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肠寸断是怎么来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
很多时候,肝肠寸断这个词我们只用它的形容意,毕竟字面意义太过血腥残忍,想都不敢想。但是,中国的成语基本上每一个都会有一个故事来历,再用简短的四个字总结一下。那么,这个看似惨不忍睹的成语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是什么时期发生的呢?
比喻伤心到了极点,成语中有一个词叫做肝肠寸断,这个词千万不要乱用,如果你用来形容他人肝肠寸断,同时这个人又恰好知道这个词的来历,你容易挨打。真的。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说的是将近一千七百年前的一段故事,故事发生在三峡地区。当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大乱世,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东晋偏安东南一隅。此时,氐族李氏政权在巴蜀一带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成汉。拿三国时期的时局打比方,成汉相当于蜀汉,东晋相当于东吴,当年西晋就是灭掉蜀汉以后,从水路顺着长江一路向东,与北边而来的陆路军队夹攻东吴,这才将东吴灭掉。如今成汉也占据了长江上游的巴蜀地区,这对东晋来说,无疑是在它的西面方向安排了一颗定时炸弹,只要成汉与东晋北面的任何政权联手,东晋都将重蹈东吴的覆辙。
为了解除西面的威胁,公元346年,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率领大军开始西征。就在桓温的水军路过三峡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时军队靠岸休整,忽然发现岸边有一对猿猴母子正在嬉戏打闹,尤其是小猴子,非常活泼可爱。其中一个当兵的就冲上前去,把小猿猴抢到战船上玩(也可能想吃猴子肉,我瞎猜的)。
母猿猴看见孩子被人抢了,发疯了一样向桓温的船队扑了上来,但是船队已经开拔了,母猿来到江边,只能望江兴叹。带着小猿猴的那只战船一路向上游行驶,路上士兵们时不时就拿小猿猴逗乐戏耍。船只走着走着,老是时不时听到岸上传来阵阵啼叫声,开始大伙儿都没注意,后来才发现,原来那只被抢了孩子的母猿在岸上一路跟着战船玩命的追赶,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是它始终没有停下来。终于,在战船靠近岸边的时候,母猿瞅准机会飞扑到了船上。
当兵的都吓了一跳,等到他们回过神来上前瞅那只母猿的时候,却发现它早已气绝身亡。这一路的追赶已经让母猿油尽灯枯,母猿的最后一跃实际上耗尽了它身上的最后一丝气力。
当兵的估计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他们剖开母猿的腹部(我现在肯定他们想吃猴子肉),发现母猿腹内肠子已经断成一节一节的,每一节大概都只有一寸有余。(《世说新语》: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桓温听说这件事以后,既感佩猿猴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对当初抓小猿猴上船的那个当兵的非常恼怒,觉得他简直禽兽不如,叫人把这个家伙赶走了。
后来桓温三战三捷平定了成汉,再后来他成了曹操一样的权臣,开始直接威胁东晋的皇室,这都是后话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用“肝肠寸断”这个词来形容伤心到了极点。所以,没事不要说别人伤心欲绝,谁伤心欲绝谁就是猴子。
说到“张居正”很多人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是一位有大才华大贤能的人,万历年间,鼎鼎大名的万历新政就是张居正辅佐皇帝搞的改革的,这样的一位大贤能的人他说话也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看事情也看得通透的,所以在有3句狠话是被世人说到的,而且其实句句都被说中了,那么这三句话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身为一位以十年强硬改革,为大明朝漂亮续命的铁腕政治家,万历首辅张居正拉仇恨极多。但是,哪怕最恨他入骨的政敌,却也常服气他优雅的风采。这位拥有“眉目轩朗”颜值的大明首辅,平日常一袭华贵衣服示人,举止谈吐更风采十足,简单几句充满磁性声音,就轻松切中问题关键。举重若轻的优雅风采,堪称明代首辅里的头号男神。
不过,这位“优雅男神”张居正,一生大刀阔斧,却也有不顾“风采”撂狠话的时候。
比如下面这几句狠话,其中更有粗话,却是清一色话粗理不粗,字字句句戳中明朝兴衰国运。甚至可以说:倘若清算了张居正的万历皇帝,接下来的三十八年执政生涯里,可以好好弄懂张居正这几句话,大明王朝真不至于在1644年,就落到上吊亡国的境地。
狠话1:当嘉靖中年,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时景象,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张居正宦海浮沉里,他自己最难忘的日子是哪段?却是自己初入仕时,工作十分平淡的明朝嘉靖年间。甚至后来他位居首辅,启动轰轰烈烈改革大业时,对数十年前嘉靖年间的国事,却依然念念不忘。甚至在给福建巡抚的私人书信里,愤愤然写下自己的回忆:当嘉靖中年,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时景象,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这一段话的白话翻译,放在封建社会,已然“大胆”到突破尺度:当年在嘉靖皇帝的糟糕治国下,这大明王朝啊,差点就像汉唐当年一样亡国啊!但比这悲愤心情更触目惊心的,却是这其中的十六个字: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
