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刘备殿中 一旁陪祀的不是其子阿斗而是他
众所周知,蜀汉贤相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屡次率军北伐,但都因种种原因而失败。心情抑郁加上长期操劳政务,积劳成疾的诸葛亮最终病逝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蜀汉百之,本欲争相修建祠庙以示纪念,但被禁止,后在向充等人的劝谏下才同意修建武侯祠。初年,武侯祠重建时被并入相邻的汉昭烈庙(即庙),形成了如今武侯祠君臣合庙的格局。
然而令许多人疑惑的是,在如今武侯祠刘备殿中,手持玉圭的帝王像旁边却只有刘禅之子刘谌(chén,作姓氏时读shèn)的陪祀像,而无蜀汉第二任刘禅的塑像。刘禅,小名阿斗,传说其母甘夫人因夜仰吞北斗而怀孕,故取此名。但可惜的是,刘禅的人生并未像众人期盼的那般神奇。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率大军伐蜀,后主刘禅与大臣谯周等人献城投降。
当然,如今有很多人觉得这正是刘禅大智若愚的一面。但在子渊看来,这只不过是现代人所崇尚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存智慧。在死时刘禅已经46岁,热情与雄心早已消磨殆尽,毕竟像刘备那种拼搏几十年直至暮年依然壮志不熄的人,永远是少数。有人认为刘禅选择投降是出于仁爱,是顾惜百姓,却选择性忽视了同一时刻为社稷殉死的北地王刘谌。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烈士的。刘禅能获得今人如此大的认同,恰恰因为他和我们一样,不过是热爱生命的庸人。
相比之下,北地王刘谌的表现担当与其父相比如同云泥之别。刘谌,昭烈帝刘备之孙、后主刘禅第五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受封北地王。邓艾时,刘禅在主降派的劝说下意欲投降,刘谌却主张拼死一战,还地说唯有君臣同心、为社稷而死,方有面目见的先帝英灵。可惜刘禅不为所动,而是继续和谯周商议投降大业。
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遂前往刘备当初称帝时建立的宗庙中哭告。随后亲手杀死子嗣,与等两位妃子在庙中以身殉国。魏国占领成都后,当地百姓为保护刘备宗庙,改为广生宫道观。五十年(公元1711年),广生宫道观重新修缮,更名古娘娘庙以祭祀崔夫人,至今仍存。
而在武侯祠的刘备庙中,刘谌因壮烈殉国得以陪祀。据说另一侧本有刘禅塑像,但在宋元期间陆续遭到破坏,时人不齿他的懦弱,故不再为他重塑雕像。对于这段历史,毛宗岗留下了“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生色”的评价,令后人无不感慨叹息。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