配,字正南,为人正直,深受袁绍赏识。袁绍死后,曹操围攻邺城,审配据城坚守数月,最后由于侄子审荣开门投降,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恨少!”操曰:“卿忠于,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配曰:“不降!不降!”辛毗哭拜于地曰:“家属八十余口,尽遭此贼杀害。愿丞相戮之,以雪此恨!”配曰:“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可速斩我!”操教牵出。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
审配任命侄子审荣担任柬门校尉,审荣夜间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城,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忿恨辛评、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的一家。
另一方面,审配在城中坚持抵抗,被活捉。将押送至曹操帐下,辛评之弟辛毗见其兄家已死,于是拿着马鞭鞭打审配的头,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配回头说:“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得能亲手杀了我么?”过了一会儿,曹操引见对审配,说:“你可知道是谁打开了邺城的城门?”审配说:“不知也。”曹操说:“就是你的侄子审荣。”审配说:“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曹操有说:“我近来巡视围城情况,你的箭怎会这么多?”审配说:“犹恨箭少。”曹操说:“你对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这么做。”曹操的意思不想杀他。但审配意气雄壮,始终没有屈服的言辞,在场的人没有不叹息的,而辛毗等又号哭不已,曹操于是杀了他。
冀州人张子谦历来和审配不睦,曹军攻城时先行投降,此时笑着对审配说:“正南,你比我如何?”审配厉声呵斥:“你不过是个降虏,审配为忠臣,虽然死了,哪里像你苟且偷生!”临行刑前,审配呵斥刽子手让让自己面北而死,说:“我君在北。”
荀彧曾经评价审配专而无谋,但是从审配可以据守邺城数月来看,审配绝对不是无谋之辈,城中弩箭之多也说明了审配布防的严密。可是曹操的人品似乎不错,每当战事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总有人愿意投靠,如濮阳之,下邳之侯成、宋宪、魏续,官渡之许攸,邺城之审荣,赤壁之……。曹操也应该是真心地想劝降审配,不然早就像高顺那样直接拉出去剁了。不过,曹操劝降审配,不完全是因为看中他的能力,而更多可能是看中了他在袁绍军中的地位和声望,可惜审配宁死不屈,曹操只得成全他的忠义。
第八名 赵云
“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长坂之战时,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曹操一向爱惜人才,应该是从赵云身上看到了关羽的影子,想要将他收为己用,怎奈赵云骁勇,未能擒获,后来汉中之战时,曹操也曾惊叹道:“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
人们都知道曹操爱将。这里,我们讲一段曹操爱赵云的故事。话说当年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弃樊城,走襄阳,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被那曹军追杀得,溃不成军。此时,关羽已被遣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刘琦。张飞断后。只有赵云保护老小。赵云自四更杀至天明,寻不见玄德,又失了老小,,拍马往长坂坡寻找主母与小主人。
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观战,望见一将,白马银枪白袍银甲,所到之处,威不可挡,急问左右,那个穿白袍的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那将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还是个帅哥儿呢!”
时到正午,曹操又见一将,红马红袍红甲红枪,所到之处,亦威不可挡,急问左右,那个穿红袍的是谁?曹洪复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那将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天色渐黑,曹操又见一将,黑袍黑马黑甲黑枪,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枪挑剑砍,游戏一般,复急问左右:“那个穿黑袍的是谁?”曹洪又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那将复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曹操叹曰:“常山不就是真定么?这个赵子龙真乃天下难得之人。非但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而且英俊异常,十分爱美,一日三更衣。君不见,子龙早上穿白,正午着红,下午披皂。战场上尚且如此,平时当如何!”曹洪忙释曰:“丞相有所不知,那赵云并非日三更衣也。实乃早上穿白。午时乃血染战袍为红色。暮时血浆变黑色矣!”
曹操说:“。无论如何我要得到他。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活子龙,不要死赵云。哪个伤了赵云,我定要他性命!”
