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楚汉争霸项羽赢了,他会怎么做?
秦末汉初,楚汉争霸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来说是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不可更改的真实,刘邦虽然是平民,但最终还是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刘邦成为新的开国皇帝,而项羽也永远活在人们不住感叹惋惜的角落里。但是,如果是刘邦失败,项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按照他的性格,建立新国家之后,他又会做些什么呢?
项羽与刘邦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两个阶级,项羽来自战国贵族家庭,而刘邦出生平民家庭。刘邦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平民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变革。从此天下再也不是贵族的天下,平民也能当皇帝,为后世历代农民起义找到了法理依据,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开始趋向于平民化社会。
如果项羽取得了最后胜利,按照他的脾气很可能会做以下四点。
第一点,把反对自己的诸侯全部杀光。这点我们可以从他当上西楚霸王之后的分封看出端倪。
秦朝灭亡后,作为旧贵族的代表,项羽自然想学周朝,把天下重新分封给有功之臣。但这个“有功”怎么定义成了大问题。比如张耳和陈馀两人都在赵地作战,功劳不分上下,可项羽把跟自己关系好的张耳封为王,关系不好陈馀为侯,从此两人从兄弟变成了仇人;还有山东的齐国,田荣也出了很大的力,就因为和项羽有矛盾封不了王,田荣立刻起兵造反。
所以项羽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有一条:是否和自己关系好,关系好给个大礼包,关系不好,可能啥都没有。这是政治家该干的事情吗?这明明是江湖老大。如果楚汉战争项羽赢了,他对这些造反的诸侯还会手下留情吗?肯定按照江湖规矩统统杀了了事。
第二点,重新分封天下。
项羽是很高傲的一个人,他平时对士兵好,不是因为与大家同甘共苦,而是贵族精神要求他这么做,需要表现出礼贤下士。出身楚国贵族的项羽,身上充满贵族的自豪感,比如打战时他喜欢冲锋陷阵,炫耀武力,证明自己天生比普通人强。
既然是传统贵族,就要恢复传统,什么秦朝的郡县制,都是“反动”的,统统要不得,必须恢复分封,让自己的亲戚、功臣和诸侯按照关系远近获得不同的土地。统一的中国再次陷入分裂,一段时间后,又打得不可开交。
第三点,恢复贵族精神。
战国时,所有国家实行世卿世禄制,将军的儿子永远是将军,大夫的儿子永远是大夫,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阶级之间有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就像今天印度的种姓制度。
秦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它在某些点上打破了世卿世禄。贵族想要获得土地和封赏必须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贵族的起点可以高点,但还是要奋斗,而最大的影响还是农民,参军时一无所有,通过在疆场上奋勇杀敌,也可以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秦国打开了一条平民向上晋升的通道,这点非常了不起。所以陈胜才敢在大泽乡高声呐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项羽得了天下,这位满脑子“英雄主义”“分疆称王”的贵族子弟,应该会强化贵族制度,恢复贵族精神,把平民排斥在统治阶级之外。
第四点,儒学无法成为统治思想。
儒学作为中国两千年来的统治思想,合法地位是在汉代取得的。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学?因为要实行天下一统的政治理念。经过董仲舒等人改造的儒家,在国家上主张统一,在政治上主张专制,在阶级上主张秩序,完全满足汉朝天下大一统的理念,把分封制度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以后无论中国如何动乱,结局都是重归一统,这就是儒家的功劳。
而如果项羽取得天下,实行分封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怎么可能都信仰一种思想?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走于诸侯之间。尤其是纵横家,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一旦天下安定了,他们就失业了。儒学就失去了成为统治思想的可能性。
古代凡是能长久执政的国家,必定是有一套好的经济制度,不然迟早也会灭亡。其实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常的高明,早早的就发明了一套税收制度,来维持自己的政权还有国家正常运转。当然前提肯定是老百姓能负担的起,不然可能就要引发百姓不满了。今天就和大家讲讲明朝的税收,明朝的税其实非常的简单,并不像现在税又多又复杂,我们比较熟知的有人头税和田亩税,这是两个大头,还有一个叫鱼课,可能听说过的人就比较少了,这到底是个什么税呢?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长长短短将近20各朝代。这些朝代也是想保持稳定在经济方面的政策是绝对不能出太大差错的,这次主要就和大家讲讲明朝时期的各种税收制度。其中有些是比价冷门的税种赶快来看一看吧。
本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思想,国王和皇帝能够控制和管辖的领土上的一切物产也、均是帝王私产。所以无论森林草原、江河湖泊及生活在其中的万物灵长,都是归属在天子名下,普通人对其进行捕获猎杀,都需要向朝廷缴纳课税。实际上这样听似荒唐的鱼课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征收。宋代曾一度对鱼类的交易征收税额。元代承袭了不少宋代旧制,在全国设立了16除课鱼机构,大都集中在长江流域。《至顺镇江志·赋税》记载:“鱼课,岁额钞七百九十三贯。”这就是元代征收鱼课的史料证据。有时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偶尔也会罢征鱼课,例如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十二月,“免浙西鱼课三千锭,听民自渔”。
明代开国之后,也在全国各地有河流湖泊之处向渔民征收课税。明廷专门设有河泊所,统一对“疍民”(古代对于沿海沿江渔户的称呼)进行管辖。一般而言,内地居民每户纳1.2石,沿海百姓每户纳1.5石。由于这一税收负担较重,导致大量渔户无法维持生活,逃亡和抗税事件时有发生。明廷被迫对鱼课制度进行改革,将原本的定额课税摊入户口,“每米一石,半纳本色五斗,折色五斗,为银二钱五分”。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莆田四个河泊所共征鱼课米2857石零6升2合,折银964两5钱零4厘,闰年月加银88两1钱零3厘。弘治年间,鱼课施行全折,每石折合白银三钱五分。在鱼课中也常常包括翎毛、鱼鳔等物。明代诗人吴溥的《捕鱼图歌》中写道:“捕鱼但愿鱼课足,风波虽险宁复论”,这是为数不多的涉及鱼课的文学作品。
清承明制,也保留了鱼课制度。顺治年间曾一度不收,康熙年间又重新开征。清代前期的一系列赋税改革中,也包括了对鱼课的变革。其中围绕丹阳湖等地课税改革,如鱼课向芦课征收的改变,产生了许多纠纷。到了现代,税的种类就多出了很多,而且计算起来比较的复杂。学习了部分西方的税收逐渐完善成自己能适应的制度。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