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反腐之严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在我国古代,从古至今都有着一个难题是难以避免的,那便是收受贿赂,应对这类腐败问题,历朝皇帝拟定了许多有关刑律。而说起古代历史反贪对策最强势的,那必须是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了。朱元璋是一位出身穷苦的草根帝王,自小备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敲诈勒索,长大以后又亲眼见证前朝官吏红灯酒绿、浮华背后的腐败日常生活知道贪官污吏为老百姓产生多么大的痛苦,在他参加农民起义军队后就立誓:假如自己当上帝王,先杀尽天下贪官污吏。朱元璋一辈子都在反贪,只遗憾的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大明初年,官吏腐败60两银子及以上便是重大腐败,是要严厉论罪的。那怎样论罪呢?较轻的便是坐牢打板子,再重一些便是砍手砍脚,最严重的便是剥皮、凌迟处死等极刑。为了更好地更进一步增加了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强度,朱元璋对违反《明律》的人,无论他官有多大,功劳有多大,就算是王公贵族级的“大贪官”也决不容情,一概严厉打击。
为了更好地反贪朱元璋拟定了许多有关律例,乃至还发动老百姓监督,假如发现有腐败的官吏,老百姓能够直接将官吏拿下,送至京城。据调查统计,朱元璋执政的30年间,杀的贪官污吏加在一起有十五万之众。
按理说应对这般严厉的刑律应该是没有人再敢腐败吧,实际上,这样想你就错了,在朱元璋执政期内,贪官污吏是杀了一批又来一批,似乎是跟朱元璋对着干一般,永无止尽。怎么会这样呢?实际上,最关键的缘由便是在工资福利制度问题上。
明朝官员月俸甚少大家应该都知道,《明史》评价:“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规定“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之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此后为永制。”“此后为永制”,含意便是月薪就这么定了,以后也不会涨了,经明史研究者测算,明代一般的五口农户家庭整年消费换算成粮食大概50石上下,按这一标准测算从九品官吏一年俸米70石也只够保持一个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所需。
可是官吏月俸实际上下发时要经过“折色”,如此一来官吏拿到手的月俸大大减少。“折色”就是指将本应给官吏当做俸米折换为银、钞等货币或是绢布、苏木等物品下发。因为折换标准显然低于价格行情,银、钞又易于贬值,如此一来等同于减少了官吏的月俸。
除此之外,明政府未拟定养老制度,除去一小部分官吏可以凭借特殊贡献获得政府养老待遇,绝大多数官吏致仕以后也没有收入来源,肯定需要在任期内大肆捞金,以确保晚年生活不至穷苦。明代中后期,社会上市场经济繁荣,享乐主义渐开。官吏将自己甚少的月俸与社会状况一相比较,心里免不了有些愤懑,便开始使用手中权力营私舞弊,收受贿赂。腐败成风以后,虽有清官独立在其中,也会受到官吏群体取笑和排挤,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而没法扭转官场的颓靡之势。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依靠自己的崇高威望,以极为残酷的法律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强度之强,对策之严,可谓是空前未有,确实有明显威慑作用。朱元璋从即位到病逝,他“杀尽贪官污吏”的反贪运动,始终也没有丝毫减弱,贪官污吏问题一直也没有彻底消除。他暮年只有发出“为什么贪官污吏这般之多,早上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感慨。
朱元璋一味地猛杀猛打,尽管他执政时期,收受贿赂问题较少,但他去世后,明代的腐败却十分严重。朱元璋反贪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极刑”多少,而关键在于他的官僚体制的“漏洞”没法用“罢极刑而囚役之”的“补丁”来修补了。朱元璋至死也并没有搞清楚,优越的制度才是控制腐败的根本。不过作为封建社会的帝王,能达到这般,已经是很不易了。朱元璋的反贪之举又一次说明,反贪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久性,非一日之功就能完成的。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