自从嘉靖年间起,这十六个字,就是承平日久的大明王朝,越发要命的大病。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催生了嘉靖年间越演越烈的腐败。奸臣严嵩当政期间,选官都成了买卖,各种官职明码标价,各级官员更把工作当生意,花多少钱买的官,当然要巧立名目加倍捞,简直成了“商贾在位”。贫富差距更是拉达,以至于“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这才有了嘉靖年间国事举步维艰的惨状。能艰难维持下来,自然连呼幸运。
也正是这刻骨铭心的记忆,撑起了张居正十年如一日的坚决改革,尤其是廉政方面下狠手。就连世袭云南的沐氏公爵家族,都被他抓到京城法办。十年改革生涯,惩贪从未放松。以朝鲜使臣记载,万历三年时,几乎每一期的明朝邸报上,都会公布大量贪腐案情。仅六七八三个月间,被张居正惩治的贪腐官员就有近百人。正是这全国撒网般的惩贪,治出了“万历中兴”时代,大明朝曾经高效廉洁的政风。
但是,就是在张居正溘然长逝后,清算了张居正的万历皇帝,很快做了甩手掌柜,曾经“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的局面,很快就死灰复燃。自万历中后期起,明王朝的贪腐风气越演越烈,最终到了崇祯年间不可收拾的局面: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从京城大小官员的家里,就搜出了七千万两白银。明朝,就是被这些“货财上流”的蛀虫,活活贪死的。
狠话2:繁称文辞,天下不治,口蔽耳聋,不见成功
嘉靖皇帝驾崩后,忧国忧民多年的张居正,终于在隆庆年间成功入阁。却立刻发现了另一个悲催事实:比大明朝的“贪风”毛病更严重的,更有“懒风”。
在张居正初入内阁时,这“懒风”更演变成恐怖场面,以张居正自己的话说,多少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哪怕是前线要钱要兵的十万火急事,当时却成了内阁公文发下来,然后就在六部来回踢皮球。可怜张居正在内阁累死累活,成天就忙着收发批复公文,有些公务甚至拖了十几年,硬是半点进展没有。甚至皇帝下诏催问,都照样被糊弄过去。
忍够了的张居正,也就在他著名的《陈情疏》里,发出了这声怒吼:繁称文辞,天下不治,口蔽耳聋,不见成功——大明王朝,怎么这么多白吃饭不干活的懒官!
更可怕的是,此时大明王朝文官总数近两万五千人,其中懒官更是扎堆,几乎是数万人上下一心磨洋工,如此下去,必然歇菜。
也正是满怀这悲愤情怀,待到大权在手后,张居正的“考成法”呼啸出手:全国官员打考勤,政务有一件是一件,完不成就降职,直到降到卷铺盖走人。全国官场一顿清洗,单冗官就淘汰了三成多。京城的官职削掉了一百多。层层监控的“考成法”,更叫全国官员打哆嗦,老老实实卷起袖子办事。曾经行政低效的明王朝,这才焕然起速,有了“万历中兴”的文治武功。
但这番悲愤,万历皇帝显然不懂,至少亲政初时根本不懂。张居正尸骨未寒,万历皇帝就着手增加岗位,全国官员“扩编”,京城职位增加一百三十九个,打着宽厚的旗号,连“考成法”也一气废除。于是自从万历皇帝在二十三岁那年甩手不上朝后,明王朝的懒风,更是越刮越没尺度。十七世纪萨尔浒战前,明军就连军队的弹药火器,都已多年没供应。昔日强大的明朝军队,只剩了老弱残兵。这已经是个行政完全歇菜的帝国。
而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官场的“懒风”,更是无下限,以至于崇祯帝煤山上吊前,还在高呼“诸臣误我”。其实,倘若早听懂张居正这句话,懂得怎么治这“懒风”,何至于此?
狠话3:国家以高爵厚禄,畜养此辈,真犬马之不如也!
在张居正的人生里,这是少有爆粗口的一刻。什么人在张居正眼里,到了“犬马不如”的畜生地步?正是号称正义的明朝言官。
明朝隆庆年间,主持军务的张居正,终于取得了国防突破:长期侵扰明朝边陲的鞑靼可汗阿勒坦,在明军多年打击外加“把汉那吉风波”影响下,终于决定向明朝臣服。可如此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传到朝中却引发轩然大波,好些言官义愤填膺,大骂张居正以及边境将领误国,扬言要把阿勒坦千刀万剐,各种慷慨激昂表演,差点就把这桩国防大事活活搅黄。
虽然在张居正与高拱的斡旋下,这场“隆庆和议”终于功德圆满,大明西北国防,换来了六十多年长久和平。但明朝言官们的恶劣风气,却也暴露无遗:这些把持舆论监督大权的官员们,好些人对于国防,其实是一窍不通。有些人甚至连边疆都没胆量去,但每到大事时,却一个个比将领们还精神,唾沫星子横飞不断,不分青红皂白乱咬,就为刷个存在感。
可这乱刷存在感的后果,却常是国家大事被白白耽搁。如此恶劣嘴脸,也叫张居正早早发出这句感慨:国家以高爵厚禄,畜养此辈,真犬马之不如也!
所以,后来的十年改革期间,对这些“犬马不如”的言官们,张居正一直坚持重手整顿,以“省议论”为原则,极力扼杀言官们误国败事的歪风,也因此背上了满身骂名。所以才会在去世之后,被一群言官们变着花样骂惨。清算张居正的万历皇帝,更为个人面子,废掉了张居正昔日钳制言官的手腕:骂张居正?敞开了骂!
但张居正身后的明王朝,却是更加尝到了“言官误国”的苦头。如果说张居正改革时代的言官们,多少还有些国家责任心,那么晚明的言官,却是纯粹为了私人利益。崇祯时代的明朝言官,已经号称“受贿之魁”,也就是到了收钱骂人的地步,还被戏称为“抹布”。内忧外患的国家局面下,前线将领浴血奋战,后方言官骂人捣乱,更成了寻常情景。甚至在明朝大厦倾倒一刻,曾经满脸正义的言官们,更纷纷变节投敌。
以这些丑态说,张居正这句粗口,真心没骂错。舆论风气败坏,外加监督体制的败坏,就是明朝常被忽视的败因。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