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时期的五大蠢才,这两人联手何愁天下不得?
说到三国时期的人物什么武将什么谋士,都感觉各个都武艺高强,各个都智力超群了,但是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一些地方一样有聪明人,也有些地方一样都是傻瓜,所以三国时期一样是有很多傻瓜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盘点盘点三国时期的五大蠢才,如果其中有两个人联手的话,你会发现这天下其实得来真的很容易了,哈哈,挺有意思的,别错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军阀纷纷起势。在这乱世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攻城略地,征战骁勇的虎将,有出谋划策,智慧过人的谋士,也有割据一方的豪强。当然,在这些人物之中,也有几个蠢材。下面就这些人进行了一个粗略的排名。
5.杨修
杨修这个人颇有才情,但他智商虽高,情商却是十分差的,因此说他是蠢材也不为过。这样的人或许可以为人师表,但绝不能做三国时期的谋士,更不能做曹操手下的谋士。毕竟曹操生性多疑,而杨修虽然能摸清楚曹操想要表达什么,但往往直接说出答案,让故作神秘卖关子的曹操很没面子。正因如此,杨修因为解读曹操口中的“鸡肋”二字,而被认为扰乱军心,最终问斩,只能说是杨修咎由自取。
4.吕布
作为三国初期天下第一的虎将,吕布可以说是当时所有割据势力都想拥有的将领。只可惜他反复无常,曾多次反水,最终被张飞冠以“三姓家奴”的称号。而吕布其实更适合做镇守一方的将领,但他偏偏选择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如果说他没这个脑子也就罢了,毕竟还有陈宫等谋士尽心辅佐,但吕布刚愎自用,愈发疏远陈宫,最终众叛亲离,被曹操杀死,这要怪,也只能怪吕布太蠢了。
3.曹爽
曹爽原本谦虚谨慎,但后来专权后就开始骄奢淫逸,开始享乐了。而当司马家谋权篡位时,曹爽居然就此真的交出了自己手中的兵权,而非率兵抵抗。要知道曹爽毕竟姓曹啊,而他竟然非常爽快地将兵权都交给了司马懿,以为这样,司马懿就会对自己真诚以待。只能说曹爽这个人太傻了。
1. 袁绍和袁术
袁绍和袁术是亲兄弟,虽说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但这两人毕竟都是袁家的子嗣。作为老牌势力的袁家,因为袁绍与袁术两兄弟闹不和而出现权利分裂。袁家一手的好牌,愣是被这两兄弟给糟蹋干净了。当初如果这两兄弟肯合作,只怕早就统一北方,进而一统天下了,哪里还有曹操后来居上的份?只能说袁术为人心高气傲,看不起身为庶子的袁绍,而袁绍身为家中长子,本身实力也不差,对这个视自己为奴仆的弟弟也没有什么好感。正因两兄弟不合,这才让曹操乘虚而入,分而破之,最终坐收渔翁之利。
从这两兄弟的表现而言,只能说他们二人确实是最蠢的人。
秦国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是一直不得民心,所以很快政权也被推翻。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写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在说哪怕楚国只剩下三个族氏,也能把秦国给灭掉。比喻弱小的力量只要能团结起来一样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出处,一起来看看吧。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曾被很多人引用,大体意思是说楚国的后代终于干掉了大秦王朝,雪了楚国被秦灭亡的前耻。但是,“楚虽三户”是指哪三户?在历史上非常有争议。前段时间刚刚重读了《史记·项羽本纪》,想发表点个人意见。
一、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语境。
根据《史记》记载,秦二世执政时期,天下大乱,先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来各路英豪纷纷就反了。
秦始皇还没灭六国之前,楚国有位著名将军,叫做项燕,他后来被灭六国军团的王翦部队给杀害了。他有个儿子叫项梁。
当各路英豪纷纷造反时,项梁还没反,安徽省桐城(古代称“鄛”)有位叫范增的人,前往劝项梁也起来造反。
范增在他的“劝反”演讲中,引用了楚南公这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蠭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顺便补充一点,项梁就是楚汉之争中的男主角之一,项羽的父亲。
范增后来成了项羽的重要军师,项羽称之为“亚父”,差不多就是项羽的“干爹”。
二、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四种历史解释。
历史上,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三户”,一直存在多种解释。
1、认为“三户”是楚国三家大贵族:屈氏、景氏、昭氏。
楚国的王姓是芈姓,古人除了姓以外,还会根据封地、官名等不同,衍生出氏,相当于一根主藤上结出的若干个瓜果,芈姓就衍生出楚国的四大氏,分别是熊氏、屈氏、景氏、昭氏。其中熊氏是楚王王族,屈、景、昭则是王族以外的三大贵族,著名的屈原,就是屈氏家族的后代。此处可以理解成王族被灭,屈景昭三户犹存。
2、认为“三户”是一个地名。
因为在《史记·项羽本纪》,有这一句:
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引兵渡三户”,率兵渡过了叫做三户的渡口。
3、认为“三户”就是三户人家的意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可以解释为楚国哪怕只剩下三户人家,
也将成为灭亡秦国的终极杀手。
4、认为“三户”是一个虚指。
古代的三、六、九,常常用作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可以解释为楚国哪怕只剩下几户人家,
也将成为灭亡秦国的终极杀手。
此处补充一点,“亡秦必楚”做到了吗?当然做到了。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大军进咸阳,在位仅46天的秦王朝末代皇帝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屠城放火,干掉了子婴,算是在秦王朝的尸体上又补了一刀。
补充第二点,项羽的爷爷项燕是楚国人,父亲项梁是楚国人,他当然是楚国人。而汉高祖刘邦呢?江苏徐州人,也是在楚国的地盘。所以,“亡秦必楚”,是真的。
三、本人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第五、六种解释
在写本文时,本人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翻了很多典籍,做了大量资料考证,发现一个事实:
历史书中,除了《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句,其它均不可考。
《史记》中,除了范增说过这句,还不是他本人的话,而是引用,但引用来源也未交待!
历史上,楚南公这个人,不可考。有人说他是隐士,有人说他懂阴阳,但都是后世的只言片句,却没有关于他的其它文字记录。
而且只要说起楚南公,全部来自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好像此公的出现,就为了说这句话,说完就隐身了。
难道这句话真的存在过吗?我认为完全可以有以下的第五种解释:
1、是否范增为了说服项梁造反,临时编出来的楚南公段子呢?
2、是否司马迁为了增强项梁造反的故事效果,临时编出来的范增的段子呢?
很多史学家已经证明,司马迁的《史记》,有多处谬误。既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有各种不可考,如何证明它就是真的?
四、关于百度百科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解释谬误。
最后,要批评百度百科的本词条解释,它非常武断地将历史上的各种解释全都否定,又非常肯定地将“三户”说成是屈景昭三家。
这种解释方法,非常非常地不科学。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