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怎么死的?同治皇帝死于梅毒病?
在31岁就死去,他那年仅6岁的儿子登基,年号开始定位了“祺祥”,在之后,便改为了“”,意思是东西两宫打破了的祖制,来垂帘听政,共同治国。年纪轻轻的咸丰皇帝为什么就轻易的死去,现在跟着kk历史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原因。
民间传说同治帝是死于了梅毒,而又有传说是死于天花,那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皇帝“脉案档簿”中《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的情况,御医诊断同治的症状是:“湿毒乘虚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漫流脓水,腿痛盘挛,头颈、胳膊、膝上发出痘痈肿痛。”近年来,历史学界以及医药学界的专家和教授们,对清宫御医们留下的这些《脉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这些资料是翔实可靠的,在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和用药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和档案中所记载的一样,“同治皇帝死于天花”。
那为何民间都传说同治帝死于梅毒呢?而据野史中《清宫遗闻》的记载,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翁同龢日记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二十八日又记:太医云:“腰间溃如椀,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复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记:见“御医为他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李慈铭日记也记载:“上旋患痈,项腹皆一,皆脓溃。”但他又说:“宫廷隔绝,其事莫能详也。”
其实,清朝的典章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说同治帝和学伴(恭亲王的儿子载澂)经常私自从紫禁城里跑出去“微服私访”,在青楼寻花问柳,而且没有史官看见并记录在案,是没有什么可能性的。
翁同龢在他的日记中记载,同治帝在临死的前三天,头脑还一直很清醒。19岁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不会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由于惧怕太后,他把密旨密传给既是师傅又是权臣的李鸿藻是极有可能的。
据说,同治帝是在养心殿单独召见了既是师傅也是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当时屋中还有皇后阿鲁特氏,由于事情紧急,皇后也没有来得及回避外臣。同治帝先问皇后黄伟继承人意何人,皇后阿鲁特氏答道:“国家的兴衰应该依靠年长的国君,我并不愿担个太后的虚名,而抱一个没成年的幼子,如果这样的话,会给祖宗社稷带来无穷的祸患。”同治帝听到皇后通情达理的回答,非常满意,于是同师傅李鸿藻密商,最后决定立贝勒载澍为继承人,并当即口授了千余字的遗诏,命令李鸿藻在病榻旁记下。
李鸿藻早已熟知宫廷事故,深知这是同治帝为了防备慈禧在他死后自立储君,好继续执掌朝廷。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估计慈禧早晚都会知道,那样自己一定会遭到杀身之祸,李鸿藻越想越怕,他不敢得罪慈禧,于是将密诏送到了慈禧所在的储秀宫......
同治帝虽然一生有着无数的遗憾,但其实在他同治的年间大清也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当时内处“太平军”与“”两大社会动荡之间,外处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宫廷内太后垂帘,亲王议政,宫府一体,尚能协和,推行新政,有一定成效。我们所说的“同治中兴”主要就是在在同治统治的年间。这期间,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对之后中国逐渐迈入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载淳离开了这个世界,归葬于清东陵惠陵。他是中寿命最短的一个,同治帝一生并无无子女。在正史《。穆宗本纪》中却给了穆宗非常高的评价。论曰:“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 十年之间, 盗贼划平, 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 将相协和, 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可见,后人在编撰清史的时候,仍然给予了这个一生抑郁不得志的少年皇帝很高的评价。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