曹操的爱将之心,确也救了赵云。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七进七出,直透重围,砍到大旗两面,夺槊三条,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这等勇猛,不亚于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也。后人有诗曰:
血染征袍透甲红,
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
只有常山赵子龙。
此役赵云大败曹军,救回幼主,为蜀汉立下。而子龙自己仅仅在纵马跃出陷坑时,一个手指上擦破一点点皮儿。子龙爱美,不愿让人看到自己带伤。于是,他做了一只铁箍,套于手指伤处。有专家称,这便是后来的饰品戒指的来历。看来中国历史上“”还不止,戒指的发明专利应归于赵子龙呢……
世人皆知,三国时期战将如云,唯一从无败绩的常胜将军,就是赵子龙;三国能人无数,唯一没犯过错误的完人,便是赵子龙。难怪刘备爱他,曹操爱他,所有正定老乡也都爱他并为之自豪。梦亭就此撰有一联,歌之颂之:
云起燕赵血润义胆忠肝十美十全三国无二,
龙腾楚荆身经穷途绝地百战百捷四海独一。
第九名 甄姬
江南有二乔,河北俏。可见甄宓与大、小乔在当时并列为倾城。甄宓原是袁绍的儿媳妇。官渡之战后,曹操早就听闻甄宓的美丽,并在战后派重兵包围府邸。但却喝退士兵,进入带走甄宓,并护其安全。战后,向曹操请求迎娶,曹操见后,不好与其子争妻,便送给曹丕。这恐怕也是曹操人生的一大憾事了。当曹丕将甄姬带到他面前的时候,我想曹操的表情一定很丰富,暗想当年关羽向我要的时候,还要预约呢,你小子还没得到允许就开始抢女人了,不过又转念一想,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小子这样不也是跟我学的吗,于是只好一副笑脸地说道:“真吾儿媳也。”
在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
“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
在建安十六年,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喜欢文学,有位叫做刘桢的文人很受看重。有一次宴会,大家都喝得有点高,曹丕竟然让自己的夫人甄宓出来拜见各位宾客,大家听说世子夫人出场,都低下头趴在地上,唯独刘桢坐在位子上,平视甄宓。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听说了这件事,很生气,就把刘桢给抓了起来,把刘桢发配去做苦工。对刘桢无礼的行为,做丈夫的曹丕没有生气,做公公的曹操反倒生气了,是不是有问题?过了一段时间,曹操也意识到自己做的比较出格,很容易让人误会,于是就去看刘桢,在刘桢一番回答之后就坡下驴放了刘桢。但是已经有人认为曹操在暗恋甄宓,在打击报复刘桢呢。
确实,曹操对甄宓的关注已经很久了。《》记载了这样一个事情:
“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当年曹操大败袁绍,攻占冀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立刻去传召甄宓。曹操这个人,很喜欢在收编敌人的部队同时,收编敌人的女人。可是这次曹操来到甄宓的府门前,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操郁闷了,对儿子说:“今年破贼完全是为了你这个小子啊。”曹操的语言中满是失望和忌妒,不过曹操虽然好色,却是个知道轻重的人,于是,曹操为儿子迎娶了甄宓。但是对甄宓的特殊情感,一直暗藏在心中。
曹操在世的时候,曹丕对甄宓已经渐渐冷落,但是还不敢撕破脸。可是曹操一去世,曹丕立刻赐死甄宓。曹丕还曾经把曹操的许多妃嫔收用,被母亲卞夫人大骂为猪狗不如。于是有人怀疑曹操和甄宓有暧昧关系,以至于曹丕要打击报复曹操喜爱的女人。丈夫如此特殊对待儿媳妇,卞夫人心中又会有怎样的感想?而甄宓又是否是知道卞夫人对自己有看法,有怨恨呢,于是拼命讨好卞夫人呢?可惜甄宓费尽心思,到最后卞夫人也没为甄宓说一句话,眼睁睁看着甄宓被害死。
