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官员的工资最高?
如果要比较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哪个朝代官员薪水最多,也就只能看个平均值了。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在北宋时期,王安石能够拿到将近10万的月薪,已经相当于是鼎新人才了。这也比唐朝和明朝的官员俸禄高出很多,为什么在北宋时期官员的工资能这么高呢?其实也跟北宋发达的经济有关,想要钱多那经济必须能跟得上才行。
北宋宰相收入是多少?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分,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后来,王安石与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最终,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关于王安石的辞职,在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故事说,王安石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皇帝也风闻外边议论,有厌倦王安石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江宁府。
在宋时,宰辅去职,或调任,或罢免,或致仕,或去世,只要不是被贬谪的,朝廷都有格外恩典,以示优厚大臣。王安石便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那么,曾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此时的养老金是怎样的呢?
宋朝的宰相一旦离任,给予这些曾经的国家重臣最通常的赏赐是进官加职。据《宋史·王安石列传》,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进的“职”是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制,官、职、差遣分离,“职以待文学之选”。殿学士指诸殿大学士、学士,包括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以及曾置而改名的文明殿、紫宸殿、延康殿、宣和殿等的大学士和学士,都是职名。
各“殿学士”为宋朝最高级职名。《宋会要·职官》称,朝廷设此,特用以恩宠离任的宰相和执政,“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通考·职官考八》说:“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宰相的进官加职,有一个演变过程,其趋势是越来越丰厚,《石林燕语》详述说:
祖宗故事,宰相去位,例除本官,稍优则进官一等,或易东宫“三少”。惟赵韩王(普)以开国旧臣,且相十年,故以使相罢,盖异恩也。自是讫太宗、真宗世,皆不易旧制。天圣初,冯魏公(拯)以疾辞位,始除武胜军节度使,宰相建节,自魏公始。明道末,吕申公(夷简)罢,仁宗眷之厚,始复加使相。盖自韩公以来,申公方继之。其后王文惠(随)、陈文惠(尧佐)罢日相继除,遂以为例。宰相除使相,自申公始。景佑末,王沂公(曾)罢相,除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宰相除职,自沂公始。至皇佑,贾文元(昌朝)罢,除观文殿大学士,自是遂以为例。盖自非降黜皆建节,或使相为优恩,加职名为常例,讫今不改也。
元朝的脱脱着的《宋史职官志》里列有宋朝各级官职的俸禄。其中,资政殿大学士的“工资”是:“料钱、衣赐随本官。”端明殿学士的“工资”为:“贴职钱五十贯,米麦二十石,添支米三石,面五石,万字茶二斤,春、冬绫五匹,绢一十七匹。罗一匹,冬绵五十两。”因为王安石的观文殿大学士是诸学士之首、从二品,他所得也比较丰厚,王安石的养老金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衣赐,相当于服装补贴,是俸禄的一部分;宋神宗改革官制,分别阶官和职事官,用阶官定俸禄,阶官的俸禄称为“料钱”。宋代中、上级官员的待遇一般比较优厚,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外任地方官还配给职田,自三四十顷至一二顷不等。宋神宗后,一些下台的或势将下台的官员有的还被授予或自请担任宫观官、监岳庙等闲官,坐领“祠禄”。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九万元人民币。至于林林总总的福利,如禄粟月一百石,春、冬衣共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随身傔人的衣粮七十人,每月给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给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有一种说法认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约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辅的五倍以上。
据此,宋的宰相离任之后也可有着丰裕的生活。如王安石辞官后就闲居“半山园”,追求精雅的山水闲情生活过得轻松惬意。
“放假”这件事,是可以让很多人都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有这样的一段时间用来放松,自然是再好不过。放假,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同样也有假期,古代官员们处理各种政务事件,同样也需要时间来休息。那么,古时候的人们有什么假期呢?历朝历代的官员们,一年能够有多长的放假时间呢?
汉朝的休假制度
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政府就在典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工作四天就休息—天。政府的本意是,工作了四天也的确够辛苦的,那么第五天就放假让他们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吧。
这个制度,在西汉两百年的时间里得到很好地贯彻。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地实施。司马迁在《史记?百万君传》中说道:“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相比于西汉时期的规定,这时的“休沐”不但可以洗澡休息等,还可以网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隋唐的休假制度
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不过到了唐代,延续了数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变成了每十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后一天休息。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国事频扰,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此即所谓的“旬休”。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员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这三天休息时间被称为“浣”,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
这样,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而且,相对于今天的请假,唐代请假要难得多。当时政府对于“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俸禄,甚至罢官。
通常情况下,唐代以后,大多数政府官员们习惯于上午或整天都在官署里办公,傍晚才下班回家。对于京城内的官员而言,如果需要上朝,他们就要一大早先去上朝,然后才到自己的官署办公。而地方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和家眷住在一起,前面办公、后面居家。
因此,可以说,放假与不放假也都是一回事。但相对低级的官员,如幕僚,因为地位卑微,是没有官邸的,甚至得离家别子住在官署里或租屋而住。因此,节假日对于他们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宋、元的休假制度
“旬休”制度在宋、元两代相以沿袭。宋朝时期,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这样,一年的法定假日达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和现在的法定节假日总数非常接近。
当然,和今天不同的是,在伦理盛行的封建社会,基于人伦血缘和宗法观念,除了上面的法定节假日外,政府还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二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一百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和之前的各个朝代相比,元代在节假日制度上显得迥然不同。法定节假日更是少得可怜——元代规定全年只有十六天节庆假日。为什么元代的假日这么少,或许与其游牧民族的出身有关吧!
明清的休假制度
或许是受了元朝的影响,到了明清两代,政府官员就没有汉唐宋时期宽松的休假制度了。“旬休”制逐渐削减甚至取消,全年只保留三个假期,即春节、冬至及皇帝的生辰。具体的是月假三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冬至等节日可放假十八天,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
不过政府的这一措施遭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帝王将相,考虑到自己在臣民面前的声望,也只好接受“民意”,做了修改,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但是政府的这个规定是有条件的——长假期间官员仍要不时地到其官署处理必办的公务,涉及司法的事务更是不能停止。
清朝后期,休息制度开始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人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天,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在千年的休假制度里,除了法定节假日,政府也对“临时请假”制度作了规定。举个例子,如果官员因为有急事而无法及时回官署办公,晋代就规定:“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到了后晋时期,家居外地的官吏探亲时,政府还会单给路程假。
这种“急假”在今天看来颇具人性化,当个人要执行对家庭的责任时,政府的法令有相应的假期规定。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假期分别为五天、三天、一天;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可以说,节假日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袭已久,源远流长。这可能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因素有关——农民可以根据自己农事活动的闲忙和节气变化来适时安排自己的休息闲暇。而政府官员不能像农民那样随意规定自己何时休息——但又不能不休息。在这种情况下,休假制度诞生了。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