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士兵穿的铠甲是用什么做的?铠甲真的能刀枪不入么?

古代士兵穿的铠甲是用什么做的?铠甲真的能刀枪不入么?

时间2022-04-01 20:41:26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3361

古人士兵打仗所穿的铠甲到底是什么做的呢?如果是铁做的话,那穿起来未免也太重了而且还不灵活,一般士兵也没有马骑走个几里地估计就累趴了。其实大家可能不敢相信,古代有些铠甲就是用纸做的,不过这种纸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用的普通纸。古代对于材料的锻造技术有限,所以这种纸铠甲的出现算是士兵们的福音了。

古代两军交战,为了抵御敌军刀剑及箭簇对身体的伤害,士兵们往往会穿上甲衣或手拿盾牌进行防护。甲衣一般说来都是用铁片串连而成。不过,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竟然还有用纸做成的甲衣。

纸甲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用于军事了,此后一直绵延到清代,从未灭绝。唐宣宗时,徐商守蒲州,有兵士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新唐书》卷113)这种纸质铠甲,竟然连箭都射不穿,足见其柔韧和安全。

南宋真德秀任泉州知州时,上枢密院的奏折称:“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真文忠公文集.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在今人看来,用纸甲防御刀箭简直不可思议,但从真德秀的奏折来看,纸甲的防御能力还要优于铁甲。

明军抗击倭寇时,也使用了纸甲,至于为什么弃铁甲而用纸甲,明人茅元仪的《武备志》总结道:“(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

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可见,纸甲并非全用纸,而是纸和丝帛的混合,并且厚达一寸。明代杨国桢在《涌幢小品》中也记载了纸甲的制作方法:“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陈氏所说的“无性极柔之纸”不知是何纸,但可看出它极柔韧,迭厚三四寸后再用铁钉固定。

为什么古代人总喜欢把胡须留的很长呢?可能很多人都会在内心产生这样的疑问,毕竟蓄胡须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如果想把自己的胡子留成关羽那么长估计起码要个10年左右时间。那蓄胡须对于古人来说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么?不然胡子留这么长平时也很难打理,而且上了战场也算是一个负担,当然古人蓄胡须主要还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段话说明人不可自毁自残的观点古已有之,但是人们普遍对“发肤”的定义存在一点误解,以为“发”指的就是头发,实际上发肤指代的还有其他的毛发。比如——胡子。

在中国古代,胡子的叫法有很多种,例如长在腮帮子上的胡子叫做“髯”——梁山好汉第十二把交椅美髯公朱仝便是因此得名;长在下巴上的叫“须”——曹操割须弃袍,就是割了这部分的胡须;而长在嘴唇上面这部分的就叫做“髭”。

至于后来统称为“胡子”,则是因为胡人的影响,大多数胡人都喜欢留胡子,因此个个看上去都非常彪悍,我们非常熟悉喜爱的漫画形象阿凡提也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角色——所以久而久之,人们把面部留着浓密须发的人称作胡,也叫胡子。这一点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曾提到过。

那为什么古人对蓄胡须这么狂热呢?现代学者王力和沈从文曾经就古人是否必须留胡子这个辩题进行过激烈辩论,但是最终不了了之,因为这些事情已不可考。我们能从中所见的,就是胡子对于古代男性的意义远比今天重要的多。

最早的关于胡子的传说大约要追溯到黄帝时期,相传黄帝死后,神龙降世来接,受到人们的崇拜与追捧,狂热者甚至冲上去拔掉了神龙的胡须,这些带着神力的触须化作神弓留在人间。当然这些仅仅是传说,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人对于胡子的崇拜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认为胡子就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一脸漂亮的胡须,比八块腹肌和人鱼线都让人钦羡。

那么古人对胡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就是长度!怎么看都感觉对胡子的迷恋有些生殖崇拜的意味……

说到美髯,历史第一代表人物必定是关羽关二爷,所有关二爷的影视作品中但凡关羽要发言,必定先用手捋一把长长的胡须,给人以庄重的仪式感,哪怕后面说出的内容就是几个字,也让人觉得掷地有声。那么关羽的胡子有多长呢?据说“长三尺”,这个三尺如果是以今天的度量衡来算,那么就是接近一米的长度——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从下巴往下量一米,少说也要到大腿,这么长的胡子恐怕自出生起就不能剃须吧?

然而这还不算最惊人的。据传曹操有一门生,名曰崔琰,别的没什么突出,但是胡子生的美艳动人,连曹操都羡慕不已,甚至还让他冒充自己去接见使臣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是不是觉得很荒诞?因为据记载崔琰的胡子长有四尺,这基本上就是过膝的长度了。长发及腰总让人想起纤纤少女的柔婉,但是长须过膝是个什么情形实在无法想象。

那么如果您以为这已经是史书记载的“长须”冠军,那就太小看我们的老前辈们了。据说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胡子能直接触及地面,怎么算都超过了四尺长,除非谢灵运只有一米四的身高。可是看到这些数据让人不得不生疑——这样长的胡须,是怎样在保证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蓄起来的呢?

试想一个人每天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都要手提着胡子吃饭喝水学习工作,这是要有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而且就算是手提着胡子吃饭,怕是也要沾满饭菜的油污吧。数据的真伪如今已不可考,但是古人对胡子的崇拜和追求,是真真切切的。

而且胡子在历史上还有另外一重作用,就是宣告决心。我们经常用到“削发明志”这种说法,就是剃了头发就算是表了某种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实胡子也有一样的功能——如父亲去世,则儿子要将上唇的胡须保留下来,不再剔除;如母亲不在,则儿子要将下巴的蓄须留下来。倘若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则上下嘴唇的胡须都不能剔除,此所谓“蓄髪明志”。

举一些近代名人的例子:在留下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上唇始终是蓄着胡须的,说明这都是在鲁迅的父亲去世之后照的。抗战时期,周恩来也曾蓄须,以昭抗战之决心,不逐日寇,绝不剃须!同样是面对日寇侵华,京剧大师梅兰芳同周总理一样,蓄须明志,以示国破家亡、天地君亲具没。

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国外的大胡子名人也不胜枚举:比如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胡子;而距达尔文20公里外的伦敦街道上,另一个大胡子也改变了世界,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他就是卡尔-马克思。还有印度文坛泰斗泰戈尔,也是一副三年不挂胡须的面容。

虽然这些各界的泰斗都有蓄须的癖好,但是并不代表大家都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法。留胡须从科学角度讲,是弊大于利的,胡须过长会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随呼吸时进入鼻腔,导致病菌的侵入。此外过于浓密的胡须也会让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停留,比如汽车尾气、烟雾中的物质等等。

亚历山大时期就曾给古罗马军队的男人规定不许留胡子,不仅是为了士兵少生疾病、敌我识别,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在跟别人肉搏的过程中,可以不被对方揪着胡子打(留胡子的男生都知道揪胡子有多痛苦)!

当然,我们不能从现代的目光往回看,毕竟这种医学观念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胡子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造物,只不过是激素作用下的性别特征罢了,但是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却被重复的崇拜、神话,甚至和生殖崇拜相关联,确实是一个令现代人不解的现象。至于那些四五尺长的胡子的记载,大家笑笑就好。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吕布的武器为什么叫方天画戟?方天画戟在三国真的存在么? 西游记中最厉害的女妖怪是谁?观音菩萨都拿她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