第十名 大小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大小二乔恐怕是三国中被提到最多的美女了,当然曹操不可能为了两个女人而发动战争,但是如果战争打赢了,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曹操会霸占这两个美女。曹操一向有帮别人照顾老婆的好习惯(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也因此留下了好淫人妻的美名,的婶婶,秦宜禄的老婆杜氏就是很好的例子,也难怪人家周瑜要积极主战了。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了说服周瑜迎击曹操,背诵了一首曹操小儿子所做的《赋》,其中“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语是言曹操有“夺妻”之目的,以此激将法让周瑜对曹操充满仇恨。也就是说周瑜与曹操,不仅仅因公仇,两岸(魏吴之间)的仇恨,还是情仇,私恨。
当然,有专家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说曹植的铜雀台之赋所提及的二桥让诸葛亮给曲解了。曹植所提及的二桥是景致之中的二桥,而不是美女二桥(古时“桥”与“乔”是通用的)。也有专家考证,曹植所作《铜雀台赋》根本就没有这两句,是小说作者罗贯中的创作。我们姑且不说曹植的《铜雀台赋》与罗贯中的《铜雀台赋》的真伪,只要翻一番汉史书就会发现,诸葛亮所提及的二桥,很可能就是人而不是物。因为二乔的父亲乔玄确有其人,对曹操不但认识,而且格外器重,曾经极力向朝廷举荐。
乔玄何许人?乔玄曾经担任汉室的太尉,用现在的职位对号,也就是三军司令的角色。当时,对于还没有崭露头角的曹操,乔玄成为了“伯乐”。不知道乔玄是如何发现曹操的非凡才干的,总之在乔玄的极力举荐下,曹操开始了。
对于曹操来说,乔玄对他有知遇之恩,曹操对乔玄家族的情况肯定是有深入了解的。我们可以断定,曹操在未成为知名将领之前,已经与乔玄有过颇为深入的交往。也可以说,不排除曹操经常往乔玄家中跑,拜访三军司令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让三军司令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大多要做的功课。因为如此,曹操肯定会与乔家上下熟识和交往的。这就不能不让后人联想,这位年轻的将领很可能与乔玄的两位绝色的女儿相遇,也可能一见倾心,也可能两小无猜,有过颇为难忘的交往甚至交情。虽然不见得想做太尉家的,但对“二乔”的美貌一定印象深刻,或有“暗恋”的情结以至“非分”之想。对乔美人与曹操的这段历史,想来周瑜是清楚的,潜在的“情敌”不能不让周瑜有百倍的警惕。
当乔玄告老还乡,在东吴家乡与孙权和周瑜相识后,将“二乔”分别许配给了这二位。那么,已经成为大汉丞相的曹操,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会做何感想呢?论权力,论职位,曹操哪一点不如孙权和周瑜?曹操能不郁闷吗?
为了江山一统,为了统一大业,曹操决定打过长江去。那么“公私兼顾”的想法也不是子虚乌有。假若获得胜利,“揽二乔”对胜利者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对周瑜来讲,“宁可信其有”的潜意识让他不能,或许诸葛亮正是抓住了周瑜的这种“潜意识”而略施小计,让周瑜下定决心与曹操分庭抗礼的。
顺便点评一下没有上榜的的人物:
、陈登、邹氏、蔡琰、:都已经被曹操得到,所以没有考虑。
仙人、潘凤神将:这两位还是算了吧。
刘备、孙权:“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生子当如。”曹操对这二位的评价确实很高,但曹操说这两句话,应该不是想得到他们,而更多的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如果要写曹操最欣赏的十大人物的话,这二人应该都会榜上有名。
庞统:正史中和曹操没有半点关系,至于《三国演义》里的话,赤壁登场,故意为曹操献上铁索连环之计,曹操虽然初次见面表现得很欣赏他,但很可能只是因为他的名声而已,庞统的才能究竟如何,曹操应该是不太了解的,战后,曹操也再没提起这人,所以庞统未能上榜。
诸葛亮:正史貌似没看到曹操欣赏他的话,《三国演义》里,和曹操是对手,刘琮投降后,曹操派人去隆中抢诸葛亮的老婆,结果诸葛亮已经把她提前转移了,曹操深恶之,所以诸葛亮未能上榜。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